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车只能报废?这名小哥将它们改造成艺术品(小哥报废艺术品这名旧车)

从小就痴迷研究各种车型的他,

在等待了27年后,

成功将自己的“梦中情车”收入囊中。

旧车只能报废?这名小哥将它们改造成艺术品(小哥报废艺术品这名旧车)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如今,这个拥有10款经典车型的“老司机”,

不仅在全网平台收获百万粉丝,

还打造了一间艺术车库,

报废车辆经过他的改造在此重现风采。

杨刚的HANSWERKS艺术车库位于上海汽车博览公园汽车文化线下体验空间。
劳斯莱斯银刺、“上海牌”SH760A、宝马E34……他的收藏都在这里停放着,每一辆都年代感十足,其中一些更是国内罕见的经典车型。
杨刚介绍,自己是德系车的忠实粉丝,所以身边朋友都喜欢称呼他的德文名HANS(老汉),创立这个汽车空间的初衷是为了搭建平台,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车友,更好地传播汽车文化。

玩车是一种生活方式

聆听每辆车的故事

“汽车是有灵魂的,每一辆汽车都有故事。
”在杨刚看来,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上世纪90年代,杨刚的父亲在修理厂工作,在他的耳濡目染下,杨刚常与汽车和零部件打交道,久而久之,便在心中埋下“汽车梦”的种子。

1990年,五岁的杨刚与上海牌轿车的合影

令杨刚最为印象深刻的,是由父亲维修的一辆产自1979年的E-34,5系“老宝马”是中国引进的第一款进口宝马车型。
“我很喜欢它的四圆头灯造型,一直想要拥有它。
”为了这份执念,成年后的杨刚四处搜寻同款汽车模型,同时密切关注着该型号车辆的转让动态。

杨刚学生时代收藏的模型车库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全上海最后一辆上了沪牌的“孤品”挂出转让信息时,杨刚第一时间出手买下。
“虽然价格昂贵,未来翻新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模型变成了真车,我感觉儿时的梦生根发芽了。
”杨刚说。

每辆车拥有数以万计的零件,杨刚要将一辆锈迹斑斑、变速箱也无法使用的车“返老还童”并不容易。
但在梦想的支撑下,他从没想过放弃。
对这辆5系“老宝马”,杨刚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蓝图”:找齐当年的维修手册、车辆使用说明,了解车身特性和机械结构,更换汽车零部件、翻新内饰……218天时间,杨刚终于将它成功翻新,取名“汉娜”。

后来,这辆老车不仅可以合法上路行驶,还参加了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与金宇澄结识

报废车变艺术品

在HANSWERKS艺术车库,一辆充满诗情画意的“上海牌”汽车十分吸睛。
杨刚介绍,这是从东北收购来的老车,原本已是锈迹斑斑,却因为一次画展被赋予新的生命。

在《画上海-漫画中的上海风情》艺术画展上,杨刚与当代著名作家金宇澄结识。
杨刚对金宇澄的绘画作品《理想》一见钟情,希望将它“涂”在“上海牌”SH760A车身上。
两人一拍即合,创造出这件极富创造力的汽车艺术品。
杨刚说,《理想》也表达了自己的汽车理想,借传统文化展现中国汽车工业的风采。

金宇澄《理想》

“将汽车零部件重新利用改造,就是一件独一无二的工艺品。
”在杨刚精心打理的空间里,随处可见汽车元素。
车内饰、轮毂、齿轮、变速器等材料被二次利用,变成台灯、茶几、洗手台等文创用品。
杨刚表示,在翻新车辆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汽车零部件被拆卸更换,弃之可惜,于是索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它们重焕新生。

精于工,匠于心。
为了更好利用废旧零件,杨刚不断探索构思,巧妙地将它们制作成别具匠心的实用品。
“焊接完成后需要喷漆,为了防止金属氧化腐蚀,上色结束后还要再喷涂一层防锈漆,改造每一件文创用品我都精益求精。
”杨刚说。

杨刚期待,未来嘉定不仅享有“汽车嘉定”的美誉,更会是车迷口中津津乐道的“汽车文化高地”。
他认为传播汽车文化是几代人的传递,希望自己的艺术车库可以成为汽车文化爱好者的集聚地,让大家一起面对面交流汽车故事。
他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内的汽车文化会越来越繁荣。

目前艺术车库已对外开放,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参观。
疫情防控期间,参观者请佩戴口罩,持“随申码”绿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服务信息

地点:上海汽车博览公园(嘉定区博园路7001号)

门票:60元(含精品咖啡一杯)

通讯员:蒋一超、魏明恺

编辑:王安琪、杨玉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