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贴|建筑老八校哈工大的保研之旅

个人情况

本科专业:建筑学

本科背景:西南某省属211

经验贴|建筑老八校哈工大的保研之旅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保研去向:哈尔滨工业大学

保研资质:学院的保研名额大概是5%

专业排名:4/127(必修课),5/127(综测)

英语成绩:CET4584,CET6505

项目经历:大创的省级项目

保研前期准备

我大概是很早就觉得自己差不多会走保研这条路,所以去年,认识的学长参加夏令营的时候,就一直在打听相关信息,现在想想,跟其他同学比较好像周期是长了很多。

快题

从今年寒假开始,因为心理上就已经有所筹备要保研,寒假就去学了快题。
(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那种,没想到后面就因此吃亏了)

因为本科接受的建筑学教育和我所认知的正规学院派有很大的差距,加上自己一直也没有很努力很用功,基础是十分薄弱的。
所以,在3月的某一天,我决定开始恶补。

阅读

恶补基础的方式无非是阅读。
但这时候是大四下学期,平时作业量和前三年一样,还是非常大。
几乎每周都有四五天在为课程设计发愁掉头发,周末和小组成员一起加班画图更是家常便饭。

所以想要在这样的状态下,去花时间“恶补”一些基础知识,说实话,我能想到的也就是抽空看看书了。

大学期间读过的所有建筑相关的书大约有80+本,其中60%是在18年3-5月刷完的。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真的是很努力了,比考研还拼命,晚上11点宿舍熄灯后,开始拿起手机看PDF,外出调研路上坐地铁坐公交,上水的理论课等等,都要掏出来看。

建筑这个专业也是很奇怪的,所谓的专业书,读完以后并不会有立刻投入使用的成效,它更多的是带给你一种潜在的素养上的积累。

作品集

建筑专业还有一个很头疼的玩意儿就是作品集。
这也是专业的特殊性,很多时候,建筑学保研的成败可能并不在于你的成绩/综测/绩点,也不在于论文/科研/竞赛,而在于作品集。

说白了,作品集就是你大学四年课程设计的汇总,是你专业课学习情况最直观的一个体现,你到底几斤几两,老师翻翻作品集一眼就看出来了。

我是3月开始考虑怎么去做作品集,但真正动工是4月底了,一直弄到5月才完成第一版。
夏令营结束后又修改了一版直到7月。
做作品集对我来说还是挺头疼的,前面也提到了,自己的基础很薄弱,设计做的也不好,这时候就有点无米之炊的感觉。

具体怎么做的,我就不细说了,总之是在4-5月做了这么一件事。
作品集也有很多培训机构(针对国外留学比较多),不过国内保研好像也不是太需要那么多时间去准备它。

作品集封面是我把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潜行者》和Kahn的萨克研究中心P在一起了。
因为平时对电影有着大量的热爱,所以我作品集的概念设计,毫无例外也是用电影来串起作品。

夏令营

作品集做完以后,大概6月份,我就基本在等待各个学校出夏令营通知了。

申请夏令营需要什么?

本科成绩单、排名证明,四六级成绩单,获奖证书,论文材料等等。

当然还有作品集。

【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材料,其实需要往学院、教务处、打印店来回地跑腿,特别特别琐碎】

如何知道夏令营的资讯?

我关注了两个公号,【后保研】和【保研邦】。
然后加了后保研的社群,能加的都加了。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把各个理想学校的研招网和学院官网全部设置为链接书签,几乎每天都要点进去看看。

夏令营阶段我一共投了12个学校(最晚的是华科,夏令营在9月,7月才出通知),入营有7所,参营4所。
等待夏令营出入营名单的这段时间,简直堪比高考出成绩,每天都和家人通报今天的进展,一家子都在陪着我战斗。

因为对自己实力的不自信,虽然是海投,但在夏令营阶段,我基本没投建筑老八校。
心里想的是,最好的结果就是去湖南大学这一类的新四军。
但也许是冥冥之中有天意吧,竟和哈工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投夏令营的时候,意外发现哈工大深圳校区也出了通知,之前我听同学介绍,哈工深圳现在刚起步,招生可能比较宽松,或许有希望能进去,于是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申请了。
半个月后就接到了哈工大打来的电话,让我去参加夏令营。
顺便加了一个***群。

搞笑的事发生了,加群三天后我才发现....我入的不是哈工大深圳的营,而是哈尔滨本部的营......(难怪打电话的老师咋个一股东北味儿)

经考证,并不是老师把我弄错了,而是我填报信息时选择研究方向选到了哈尔滨本部去了。

不过事实上也没错,因为我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确实在哈尔滨本部。

于是乎,在我妈我姐的撺掇下,我决定,那.......那就去哈尔滨吧。
就这么阴差阳错地和哈尔滨产生了微妙的关联。

有关入营的几个问题:

(1)各个学校时间冲突。
为了抢生源,许多学校都把夏令营的时间设置在临近甚至重合的几天里,这时候很崩溃,但也没办法,只能有所取舍,毕竟夏令营不是唯一一次机会,后面还有预推免和九推。

所以,尽管我投了很多学校,最后能去的只有3所(被拒了大概有一半)。

(2)和期末考试冲突。
由于学校不批准我缓考,所以,有冲突的,我只有放弃夏令营了。

下面说说参加夏令营的经历。

北交

我第一个去的,是北交。
(7.3-7.5)在此之前,我认为自己的本科出身、加上自己薄弱的专业水准,能上的学校,大概就是北交这类的。
(没有贬低交大的意思,但交大的优势学科不在建筑学上)

北交的夏令营活动还是比较丰富了。
第一天听讲座,第二天笔试+面试,第三天参观实践基地。

笔试:3小时快题

因为从来没有画过小快题,3小时的这个笔试成为我夏令营的第一个噩梦。
题目其实比较简单,但问题是,我根本画不完。
临近交图时,看到周围的同学画的又快又精致,我的内心彻底崩塌了。
这时候只能怨自己寒假时候不用功了。

也许是笔试考砸了的缘故,下午的面试我反而感觉特别放松。

面试

先是给老师看作品集和简历,然后英文自我介绍,接着老师提问。
提问有专门问英语的老师(一般就一位),其他老师就像聊天一样谈你的简历和作品集。
由于我作品集反复用电影作为概念,加上简历里也提到了自己对电影的热爱,老师们似乎对这个比较感兴趣,一直在跟我聊这方面的东西。
比如问我如何理解电影和建筑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建筑空间让我联想到电影等等。

面试完之后觉得应该是比较稳的,也就没有顾虑太多。

哈工大

离开北交后就马不停蹄地北上去哈尔滨。

这是我第一次去这么北的北方,说实话,哈尔滨这个城市给我一种特别神奇的感觉。
在全国都炙热得能把你晒脱皮的七月,哈尔滨居然有一股宛若秋天的凉爽。
(主要是松花江?的风比较大)

我是提早几天到哈工大附近住下的,回想起来那几天,真是我人生中独自面对未来最顽强的日子。
因为本科学校的期末考就在夏令营结束后的2天,所以我必须在夏令营还没开始前的这几天里,同时准备两门期末考试和哈工大夏令营的考核。

这是工大土木楼,也就是建筑学院。

因为提早了好几天到,所以白天在复习的同时,独自一人也去哈尔滨城市逛了逛去了中央大街、道外,去了马岩松的哈尔滨大剧院。
(因为猜测会提问相关问题)。

晚上,在工大土木楼走廊上复习期末考。
内部装修像《夜幕下的哈尔滨》等谍战片片场。

哈工大的夏令营(7.9-7.11)流程和北交类似,开幕式介绍+笔试+面试+参观校园和研究所。

笔试:4小时快题

笔试我依然没有画完,这是我第二次画小快题,也是第二次经历噩梦般的几小时。

面试比较轻松

面试倒是比我想象中还轻松。
不出意料,老师们又问起了我关于电影与建筑的问题(主要聚焦在作品集)。

面试之后的下午,是让夏令营的同学参加宣传交流会。
这时候,哈工大建院各个研究所的老师们轮番上台展示自己研究所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果,很多老师都有独特的个人魅力。
其实是这个环节让我产生了对这个学校的向往之情。

夏令营最后一天,在其他同学和学长的鼓动下,我和中意的导师见面了。

说到联系导师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讲究的。
一般是参加夏令营或者预推免前一个月或几周发邮件,然后有没有机会和导师交流取决于导师是否回复你、态度如何等等。
可由于时间太紧迫,我来哈工之前压根没想到联系导师,在面试结束后的那个晚上我才发现有一位面试官是我想选择的研究方向的老师,这才致使我最后一天鼓起勇气去研究所门口蹲点,最后抓住了和老师交流的机会。

和导师见面说啥?

说实话,还真不知道说啥。
因为这位老师昨天才面试的我,我基本不用自我介绍。
但我没想到,老师对我昨天的表现居然挺满意,所以直接答应了我。
接下去,就和老师开始闲聊了。


说是闲聊,不如说是尬聊。
就是问你家是哪儿的,平时学习情况啥的,感觉就像与和蔼的长辈拉家常。

所以到哈工大夏令营结束,我都觉得这一路走过来还是很开心的。

那难道,保研就这样结束了吗?

从哈尔滨回学校的飞机上我就反复地在想,到底能不能拿优秀营员,要是拿了该多好,这件事就完美结束了。
要是不能拿,那接下去该咋办?然后看着窗外的天空渐渐地黯淡,就在飞机上昏睡过去了。

川大

在参加川大夏令营(7.18)之前,两件事。
一是考完了两门期末考,目测不会有挂科风险;二是哈工大夏令营没有拿到优秀营员,但招生办老师让我继续等着,说是还有机会,所以我也没有放弃。
(一等就是两个月)

当时反正挺丧的。
川大夏令营也并不想去,主要是哈工大夏令营认识的哥们儿想去川大玩一玩,我正好放假了,就陪他去了。
(结果夏令营建筑营员加上我们俩只有三个人´_>`)

川大夏令营画了套3小时快题,后面和老师交流专业方面的问题。
一天就搞定,最后也是通过了。

然后我就进入了养生的暑假。
暑假我是什么状态呢?有一点点的底气(因为好歹也两个offer,起码是有书读的),有一点点焦虑(哈工之后到底有没有戏?),有一点点恐慌(万一保研资格没有拿到该咋办?),剩下的就是休养生息了。

所以暑假只做了两件正经事:一是修改作品集;二是疯狂地开始预报名的申请。

这次因为有了经验和经历过后沉积的自信,我开始向老八校招手了。
但是很可惜,我的材料没有一所老八校通过了审核,天大甚至拒绝了我两次。
所以我想去老八校,就只有哈工大一根稻草。
放低目标,可以选择湖大、华科等。

预推免

预推免去了深圳大学和湖南大学,流程和之前的夏令营相比,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因为只有面试。

深大是和同学一起去参加的面试,有幸最后三个人都过了,当场发的offer。
湖大也是和同学一起参加的,结果两个星期后才公布。
那时,我已经拿到了华科的offer,也就没有再考虑湖大了。

预推免面试的内容,深大和湖大都差不多,或者说我参加的面试都差不多,针对作品集问你一些设计思路方面的问题,问本科学习背景,专业性问题很少,当然还有英语提问一些常识性问题。

这是夏末初秋的橘子洲。

经过了北交、哈工、川大、深大、湖大5个学校的考核后,我实在是精疲力尽了。
而湖大结束后我要马上回到学校,开始获得保研资格的竞争。

其实就是一个答辩,最后很轻松地拿到了,当然过程的心情是比较忐忑的。

9.17号,我发现华科夏令营通过了审核,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最后再跑一趟。

最后的冲刺

华科夏令营比我预想中的要艰辛得多。
华科是一个发展很迅猛的学校,最新的建筑学专业评估已经和老八校的后三所平起平坐了。
而且,我感兴趣的方向,有很多不错的老师。

为什么艰辛呢?

因为又要画快题。
毫无疑问,我又没有画完(没上完色)。
笔试的第二天是评图秀,营员们要把自己的图挂起来,主动向评委老师们介绍,因为每位导师手中都有若干张票。
那是我自信心严重受挫的一个下午,因为图的表现力太差,设计做的也很奇怪(老师贬大于褒),最后只拿到了一票。

结果没有想到,在离开武汉的上午,华科通知我拿到了优秀营员。
那天是中秋节,朋友圈的同学们回家吃团圆饭,或者和同学的同学一起聚餐,我坐在返程的动车上闭上了眼,深深地松了口气。

归宿

9月24号从武汉返校,一直到9月27号,这几天,我彻底放弃了所有活动。
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等。

等什么呢?

等哈工。

因为招生办在两个月前就告诉我可以等,所以两个月以来,我几乎每天都在期望着事情能有所转机。

但其实,也可以不等。

我可以选择华科或者湖大。

但怎么说呢,我觉得我还是想去哈工。
想去哈工已经成了一个执念。
如果哈工当时给了我优秀营员,我可能还没意识到自己这么执着。
在不停地打电话催促到招办老师嫌我烦嫌我磨叽之后,终于,在27号(系统填报前一天),我等到了宝贵的一个录取offer。
那天中午我就瘫在床上玩游戏,发现了招办老师给我发的***消息。
怎么说呢,我感觉那一瞬间,我彻底解放了。

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