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产光刻机困局(二):EUV光刻机镜头mirror研究进度(光刻蔡司困局进度镜头)

我们还是同样对德国蔡司、日本、及国内的EUV光刻机反射式mirror进度做一下对比。
在详述mirror技术之前,我们先理清楚两个基本概念:

图1:EVU波段反射镜mirror

1,28nm以上的DUV工艺与7nm以下的EUV工艺最大的区别就是光源波长:EUV的光源波长为13.5nm(接近X射线波段),DUV的光源波则是193nm。

解读国产光刻机困局(二):EUV光刻机镜头mirror研究进度(光刻蔡司困局进度镜头)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图2:极紫外EUV波段接近X射线波段

2,DUV光源,采用的是透镜;而EUV光源波长已经接近X射线波段,采用的是反射镜,与透镜的结构原理完全不一样:通常是40层的Mo/Si多层膜结构。

图3:EUV反射镜涂层的多层膜结构

德国蔡司mirror

EUV反射镜需要极高的表面平整度,在蔡司为ASML定制的EUV系统mirror表面粗糙度达到0.05nm。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放大到类比于美国国土的面积,那么整个美国国土都是一个表面粗糙度小于0.4毫米的大平原(实际美国最高峰达到4421米)。

图4:蔡司EUV反射镜的表面粗糙度达到0.05nm

蔡司的反射镜mirror工艺主要基于计算机控制修形方法 (computer controlled polishing,CCP)和离子束抛光(ion beam figuring, IBF)。
在这一工艺路线中,离子束抛光的加工精度及加工分辨率最高,是该路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离子束抛光是利用离子轰击材料表面发生溅射实现原子级材料去除,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抛光方法,是当前各类高精度光学元件重要的终道修形手段。

图5:德国蔡司的mirror工艺(CCP和IBF)

图6:蔡司反射式mirror的表面粗糙度在过去20年仍在不断迭代优化

图7::3400的精度可以将图像从地球投影到月球上,误差小于20厘米

在蔡司和ASML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蔡司的反射式Mirror在过去20年一直迭代优化,其3400版本的精度可以达到将图像从地球投影到月球上,误差小于20厘米。
而正是3400打开了ASML的7纳米和5纳米工艺的大门。
而蔡司最新的5000镜头将为ASML打开2纳米工艺的大门。

当然,粗糙度只是我们用来通俗的理解镜面水平的最简单的一个参数,实际上mirror还有非常多的参数,也就是说,工艺远不止于调整粗糙度这么简单,这个我们以后再详细聊聊。

图8:蔡司EUV反射式mirror是ASML不断突破分辨率极限的核心工具

日本JECT公司的X射线mirror

JTEC公司提供最大长度为1米的X光反射镜,其形状误差为±1nm,粗糙度可加工至优于 0.1 nm。
例如,如果在东京和大阪之间铺设一条铁路500公里,这相当于±0.5毫米的高度差。
JTEC不仅可以提供平坦的形状,而且可以提供自由曲面,如椭圆曲面、圆柱形曲面、环面曲面和椭球曲面。

图9:日本JTECX射线反射镜产品

JTEC公司的同步辐射光源X射线反射镜被全球有40多个主流的同步辐射光源采用,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和欧洲。
中国的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北京同步辐射光源、台湾新竹同步辐射光源均采用的是JTEC反射镜。

图10:日本JETC的X射线反射镜在全球同步辐射光源的应用名单(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JTEC的核心技术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技术成果转化,而大阪大学在该X射线mirror领域有着50年的积累。
JETC核心技术路线有别于德国蔡司,其核心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粗抛和弹性粒子发射精修。
该工艺路线全程为非接触式加工,化学作用为主,是日本针对 X 射线反射镜所研制并独有的,在全球光学元件制造中独树一帜。

粗抛光阶段利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抛光(plasma chemical vaporization machining,PVCM),同时完成表面的抛亮以及对空间波长在 5 mm 以上的面形误差的修整;在面形精修阶段,采用弹性粒子发射抛光(EEM),逐步提升加工分辨率和加工精度,实现超光滑表面的制备的同时,对 0.3 mm 以上的面形误差进行原子级别的修整。

从技术水平和技术路线而言,日本的反射式mirror不在德国蔡司之下。

图11:日本JTEC公司的弹性粒子发射精修技术

国内反射式mirror研发进度

国内的反射式mirror资料相对比较少,商业化的更难觅踪迹。
我注意到有两条十年前的发布,分别来自上海光机所、长春光机所。
早期国内的研究是把13.5nm作为软X射线波段来统一命名的,所以实际上这两个工作都涉及的是EUV反射镜。
也就是说我们国内早期是有这部分的非常基础的研究工作。
但是,这些研究都是非常基础的试验阶段的测试,并没有见到产业化的实例。

图12:2011年发布的上海光机所研究成果

图13:2012年长春光机所研究成果

而最新能查到的资料中,是2020年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简称光电所)发布采用围绕离子束展开的平滑、超光滑和面形精修的工艺流程,平面异形压弯镜可加工口径达到 1.26 m,为国内目前最长的同步辐射反射镜,并在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合作中,实现 200 mm 口径内平面镜加工粗糙度优于 0.3 nm。
从资料来看,光电所在大口径光学镜头上积累了很多年的经验,但是在反射式mirror研究上也是比较基础的,可能不超过蔡司20年前的水平。

在调研中,很遗憾没有能查到国内在软X射线/EUV反射式mirror的实质性的商业化案例,一些国内的EUV发射镜经销商基本上代理的是国外品牌。

图14:国内厂商代理的日本NTT公司的EUV反射镜

综上所述,EUV反射式mirror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从德国蔡司和日本JTEC的成功来看,有两个要素值得我们关注:

1,长达几十年的技术积累;

2,密切结合商业化场景,无论是发展了同步辐射光源mirror,还是高精度光刻系统mirror,都是长达20年以上的与工业界完美结合、同步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在研究所里闭门造车而成。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两个问题,我的意见是:

1,我们国家在EUV反射式mirror上几乎还是需要从起步开始,路漫漫其修远,是个大事儿。

2,我们国家同步辐射光源尽管已经发展了30多年,但同步辐射反射式mirror仍需进口,也是个大事儿。

注:本文在资料调查过程有可能存在遗漏或解读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1:https://www.euvlitho.com/2018/P22.pdf

参考2:https://www.j-tec.co.jp/english/optical/high-precision-x-ray-mirror/

参考3:http://2fm.opticsjournal.net/Articles/Abstract/gdgc/47/8/200205.cs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