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村容点“靓”绿美花都(垃圾收集生活垃圾分类建设)

在村中心,今年7月刚刚建成的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公园设置有垃圾分类飞行棋、“分类加油站”等各式好玩有趣的展板设施。

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公园

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李美君介绍,马岭村是备受游客喜爱的“网红村”,每到傍晚或周末,都有许多村民游客在此乘凉玩耍,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洁净村容点“靓”绿美花都(垃圾收集生活垃圾分类建设)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近年来,花都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快补齐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设备短板,健全“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了农村保洁覆盖面、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两个100%,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撤斗换桶,垃圾分类直收直运

据介绍,2013年起,花都区全面开展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规划建设,实现“一村一点”“一镇一站”,城乡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虽然各村均已设置了生活垃圾收集站点,并广泛、灵活运用站点结合、直收直运的方式进行生活垃圾的收运作业,但由于建设标准低、使用维护不到位,已难以与当前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质量标准体系相适应。

“每天早上七点,我会去村民家里收集分类好的垃圾。
现在大家都习惯了垃圾分类,有时候也会自觉投放到附近的投放点。
”狮岭镇马岭村保洁员谢庆辉开着流动保洁车,载着两个分类垃圾桶绕着村一户一户地巡查,让腿脚不便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投放垃圾。
随后,谢庆辉将收集过来的垃圾存放在新建好的垃圾收集点,再等待统一收运处理。

狮岭镇马岭村保洁员谢庆辉开着流动保洁车

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容环卫管理科副科长汪志红表示,为彻底解决花都区村级垃圾收集点建设及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助力乡村振兴,花都区对六镇的简易收集点(露天垃圾斗式结构站点、简易敞开棚式结构站点和地埋式收集站点)进行升级改造。

截至目前,累计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站点建设点位92个。
其中已完成64个,在建28个,力争今年之内完成173个点位建设。

“以前,我们村里的垃圾收集设施比较简陋,只有一个敞口的铁斗装垃圾。
虽然有顶棚遮挡,但四面通风,下雨时会渗出污水,刮风时垃圾经常被吹得到处飘,天热时又滋生蚊虫,散发臭味,十分不规范,环境问题突出。
”花都区花东镇珠湖村村民潘天福告诉,现在的垃圾收集点很干净,路过旁边都闻不到臭味了,村民不再“谈垃圾色变”,每天上班前或者晚饭后,都自觉把分类好的垃圾顺手丢到各经济社的垃圾分类点,由专人定时清理收运,环境更加干净卫生。
“真的是为群众办了实事好事。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既承担着农村生活垃圾从各垃圾分类投放点集中收集功能,也充当着农村生活垃圾中转到镇压缩站或运输到终端处理厂的重要枢纽。
”汪志红介绍,“此次升级改造完成后的垃圾收集点是装配式箱体钢结构,能让农村垃圾收集‘撤斗换桶’大行动真正落地,确保垃圾从投放到分类点到终端电厂焚烧保持分类密闭运输。

广纳意见,符合民意的收集点正式“上岗”

走进花东镇珠湖村,可以看见生活垃圾收集点与乡村风貌和谐,周边较为空旷,尽量避免靠近村民居住区。

随着垃圾收集点投入使用,农村垃圾收集清运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得到较大的改善。

据了解,为确保每个垃圾收集点实用性,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区相关部门专业人员、镇环卫干部和村卫生干部三级人员共同走访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选点核点。
几经周折、反复对比,在以方便村民为主要目的的前提下,最终确定建设选址。

为严把质量关,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指引(试行)》和《广州市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指引》等文件要求,严格遵循“有遮盖、不地漏、不飘洒、不落地”总体要求,选材上充分考虑环保、低碳、节能、节约等,材料的质感、色彩和肌理与周边环境相和谐,要具备垃圾桶临时存放、垃圾桶清洗、除臭、污水收集暂存、环卫工具存放等基本功能,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做好完善。

经过一年来的升级改造,一个个简洁大方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逐渐亮相,正式“上岗”。

改造后的生活垃圾收集站点

收集点不仅周边做好绿化美化,还巧妙融合垃圾分类和本土特色等元素,对墙体进行绘画美化,与周边建筑物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原本空白、单调的墙体摇身一变,成为乡村道路上的出彩“艺术墙”和靓丽的风景线,焕发出乡村环境的新活力。

“升级改造后的垃圾收集点,可以说是美丽干净又好用,一个点可以覆盖整条村约2000人口的生活垃圾处理需求。
”花都区花东镇工作人员侯昌年说,收集点内的垃圾桶均密闭有盖,还配有除臭、清洗、排污设施,各站点都有专人进行管理维护,收集点不再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他还提到,在以前,环卫工人需要将环卫三轮车开上一个小坡倾倒垃圾,容易摔倒,如今有关情况不再出现。

据介绍,下一步花都区将继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工作,加快完善配套建设,持续优化收运网络,稳步推进终端建设,同时将垃圾分类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体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紧密结合,打造靓丽的村容村貌,助力绿美花都生态建设。

南方+ 黄楚旋 马艺天

通讯员 成广聚

【作者】 黄楚旋;马艺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