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岁了!(照相馆东风有个照片改革开放)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东风照相馆经历了从私营到国营再到私营的变化过程,虽然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数码相机兴起,许多老照相馆纷纷倒闭,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东风照相馆依然坚定的矗立在庆城街道上,记录着庆城人改革开放前后“光阴的故事”。

从黑白到彩色

今年60岁了!(照相馆东风有个照片改革开放)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东风照相馆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的县城有一家私营照相馆,十分稀奇。
1956年,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家照相馆便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变身成为了原庆阳县第一家国营照相馆。

20世纪50年代使用的三脚架外拍机。

当时照相馆里使用的是三脚架外拍机,机身全由木头做成,笨重不好操作,但这是当时最先进的照相机。
拍照都是手工操作,在室内搭建摄影棚用自然光照相,到了阴天下雨天,照相馆就只能停业。
直到1968年,照相馆开始培养技术人员,扩充人手,购置了12寸座机,这台照相机依旧由木头制成,前后挪动很费力。

20世纪70年代使用的12寸座机。

那时只有黑白照片,洗相技术也很差,洗相速度慢、成像效果差,洗出来的照片颜色灰暗保持时间短,时间一长照片就会发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黑白照片依然保存完好。

在只有黑白照片的年代,唯一能让黑白照片变成彩色照片的,只有上色师。
黑白照片洗出来后先过棕,然后再用修相笔蘸着彩色着色染料上色,给嘴唇染上红色、让脸颊变成微红、给衣服和领带染上颜色,上完色后,一张“彩色照片”诞生。
一个专业的修相师傅,给黑白照片染色也得花上一天的工夫,当时这种照片比普通照片贵3倍左右,只是偶尔会有顾客选择。

1981年购置的上海产海鸥牌120相机。

今年63岁的郑勇现在是东风照相馆的老板,2001年企业改制后,他接手了照相馆。
1981年,郑勇进入东风照相馆工作,他回忆,20世纪80年代,照相馆里才有了第一部能拍彩色照片的相机——上海产海鸥牌120相机。
可是那时拍彩色照片价格高,很少有人拍。

黑白照上色照片。

“彩色照片普及开来,已经到了20世纪90年代了,那时我们从北京买回来一台日本产的玛米亚120相机,彩色、黑白照都可以拍,主要拍大合照、婚纱照等。
”郑勇说,“现在就更不用说了,都是彩色照片,想要拍个黑白照片都难!

从7个人到1个人

郑勇介绍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黑白人像照片。

改革开放初期,照相馆里一共有7个工作人员,这7个人,就负责7项工作。
摄影、暗室、着色、放大、审片、开票等,每个人各负其责,一环套一环,要是哪道工序失误,就得返回去重新做。
“虽然工序繁杂,但顾客拿到的照片绝对是高质量的。
”郑勇说。

东风照相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使用的装相袋。

以前拍摄用的都是黑白胶卷,要经过暗房冲洗、显影、定影等程序才能生成底片,而这样的底片只是副本,要想看到照片,还要将底片与相纸影印。
那时拍摄数量比较大,所以胶卷都是成批冲洗,照片也是成批印出的,这样拍摄的照片不是立等可取,而是要等几天才能出来。

过去冲洗照片时用的各种材料。

“彩色照片兴起时,照相馆里没有洗彩色照片的技术,只能等数量足够时,专门指派一个人背着胶卷去西安冲洗,或者将胶卷邮递到广州冲洗,都特别费时间。
少则一周多则半个月,顾客才能拿到照片。
”郑勇说。

1990年购置的玛米亚120相机。

“现在不一样了,照相馆里的设备都是数码相机,科技设备的发展给我们的工作也减负了,有了电脑扩印机打印机,一张照片两三分钟左右就能洗出来。
”郑勇介绍,“虽然店里有4个员工,但是只需一个人,就能完成摄影、修图、冲洗等一系列工作。

从一年一次到想照就照

说起当时的国营照相馆,郑勇印象中最深的就是每天来拍照的形形色色的人们。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的条件都很有限,个人很少拥有相机,当时的相机可以说是一个奢侈品。
就算是来照相馆照相,也是逢年过节或家里有重大事情时才来照。

今年51岁的王芳是庆城人,她从她的相册里翻出了1986年她高中毕业时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去东风照相馆拍的合影。
王芳说:“那个时候照相是特别有仪式感的事情,每张照片都是一个回忆。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用起了大哥大,再后来砖头大的大哥大变为巴掌大的智能手机,照相功能越来越强大,像素越来越高,随身携带方便拍摄,人人都是摄影师。
原来一年照一次,现今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如今的东风照相馆主要业务是证件照和儿童摄影。

现在的东风照相馆,依旧门庭若市,证件照、儿童摄影是如今的主要工作。
有了接班人,郑勇已经退居二线,他说:“东风照相馆60多年能一直经营下去的秘诀就是诚信和服务质量。
从笨重的老式相机到轻便的智能手机,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拍照从难到易,显示出的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力的增强,一张张照片记录下的是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

文: 郑朝静 尚倩

图: 郑朝静

陇报君推荐

值班主任 郝芳 责任编辑 范亮

陇东报社新媒体部

0934-6660011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