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修武县“四好农村路”是这样创建的(修武乡村农村农村公路美学)

近年来,修武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四好农村路”作为“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纽带,紧紧围绕产业强县建设,把“四好农村路”创建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发展文化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一招,探索出一条“以美学经济为引领,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全面带动产业大发展”的新路径。
一条条农村公路翻越山岭穿过城乡,打破了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起到重要的支撑。
截至2019年底,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726.68公里,其中县道9条109.92公里、乡道11条131.78公里、村道337条484.98公里,基本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

●领导重视,高位推动,迅速形成创建合力

修武县成立高规格指挥部,出台方案和措施,将工作任务明确到各个乡镇和相关部门。
建立周例会、月评比、定期调研督导等推进机制,县委书记、县长每周开展专题调研,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每天深入现场督导推进,建立微信工作群,全面掌握工作进展,通过点穴式督导+“制度推动”双轮驱动,激发了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

焦作修武县“四好农村路”是这样创建的(修武乡村农村农村公路美学)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突出设计,体现特色,打造乡村美学项目

“出门就是平展的柏油马路,路边还建起了小游园、公交站,村里的房子也都披上了彩妆,俺们农村的环境越来越美。
”这是当地群众对“四好农村路”的称赞。

“为了开阔视野,引入新思维、新理念,修武县先后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聘请3家国内顶级设计团队和哈佛大学、清华大学世界知名设计师把脉会诊、规划设计,10余次赴省内外‘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将党建美学、乡村美学与城乡布局规划有效衔接,把美学理念融入‘四好农村路’创建全过程。
”焦作市委常委、修武县委书记郭鹏介绍说。

郇封镇、五里源乡沿线打造的“彩色村庄、彩色护栏、彩色路沿石、彩色护坡、彩色桥梁”五大彩色亮点,已成为焦作市匠心打造的典范;七贤镇、云台山镇、西村乡3个山区乡镇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将创建工作与精准扶贫、民宿开发、乡村旅游、公路文化相结合,打造出金云路、东虎路、青云大道、云台大道首尾相连的民宿旅游环线;周庄镇、王屯乡重点打造了小郜路彩色精品线路和美学经济带,同时结合沿线绞胎瓷特色小镇、修博武中心县委红色文化基地、云上院子民宿旅游、矿产开采文化遗址、大枣采摘园、冰菊园基地、非遗工坊等美学经济点、美学项目点、历史文化点、网红景观点,绘制出美学二维码手绘地图,成为修武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

高品质“四好农村路”创建,成为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石。
修武把富有地域特色的公路文化和乡村美景融为一体,“宅路隔离墙”“景观文化石”“村镇文化墙”,文明新风与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在沿线改造布局融入美学设计的餐吧、乡村集市、采摘园、民宿村落等多种经济业态,变公路通道为经济产业带,不仅扮靓了每个乡村,更展示出修武发展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妙招。
比如,修武今年刚刚打造的艾曲村至东郊口村,全长11.8公里“四好农村路”,是省内第一条全彩色沥青路。
整条道路按照国际流行“莫兰迪色系”精心配色,搭配10个高标准设计的节点游园,不仅打通了一条山区群众便捷出行、联通外界、发展产业的“致富路”,而且吸引了成群结队的95后“Z世代”年轻人前来打卡、露营、徒步,沿途设计布局的水泥管餐吧、乡村集市等,被年轻人的消费实力“催”着开业。

●筹措资金,破解难题,创建工作保障有力

自2013年起,修武县不仅将每年县道及桥梁建设配套资金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并按照一般财政预算收入1.5%的比例,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也足额列入财政预算。
此外,修武县委、县政府还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模式,政府出台政策,鼓励乡镇征收已批已占未供土地收益和耕地占用税,全额用于创建,并采取县财政奖补资金、一般性政府债券以及EPC模式组织创建和鼓励沿线社会资本融资参与“四好农村路”创建,2018年至2019年完成投资3.1亿元,有效解决了资金难问题。

●全面统筹,多层联动,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在创建过程中,修武县紧盯目标,打好“建、管、护、运”四张牌,做好“四好农村路+”的文章,打出了高质量创建的“组合拳”,高效有序推进创建工作提质扩面。

抓好道路建设,打造农村公路新格局。
修武县以“交通+产业发展”为抓手,大力建设产业发展的“特色致富路”,先后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百县通村入组工程”以及农村公路安防等工程,创建精品达标线路469.6公里,新改建217.7公里、农村道路“白改黑”52.7公里,贫困村道路49.2公里,标志防护452.7公里。

县委副书记、县长魏松深有感触: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通县境内农村公路网的“中梗阻”,形成了“一带连两环”的总体布局,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铺平了道路,也为加快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抓好道路管理,打造农村公路新标杆。
修武县健全完善了权责明晰、运作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在焦作率先实现“县、乡、村”三级路长制体系,建立了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为每个乡村道路配上“管家”。

抓好道路养护,打造农村公路新颜值。
修武县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和“专群结合”原则,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并建立起分级养护机制,在县乡两级管养机构、县乡村道经常性养护“全覆盖”基础上,推广乡村“五位一体”(管护、禁烧、安全、环保、巡逻)养护模式,让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真正走向“市场化”“常态化”。

抓好道路运营,打造农村公路新效益。
修武县坚持“路、站、运”同步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着力建设“城乡一体化”公交网。
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投运城乡公交首末场站1座,购置新能源纯电动汽车78辆,优化整合城乡客运公交线路27条,高标准公交港湾站123个,停靠站点190个,建成覆盖城区、连接城镇、辐射乡村的一体化公交网。
同时因地制宜推行“公交化运营+班线运营”模式,以高铁站为枢纽,使城乡客运公交实现无缝对接“零换乘”。

通过“建、管、护、运”四个方面的全面提升,修武县初步形成了“七全、七加、二参与”的修武模式。
“七全”即农村公路全通畅、交通脱贫全覆盖、沿线乡村全通车、管养责任全明晰、过街路段全美化、公路两侧全绿化、道路环境全域净;“七加”即打造了“四好农村路”+扶贫+产业+旅游+休闲+文化+景观+生态等七大工程;“二参与”即群众参与、社会资本参与。

创建工作启动两年多来,在美学理念的引领下,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变畅,成了风景路、旅游路、经济路。
人气的提升带动了沿线34个贫困村、16个美丽乡村、15个党建示范村、8个旅游景点、8个美学经济项目以及3个产业园区和3个特色小镇联动发展,带动了后雁门冰菊园、富硒稻米金谷园、新庄千亩优质大枣园、因恋玫瑰系列衍生产品等一大批乡村产业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运输保障。

来源:焦作日报

责任编辑:李永伟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