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跨专业,这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相近专业跨考
重点在于:考试专业课相同或接近,专业课复习压力并不大,复试也不会有太大劣势。
这种就非常适合部分不喜欢自身专业但又不想跨度太大的同学。
比如本专业为电气工程,相近专业为:自动化、仪器科学、集成电路等,都是工科跨工科。
2、跨专业考研
比如电气工程跨计算机、土木跨金融等等。
此时,专业课相差很大,很多人甚至就是0基础。
这种情况下我就劝大家慎重些,不太建议文科跨理工科互跨,因为难度真的很大。
整体难度肯定是:本专业<=相近的专业<跨专业。
但我的想法是鼓励部分同学要跨专业考研,因为考研应该算是最后一次我们难得的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了。
本科转专业不成功的同学也可借考研的机会换一个自己相对感兴趣、有发展的专业。
因为专业基本上算是绝大部分普通人后半生谋生的资本。
但跨专业考研的同学要有两个心理预期:
一是考试专业课难度会较大。
二是考研复试时可能会有歧视。
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
当确定好专业后,那我们考研择校要综合考虑:学校层次和专业排名,这样才科学。
比如电气专业,华北电力不是985,但是胜似985。(上一期讲过:教育部直属高校是什么意思?一文看懂高校类)
再比如电气专业里的上海电力、东北电力等等学校都属于电力学校。
保研、考研、就业都能享受同等211待遇的,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属学校,这个一定要了解清楚。
总之,每个专业都有不同层次的学校,并不是说985学校所有专业都很强。
但今天我想说,如果你确定要跨专业,择校时一定要科学分析自身的真实情况!
小伙伴说,我没考过研,我也不知道我能考到多少分,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呀?
要知道,考研择校选专业,选择的就是个人实力与院校实力的精准对接。
光知道院校实力肯定是不够的,还要清楚知道自身实力。
很多小伙伴给我的回答都是:可能能考xx分吧,努努力应该可以吧。
这种对自身实力的模糊评估,说白了,就是在赌!
赌赢了,喜提研究生,赌输了,成考研炮灰了。
你可能觉得,看了学姐的文章觉得这个211学校好考,但实际上“好考”这个词语是因人而异的。
有的人好考,那是因为本科学得好,或者是别人有学习方法,效率高又自律,几个月时间就能追得上别人读了四年的专业基础。
你想要知道自己的实力,必须得要量化数据具体评估。
这就需要4个维度评估,总分100分:
1、本科学校层次(占15分)
考研择校时,结合学校的层次和专业排名可分为4-5个等次,但并不是说学校好分数一定高,还需要结合学科排名。
学科排名具体可以查看第四轮学科排名结果。
比如:
强势985+普通985的强势专业+211特色强校 (满分15分);
普通985的一般专业+211的强势专业+普通特色强校(13分);
普通211+一本强校(11分);
其他(一本、二本等其他双非院校)(9分)
……
2、个人兴趣是否浓厚与职业发展规划是否清晰(占15分)
确定个人兴趣并不是一时冲动的决定,而是通过对自身性格、特长、过往经历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等多维度反思得出的结论。
比如以选择物理学专业为例,如果你发现自己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究事物本质。
且在物理学课程中表现优异,那么物理学可能是你真正热爱并愿意倾注精力去研究的专业。
同时,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个人职业愿景,考虑物理学专业毕业生在科研、教育、工业技术等领域的广阔就业前景,确保选择的专业与你长期职业规划相吻合。
3、分析你自己的学习能力(满分30分)
这部分主要考虑个人基础和学习习惯。
学霸和学渣最根本的区别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技巧的区别。
比如你的数学、英语、专业课的基础和平时学习内容的效率就可以体现你的学习习惯;
还有本科绩点排名、竞赛、论文、奖学金等情况。
因为学习能力代表你能考到的分数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