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上图是不是有点懵圈?大众速腾“亲吻”了小蚂蚁的左后侧,小蚂蚁的后轮没有移位现象出现,这从车轮与轮眉之间的缝隙就能看出端倪,另外需要知道的是小蚂蚁的后悬也是独立悬架的,当然是麦弗逊独立悬架,一种简单的四轮独立结构,主要考虑到该车是电机后驱动模式,因此将拖曳臂式或扭力梁式更改为了简单的麦弗逊式;此外在下图中可以看到电池组位于整车中间位置,最大限度的杜绝了更高速度下碰撞导致电池组受损的可能性,前机舱和后备箱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当然与普通的三厢轿车还是没法相提并论的,因此只能依靠自身的安全结构设计来想法抵充掉巨大的撞击冲击力,安全结构的设计此时此刻就显得尤为重要。
再来反观追尾的速腾,竟然整个副驾驶一侧都出现了内陷,很简单的判断,发动机盖彻底翘起,需要提及的是,速腾本身就有缓冲区,只能说亲吻的速度可能偏快了一些,但也不是很快,大概是正常的行驶速度(市区30到40Km/h),预留的溃缩区域内陷属于正常,只不过小蚂蚁的屁股能硬到这程度也是有点不敢相信。
再把目光转向右侧,答案出来了,其实是两败俱伤,速腾给人的感觉好像整个副驾驶一侧都被拉掉,其实并非如此,仅仅是挤压导致的前保险杠脱落,同时 小蚂蚁的后保险杠略微后凸,挤压了速腾的发动机盖,导致机盖卷曲翘起,当然了,从维修成本角度来看,小蚂蚁还算讨点巧,起码这塑料后门和保险杠换一个即可。
这一张也能清晰的看到,速腾的前翼子板实际也已翘边,还好整个机舱完好无损,都是外钣金件为主,损失虽说不小,但不伤筋动骨,如若速度再快一些,这情况就不好说了,毕竟巨大的机舱还是能够起到缓冲作用的,而小蚂蚁仅仅是后备箱来抵御,不过作为一款市区代步车型,主要功能就是市区内晃悠,高速状态不多。
作为奇瑞第一个全铝车身结构车型,小蚂蚁承担的不光光是平台初始开发的作用,还承担着整个平台技术验证的重任,小蚂蚁eQ1 的最大技术亮点,是其拥有国际领先的超级轻量化车身技术,车身采用“全铝空间架构+全复合材料外覆盖件”,高强度镁铝合金应用比高达93%以上,是国内首款全铝车身新能源车型。全铝车身在较传统汽车减重40%的同时,车身刚性提高了60%以上。此外,小蚂蚁eQ1车身采用 3D空间精密弯曲等技术,打造出的3R-BOBY环状车身结构,为乘车人员提供极致的安全护航。
奇瑞小蚂蚁eQ1是奇瑞新能源公司全新开发的LFS(Lightweight Frame Structure)平台。该平台除了拥有全铝合金轻量化车身外,还拥有全球领先的电驱动系统和国内领先的电池模组和电子电控技术,包括采用同安川电机合作开发的电驱动系统,它具有高效率、大范围、宽扭矩和变绕组的领先技术优势;在电子电控方面,配置有智能网联开发接口,以及云技术、ADAS环境识别等前沿技术;其搭载的电池包、模组、电芯一体化电池包技术,具有智能冷热一体、自动热平衡及电池温差小的特点;同时,其搭载的先进高压安全控制系统,具备检测保护、短路过流保护功能。
该平台是奇瑞采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V字型”正向开发的全国唯一、最新的纯电动汽车平台,也是全球首款轻量化开放共享汽车平台,该平台共申请了200多项专利,其中100多项发明专利。它颠覆了传统制造业有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等四大工艺,用此项技术可简化为焊接和总装两大工艺,代表了奇瑞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性突破,树立了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新标杆。
当然如前所述,行驶安全是依靠司机的安全意识来搭配整车结构安全的,缺一不可,由于本身结构就较为紧凑,虽说实战表现不错,但都是市区速度不快的情况下发生,切不可当作坦克来对待,安全无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