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明天!上海人都知道的热线,第31年开通!有啥急难愁,等侬来电话(新民晚报急难明天公园热线)

每一年火热的申城夏日里,总有一条“阿拉老百姓的热线”相伴。
明天,“第32届新民夏令热线”将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电大厅开通,连续第31年“与民分忧 为民解难”。

“新民夏令热线”创办于1993年,三十余年来一直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新民将每天辟出专版,根据来电线索,派出和大学生志愿者赴现场采访,同时邀请各委办局主要领导与市民互动,及时回应诉求。

未来的一个多月里,新民、“新民帮侬忙”各融媒体端将在每周一至每周五中午11时15分起开启直播。
您有任何急难愁盼都可以“热线诉衷肠”——帮侬忙阿拉是认真的,帮上忙阿拉是用心的。

就在明天!上海人都知道的热线,第31年开通!有啥急难愁,等侬来电话(新民晚报急难明天公园热线)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热线通道

市民服务热线:12345

新民热线:962555

移动客户端:新民App“帮侬忙”

今日头条号:新民帮侬忙

一头反映上海市民夏令“急难愁盼”,一头连线政府职能部门等快速响应,新民夏令热线是为民服务的“总客服”,也是城市治理的“守望者”。

今年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五周年,回访近五年来“夏令热线”曾经聚焦发布过的老百姓“急难愁盼”事,结果令人欣慰:围堵轨交站的共享单车,摆整齐了;强光侵袭的夜间“光污染”,整改关闭了;乱改设施的群租房,被清退了;“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的配套设施,更完善了;社区垃圾箱房2.0版改造,快速推进了;轨交换乘通道设施,焕然一新了……这些都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强烈。

1、关键词:一江一河

便民设施变多了

案例回顾:

苏州河两岸42公里岸线基本实现贯通开放后,市民、游客纷至沓来。
2021年,有市民建议进一步完善苏州河沿线便民设施。
之后,新民“新民帮侬忙”走访了苏州河沿岸的热门“打卡地”,发现多处滨水空间没有或缺少公共厕所、饮水设施。

改进措施:

新民“新民帮侬忙”前往黄浦江东岸滨水空间发现,每隔100米左右就有指示牌,显示距离最近的望江驿位置;距离望江驿较远的地方,增设了自动售水机;在步行道、骑行道上,有显示公共厕所位置的标识。

黄浦江东岸滨水空间增设自动售水机

据了解,今年上海“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的打造将从黄浦江两岸的南拓北延、综合配套设施的完善、提升文商体旅活动空间等多个维度进行。
例如,在黄浦江两岸,徐汇滨江“南拓”工程计划在年内全面启动建设;苏州河两岸也有多个文旅提升项目陆续投用,位于普陀的梦清园码头计划于下半年投入使用。

此外,“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将持续推进“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新建改建一批儿童友好设施等;市残联、市一江一河办联合发布《上海市“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技术导引》,杨浦滨江南段首个无障碍示范区建设基本完成,将为市民游客更好体验滨水空间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案例。

2、关键词:飞线充电

充电设施增加了

案例回顾:

2020年,市民范馥耕来电称,老小区“飞线充电”乱象屡禁不止。
充电高峰期,一个窗口“飞”出三四根插线板,部分电线的胶皮已经老化破裂,缠绕着玻璃胶带。

改进措施:

部分老旧小区受场地限制,无法安装集中充电站,是出现“飞线充电”乱象的原因之一。
新民“新民帮侬忙”在嘉定区江桥镇匡巷二村小区看到,上海市首个两轮、四轮电动车集成式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正式落成。

上海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中心研发部工程师黄永强介绍,示范充电站将对光伏、储能、换电、充电等功能进行集成,形成一个智能、高效、环保的一站式充电设施。
这既能有效解决小区中两轮、四轮电动车的充电问题,又能通过集约化改造降低成本,有力推动上海“美丽家园”的建设进程。

智能充电柜方便电动车充电

新民“新民帮侬忙”从市房管局获悉,到2023年底,上海约1.3万个住宅小区中,约1.25万个已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
对尚未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小区,市房管局将会同应急、消防、公安等部门加快推进建设。
对存在客观条件限制的小区,将建设露天分散充电桩、充(换)电柜等,力争2025年底实现全市小区充电设施全覆盖。
同时,研究制订上海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设计标准。

3、关键词:轨交换乘

新通道更凉快了

案例回顾:

2021年,有市民反映,自己的女儿是坐轮椅的脑损伤患者,由于轨交世纪大道站的2号口没有设置无障碍坡道,其带女儿进世纪大道站乘坐轨交必须要绕一大段路。
而去年,又接市民诉求,多年来,在轨交宜山路站3、4号线换乘9号线需要走一段又长又闷热的通道,希望相关部门改进。

改进措施:

经多方协商,世纪大道站2号口的无障碍坡道仅用时10天便完成改造。
由于无障碍坡道地处地铁区域和一家商场的交界处,卷帘门下拉后正好位于三级台阶的中间,因此坡道的扶手被制作成“二段式”,即一根扶手分为两段,既不用改变卷帘门的位置,也不影响实际使用。

此外,市民普遍期待的宜山路新换乘通道也在今年6月22日完工。
新的地下换乘通道总长近223米、宽近10米,增设了自动扶梯、无障碍电梯和空调等设备设施。

宜山路新地下换乘通道更宽敞了

4、关键词:“铁将军把门”

公园24小时开放了

案例回顾:

去年7月18日,新民刊发《公园活动空间为何“铁将军把门”》的发布,反映和平公园内篮球场迟迟不向市民开放的问题。
见报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整改,10天后,和平公园篮球场正式向市民开放。

改进措施:

时隔一年,新民“新民帮侬忙”再度走进和平公园。
自2022年10月完成改造回归后,和平公园已成为一座24小时对外开放的公园,“满足全年龄段人群健身需求”是公园改造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上海紧紧围绕建设“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目标愿景,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
2023年,全市新增公园总数162座,城市公园、口袋公园、乡村公园、郊野公园等累计公园数达到832座,城市公园中有超六成实现24小时开放。
今年,将继续推动黄浦、浦东等9个区的30座公园成为“24小时公园”。

夜公园吸引全年龄段市民

5、关键词:垃圾箱房

升级版更“聪明”了

案例回顾:

“垃圾箱房正对小区出入口,能不能改造一下”“人工分拣有时间规定,引入智能垃圾箱可行吗”……今年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第五年。
五年来,不少市民通过“新民夏令热线”建言献策,为提升生活垃圾常态化管理和便利化分类贡献金点子。

改进措施:

杨浦区大桥街道双阳支路31弄明丰苑结合绿色社区改造,启动垃圾箱房2.0版更新换代。
升级后的垃圾箱房不仅“颜值很高”,还有“智慧大脑”,配备了全天开放的感应式洗手槽、遮雨棚、感应式投口面板、感应式照明灯和智能除臭设备。

升级版垃圾箱房更智慧

“根据居民的实际投放情况,我们额外增加了一个干垃圾投口和一个可回收物投口。
为了方便识别有害垃圾,除了红色底纹、重点标识的有害垃圾大投口之外,在箱房侧面还增设了废电池、含汞废弃物、过期药品等4个小投口。
”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垃圾箱房已实现全品类回收和精细化管理,小区也获评生活垃圾分类精品小区。

下一步,上海将持续推动投放点改造提升,配套完善固定式洗手池、除臭、通风、遮阳防雨、照明等“五个装置”,配置无需手动开门(开桶)设备和智能监管设备。
至2025年,计划推进生活垃圾投放点微更新2.1万个、专项更新8000个、建成精品小区(村)1100个。

6、关键词:光污染

扰民灯光关闭了

案例回顾:

去年7月,多位市民致电“新民夏令热线”,称家中遭到广告灯箱、探照灯等强光“侵袭”,不仅眼睛遭罪,睡眠也成了问题。

改进措施:

将普陀区长寿路“旭辉里”商场的电子广告屏情况告知属地部门后,执法人员经核实,要求商场物业将这一发光源的自动灯控时间调整为17时至22时,避免通宵亮灯影响居民休息,今年此处光源已整改。
洋泾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经与如家酒店负责人协调,让其于22时左右关闭门牌LED灯,减少对周边小区居民的影响。

光污染并非夜间独有,大白天也照样伤人。
宝山保利叶之林小区对面的网球纪体育公园的篮球馆表面反光严重,影响塘祁路沿线小区居民生活。
对此,沈杨村村委联系馆方,并和广告公司商量解决方案,决定在气膜表面贴片以改变颜色,解决反光问题。
经过整改,目前附近居民反馈称“光污染”问题已得到明显改善。

7、关键词:共享单车

有序停放不堵了

案例回顾:

去年7月10日,“新民夏令热线”刊登《单车围堵地铁站 市民遭遇行路难》的发布,反映申城多个轨交站出入口遭共享单车围堵。

改进措施:

发布刊出后,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跟进,安排工作人员清运车辆或制定解决方案。

新民“新民帮侬忙”现场回访,在轨交2号线威宁路站3号出口处旁的人行道上看到,虽然轨交出入口附近的共享单车数量依然很多,但此处的停车区域被单独划分出来,车辆摆放也相当整齐有序。
商场保安表示,人行道上方都安装了摄像头监控,每天还有工作人员定时开着大货车过来清理乱停的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摆放整齐

街道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回复,他们会派人加强现场管理,引导市民将自己的车辆“对号入座”,停到指定区域;对于随意乱停、堵路的共享单车,他们会及时通知车辆所属公司前来清运,同时监督清运人员提升清运效率,及时为轨交站点“排堵”。

8、关键词:餐饮油烟

“大烟囱”都消失了

案例回顾:

去年,有市民投诉,青浦区三元新村30号楼底楼是一排沿街商铺,楼上则是居民住宅,大楼没有专用烟道,有3家饭店排放油烟不规范,3根“大烟囱”经店铺后窗直接排到室外,导致油烟味较浓。

改进措施:

新民“新民帮侬忙”回访发现。
当初那3家饭店现已搬离2家,只有1家江西菜馆营业至今。
三元新村30号楼居民讲,去年新民曝光此事后,有关部门立即约谈了涉事饭店并要求整改,现在“大烟囱”已经消失,属于重餐饮的江西菜馆不再从后窗处排烟。

属地盈浦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人员徐俊峰说,根据《上海市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规定:所在建筑物高度在24米(含24米)以下的,其油烟排放口不得低于所在建筑物最高位置。
30号楼的高度不足24米,按照上述办法,底楼饭店应当把油烟排放口设在楼顶,往高处排放。
不过,三元新村部分居民对此方案持有异议,认为重餐饮“楼顶排放”仍会带来严重异味。
执法人员随即让饭店经营者采取另一种排烟方式:在一级油烟净化设施之外,店内增设二级油烟净化设施,形成内循环净化,不通过油烟管道外排,以降低对室外环境的污染。

帮侬忙工作室

策划 | 钱俊毅

文字 | 杨玉红 任天宝 陆佳慧 钱文婷 李晓明 陆常青 夏韵

摄影 | 杨玉红 刘歆 陈梦泽 陆佳慧 钱文婷 陆常青

编辑 | 钱俊毅 姚储杰

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有困难上今日头条上海频道

找【头条帮忙】!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