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看|曾哥解读巴士一汽(巴士材料建筑师都是盒子)

关于设计大楼的上部的盒子的材料选择

整个大楼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顶部悬挑8米左右的黑色金属盒子。
金属盒子与下部的水泥主体形成新与旧的强烈对比,从四平路上经过,的确是一个吸引眼球让人过目不忘的盒子。
请问您是怎么思考这个盒子呢?

曾群:首先这个盒子是大楼扩容的办公空间,是一个整体钢结构,这就注定了他与下边的原来主体新与旧的区别。
其次确定他的颜色,主要是檐口的太阳能板是黑色,整体为了与之协调采用了黑色。
盒子的出挑是为了与学校形成对话。
站在这个盒子下部,这个地方层高不高,本身相对比较灰暗,我们希望这个地方能够反射到校园的景色。
另外我们希望在一层也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一些环境的东西,因为这个地方本身出挑有8米多,视觉面积比较大,如果比较灰暗的话就没有太大意思。
所以我们确定这个地方一定要做反射,反射最好的材料就是不锈钢,铝合金达不到这么高的反射要求。
但是不锈钢要满足表面平整的要求需要很厚。
施工队在做样板的时候,给我的样板比较厚,但是实际施工考虑到造价等因素,钢板厚度减薄了很多,大概只有1毫米。
不锈钢本身存在应力,太薄了就会有翘曲。
但最终完成的效果给我了很大的惊喜,整个下部有一种柔软的反射效果,这个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所以后来自己也在反思,对材料的应用,我们还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薄与厚的差异各有效果,薄的节省了造价,但效果也很奇特,如果当时了解了这点,那我一开始就会选择薄的了。

建筑师看|曾哥解读巴士一汽(巴士材料建筑师都是盒子) 建筑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关于大楼的下部的盒子的材料选择

大楼下部插入了几个异形的盒子,这几个盒子从颜色上看是金属铜的,但是作者并不敢确定一定是真铜,因为铜价格较高,在建筑主体使用国内还是比较少的。
市场上也有一些金属仿铜的效果可以达到类似效果,所以来跟设计师求证下吧?

曾群:这几个地方用的的确是真正的铜板。
首先因为加在一起规模不是很大,造价上还可以接受(同济也真是土豪)。
本来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做仿铜效果,但是我比较反对材料模仿的这种做法。
这不是一种原生态的方法。
除了个别的材料需要特殊塑造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外,大面积表达是不合适的,除非表达特别意义。

当然我也想到钛锌板。
但是我认为钛锌板太缺少光泽,他更像是一个文化建筑里故意要展现那种旧旧的味道的感觉。
最后才想到铜板。
我们设想中的铜希望比现在要暗点,而且每块可以不一样。
这个比较遗憾,最后现场用的采用了抛光的铜。
这其中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当时我们和意大利米兰理工就这个项目的室内设计交流,我们各自的方案,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铜。
他们觉得铜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很好的代表。
当然我没有过多考虑中国文化的东西,但是这鉴定了我用铜的信念。
虽然现在有人认为,这个铜很亮很炫,但其实我就是要丰富的这种效果。

所以,材料是的本体之一。
材料不完全是一个次要的元素,不只是为想法服务,他本身也呈现出一种语言,反过来他表达了你很多东西,不只是一种装饰。
当时我们做那个蘑菇一样的报告厅的时候,材料的细节处理就是为了在入口处抓住人们的视觉重点。
因为本身这个楼比较方,下部比较平淡。
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用材质特别加强。

另外,你看到同样是铜包裹的形体,但我们采用了不同的细节手法。
一部分采用了鱼鳞状的堆叠,这样从各个角度看过来就会有不同效果,立体感更强。
另外的盒子,铜材料采用了穿孔。
穿孔的方式我们也仔细研究,除了保证多少的穿孔率刚好能够达到比较好的视线通透效果是一点,另外同一板面上最好不要均质的穿孔,会削弱他的强度。
所以我们铜板上的孔穿的是两种大小不一的孔,这样子走进了看也不会觉得单调。
包括穿孔板的孔径,我们当时都是打成一比一的图放到墙上感受最终才确定下来的。

这几个盒子在材料上细节处理就是为了在入口处抓住人们的视觉重点。
也是为了打破大楼本身比较方,下部比较平淡的感觉。
在这个地方用材质特别加强,最终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于大楼的室内完成度问题

曾群:首先整个大楼的室内设计是我们自己团队完成的,是一个由建筑师主导的设计。
尤其大楼的一楼是我们团队自己做的,二楼以上是由二院完成的。
当然内部些具体的室内房间装修可能涉及室内设计师,但主要的公共区域都是我们完成的。

整个设计楼,我们用了很多的材料。
有些设计师喜欢统一干干净净的东西。
但我更喜欢丰富,玻璃,铜,金属,地面混凝土等,我故意把很多材料放在一起,就是希望他们交织在一起。
我就是希望呈现一种丰富性。
我更倾向像OMA的那种做法。
所以我在一楼就是以丰富为主,楼上是办公,所以我们选择统一协调,一楼更多的就是冲突。
这种冲突带来丰富性,包括不同的人来了会有不同的感觉。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很多设计师来都说是不是材料太多了,但是很多欧洲的美国的建筑师过来都非常喜欢。
特别是荷兰人,他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大厅。
当时我们很多人讨论是不是白色,木头统一比较好。
但我坚持说不要小清新,就是要冲突要丰富,甚至是乱七八糟。
到现在很多人有不同看法,这样挺好,更有包容性。

另外,我们在一楼很多区域吊顶使用了扩张网,其实都是很真实的材料。
这种材料本身就是一种普通材料,而不是把某种材料再做成某种形状再来做装饰。
我觉得建筑的材料使用就应该更多的是真实的方式,这是一种我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方式。

曾哥的解密,又让我又重新认识了这个大楼。
每每走过,都有新的细节发现。
当他讲到穿孔的确是打出来1:1的图纸放上去比较的时候,我终于坚定以往的怀疑都是正确的,细节没有捷径!

这是个霸气侧漏,但又异常让人舒服的大楼。
开放的讲座与展览,一楼的咖啡和庭院等等,宁静中却异常的生机盎然。

诚如设计所说,他是一个有校园气质,同时又有社会开放性的企业办公楼。
但我想,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这样开放,尤其是中国的设计企业!

我觉得大楼的姿态反应了一个企业的姿态,一个大型企业的姿态其实反过来又反应了主流市场应该有的姿态。
希望这个企业越来越好!

材料链接:铜板

首先对于铜板,我们指的的是真正的纯铜在建筑中使用,比较稀少的事情,如果大面积使用更是奢侈的事情。
但是铜本身具有的文化感和随着时间变化的历史感是无可替代的,这也是建筑师偏爱的原因。
我们在欧洲看到很多教堂的屋顶都是铜材料屋面。

铜本身是一种绿色材料,因为他经久耐用,但同时回收工艺相对简单,几乎可以完全再利用。
说铜经久耐用,是因为铜在自然条件下,腐蚀慢,自然流失少,损耗也小。

同时,铜对微生物及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铜构建上的微生物不易存活,所以我们家里的高档装修,好的水管都会选择内部铜管,一方面是传导效率高,另一方面卫生条件也很好。

所以选择铜本身也是一种公认的环保行为。
因为纯度高,回收率近100%。
要不咱们先辈最先提炼出铜呢!
从材料的循环来讲,生命周期更长。
恰恰是现在的合金使用回收效率不能及。
一个材料的使用要考虑全生命周期的效率,考虑进去20,50年更换的成本对于材料的选择更有意义。
这有是欧洲很多建筑材料使用的评价标准,希望这也是咱们说服业主的理由!

最后关于铜的色彩。
铜可以体现本身的色彩就已经很好。
现代技术也可以在表面进行预处理,色彩选择很多。
所以大家看到的很多情况不只是黄色的也是铜,绿色的也有等等。
市场上还有很多和铜效果高度逼真的合金,这其实都是为了降低成本,追求效果的替换做法。
当然,这也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比如我们我们商场很多的金属门和扶手,大部分都是合金仿铜效果。

关于仿铜和色彩选择,内容较多,我们会另起文章详细阐述,

欢迎继续大家关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