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些试题到底考察了学生的一些什么能力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央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招生
线上初试试题解析
专业:中国画、造型艺术、实验与科技、
文物保护与修复
科目:综合绘画
春煦
我们所熟悉的生活就像自然界四季的变换,每个人虽有不同但都有各自的精彩。青春是人生季节里最美的春天,爱在、希望在,才有了放飞自己的理想。
2023年我们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疫情过后似乎生活有了更丰富的含义。努力把生活的暖意带进艺术,从这里出发,青春才会走向收获的季节。
解析:本考题旨在考察考生对生活的感知力、绘画基础能力以及艺术综合表现能力,考生可以通过对自己所熟悉的人物与环境做组合刻画,全面体现出富有时代感的生活热情,表现出青年人乐观向善的人文情怀与生活姿态。
专业:艺术设计、城市艺术设计
科目:综合设计
时间方向
时间这一命题,是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时间独立于人们的意识,独立于人们的超验存在;它构成了物自身的条件,或构成了事物的属性而依附于事物。
时间均匀的流逝从过去涌向未来,从未停止亦不会终结,它独立于事物之外且独立于事物的变化之外。人们试着用哲学的角度来解释什么是时间,然而本质上来讲,它属于数学与物理的范畴。时间用钟表测量、在生命肌体上绽放、与空间相互作用和叠加,而人们似乎更关心它的快慢与心灵的关联。时间具有方向性吗?在生活中它永远向前;在科学中它的方向被认为是熵增加的方向。一切关于它的研究,都是人类对于时间的本质、变化、规律背后那份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幻想、真相和信念。
解析:针对此考题的思考,既可以运用绘画语言将载体抽象转化,亦可运用设计方法与形式构建设想方案,都是试图激发考生以跨学科的思考角度、人文素养的知识补给、科学观的逐步建立、艺术与设计的思维想象力,提出对于古老命题的新时代思考。
时间方向一词,是2019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的物理学名词。关于时间的方向性问题,很多科学家、哲学家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思考与探索,但都没有明确的界定。它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专业:建筑学
科目:造型基础
静物非静物
以水果、花卉、手机、玩具、桌子、椅子为内容,自由组合一个富有情调的画面。
解析:静物写生往往是学习视觉艺术的入门手段,而此过程强调忠实地观察及描绘客观对象。这一学习习惯容易导致初学者形成千篇一律的程式化方式,这是需要不断修正的。
此考题目的在于通过对静物题材的新认识,打开思维活性。当考生运用已有的绘画经验,借鉴经典艺术作品的形式手法,充分发挥主观想象与创意,那么,小小的静物练习也可成为有意味的大创作。
科目:设计基础
诗意的建构
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构件。通过多根木料之间的榫卯、穿插、叠合,实现了层层出挑的飞檐,使建筑物显得更加优美、壮观。斗拱这一独特的构件,体现了结构力学与建筑美学的完美结合。
美国著名学者弗兰姆普敦认为,建构与结构、材料、技艺相关联,除了通常的结构作用之外,建构还能呈现一种结构的诗意,“这里所指的不是对结构的机械性能的展现,而是一种潜在的对结构的诗意呈现……一种制作和揭示的行为”。
解析:考题“诗意的建构”以“诗意”作为线索,考察学生在理解传统建筑构建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提炼相关抽象几何元素和组织关系,展开立体空间构成设计的能力。考点如下:
1.能够充分理解考题文字意图,并运用立体构成设计以及适当的文字描述准确的回应考题。
2.能够运用相关的空间构成手法,如榫卯、穿插、叠合,大胆展开空间想象,综合塑造立体空间。
3.“诗意的建构”包含较大的开放性解读,考生能够积极思考空间与人、空间与材料、空间与结构的互动关系,从而延伸至对自然建造的关注。
专业:艺术学理论、艺术与设计管理
科目: 专业基础、综合素质考核
我的导览手册
一、背景
上海博物馆正在举办“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展览,展出时间为2023年1月17日—5月7日,展览展出了自欧洲文艺复兴到后印象派四百年艺术史名作。
二、内容
请根据你所学习的《美术鉴赏》教材,选取8件欧洲艺术史中的名家名作,以上海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展览“从波提切利到梵高”为题,重新策划展览,并编写、设计观众导览手册。
解析:导览手册折页是将四开考试纸按考生的设计意图进行有创意的折纸,与折页的版式设计结合在一起。
“综合素质”科目的题目为“我是导览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导览手册的内容,虚拟为展览导览员,为观众进行10分钟导览,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仪态仪表和临场应变等综合素质。
专业:书法学
科目:书法创作
【考题1 · 考题解析】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解析:考察学生的造型能力,对“对联”形式作品的把握,以及行草书笔法的运用情况。
【考题2 · 考题解析】
锤 文 鹏 讲 其 墅 匾 渊 儿 骥
常 国 句 帘 筋 宁 桥 实 四 勤
解析:考察对汉字各种结构类型的基本掌握能力,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布局协调能力,并以此考察对经典碑帖的掌握与运用情况,需法度严谨并能轻松表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