建筑生自述我的本科生涯回顾

19届大学生。

19年的建筑已经呈现出了颓势,但并没有彻底进入冬季,根本不像现在这样舆论漫天飞,劝退的言论甚嚣尘上。

19年的建筑行业还是能够看见前景与未来,综合各个方面,尤其是不用学高数,而且本人似乎擅长画图,于是高考志愿就定下来了

建筑生自述我的本科生涯回顾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而我也怀着对未来的美美幻想,怀着成为建筑师的目标,进入了建筑学院。

本人从小就兴趣多样,去年暑假学吉他,今年暑假可能就去学画画了,贯穿我的整个成长过程,因此特长就是十项全不能(都会但不精通)。
如果非要矮子里面拔将军,那我可能更偏向于写作和插画(毕竟投稿了好几篇小作文,也有人找我约稿画插画)。

所以我本来以为建筑对我而言会如鱼得水,但事实是——工图需要的不是绚丽的色彩和干净的线稿,而是束缚在尺规与合理性下的细节。

emo了。

相对于冷冰冰的混凝土,我更喜欢画有血有肉的人体,相对于研究体块的穿插与加减,我更喜欢研究衣服的褶皱。
所以就算画画是我的特长,我对建筑的把控依旧不行,因此一二年级的绘画课程我的成绩并不突出。
加上空间想象能力也不强,我对设计课的热情也并不高,以至于成绩不上不下。

在这里给自己打分的话,客观一点,就根据绩点吧,平均绩点良好,那十分制我给自己评7-8分也合适对吧。

建筑的课程冗杂繁多,尤其是到了交图周,不能睡觉是常态,我更emo了。

现在再次回顾,短暂脱离了苦海,我的大脑为了保护我,让我回忆不起来熬夜的痛苦,只能想到建筑学的快乐和交图后的成就感。

建筑确实有意思,涉及生活方方面面,上至天文下到地理,大到政策上位规划,小到动植物的生态循环,一个建筑的成就,不得不考虑所有涉及到的方面。

想想有点累,但建筑学教会我调研,教会我汇报,教会我怎么表达自己的理念,怎么和老师交流,甚至还教看风水,很有趣,我也好像成长了许多。

至于专业特长,虽然我设计不行,但软件不错诶,尤其擅长P图。
至于能力嘛,我自己不好评价,但和我合作参加竞赛的人都说过我执行能力特别强,或许当个不用决策的二把手也适合我吧。

和建筑的故事寥寥数语说不完,但还是很感谢建筑。

未来怎么说?

虽然已经学习了五年的建筑,但我作为建筑师确实没有入门。
建筑师门槛很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与技能,自我觉得确实达不到。

但看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4,我也悟出了一些道理,虽然建筑师门槛高,但画图狗可没有门槛。
设计院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广招我这种画图狗吧。

已经考研上岸了,现在待在家里,想着找找有没合适的工作(大概率没有,今天下午还去听了形势分析,那老师说可以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可我想象不出来工资两千还能怎么降低)。
没有的话就躺平休息,顺便看看文献。

研究生阶段,到了新的平台,有了新的眼界,或者政策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动与发展,就可以继续探索这个专业或者发掘其他的分支。
或者重拾我的文学素养,考虑往建筑评论或者历史甚至自媒体公众号或者bilibili等方向发展。

未来我大概率应该不会从事建筑设计方向了。

钱少➕加班多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一直无法体会建筑大师、老师们说的一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概念,我不会利用空间,我只能被支配和套模板。
就连本科阶段设计出图我也是最后给它赋予一些看起来似乎很棒的理念和概念。

如此的话,我到底也是喜欢柯布西耶的住宅,完全的功能主义确实比较适合没有浪漫细菌的人。

这样就又想起来前两年霍普杯的一个三等奖,上来就直接说建筑根本不能真正解决乡村困境,所以做了云养村APP,我觉得这个想法没有错,我很喜欢。

建筑不能解决困境,说到底还是决策与规划的问题,以及政策的倾斜。
或者未来会有一天,我会突然想着去考公务员,进入政治层面,去做一些真正为了大众的工作吧。

就是一个无聊的建筑小学鸡的碎碎念。
(迷茫的人不知道会不会和我有共鸣)

Over[流泪]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