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青年时代的李文清在实业救国思想的响下,自筹资金2000银元,兴办工茂汽车修配厂,地址选在开封市大袁坑沿街。租赁私宅6间作为营业室和作业场所。李文清任经理,仅有工人6名,实属一家小型手工作坊。然而,在千里中原却是独树一帜,广享盛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6年,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开封工茂汽车修配厂业务逐渐扩大,利润迅速增长,积聚了一定的资金。李文清为扩大生产,在开封市大袁坑沿街西高价购置几间破房并修建门面房5间,将竣工之际,日军逼近开封,工厂被迫关闭停产。
1938年,日军侵入中原,工茂汽车修配厂的设备除剩下一台皮车床外,其余全被破坏。幸亏李文清埋在地下的3万现款和1300银元完好无损,还有30余间房产未被烧掉。
1948年开封解放后,工茂汽车修配厂随之恢复生产,李文清在党的政策感召下,表示拥政拥军积极支援大军南下,并献出载重汽车1辆及10台汽车发动机,受到政府的赞扬。
新中国成立后,李文清在党的教育下,对***有了一定的认识,工茂汽车修配厂先后成立了劳资协商会议和工会、共青团组织,并发动工人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李文清将其积存下来的1300多银元捐献给国家,经市有关领导研究决定将其中1000元银元投入本厂扩大生产,以影响和带动全市工商业者。李文清的积极表现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赞扬,于1951年出席全国模范工商业者代表大会,参加了国庆观礼,并在怀仁堂的宴会上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1954年10月,修配厂实行公私合营,更名为“开封市公私合营工茂汽车修配厂。”1956年元月收归河南省交通厅管理。1957年3月由初址迁往开封市五一路南段。
1979年以前,工厂主要是以汽车修理为主,兼造部分汽车配件。1979年后逐步由修理转为改装。先是改装生产长途客车,如KF661A、B、C型,KF662 A、C型等七种产品;厢式零担货车及半挂汽车,如KF110B、S型及KFX2B型等十几个品种。其中主要产品均通过省级鉴定,并载入中汽联汽车产品目录。
现在工厂主要产品为:KFCD3 厢式零担货车及KFX1010S型微型汽车,半挂汽车和汽车配件的制造,特别是 KFX1010S型微型汽车以其新颖的造型优良的质量、低廉的价格而倍受用户的欢迎。产品销往河南、河北、浙江、广东等 18 个省市、自治区。
除上述产品之外,工厂研制的“KQ90-7”复合材料模具于1991年2月通过交通部鉴定,并被列为交通部“八五”通达计划推广项目。1992年6月受中国公路学会的委托,在开封召开了“KQ90-7”复合材料模具推广会,并受到了与会同仁的一致好评。先后为第一拖拉机厂,聊城客车厂,芜湖农用运输机械厂等单位制造模具,产值逾 100 万元。
1993年,工厂为拓宽经营渠道,在 310国道高级公路隔离护栏全国招标中,经过 16 个厂家激烈竞争,开封汽车修配厂以报价低并具有一厂(镀锌厂)、一线(流水线)、一队(安装队)、一条龙作业的优势一举中标。通过全厂职工的努力拼搏,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全部工程,通过河南省交通厅高级公路指挥部的鉴定并被评为优良工程。
至1994 年,开封汽车修配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94万多元,净值454 万多元,职工1507人,全厂占地面积91476平方米,其中厂区建筑面积26388平方米,现有设备 250 台,其中生产设备 160 台,五个复杂系数以上的182台,已经形成一个初具规模具有能修能改和生产汽车部分配件的综合性中一型企业。
本文节选自:中华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