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广州中学生(足迹恐龙化石发现白垩纪)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批恐龙足迹最初的发现者,是一位来自广州的初中生——倪子杰。
2021年7月,刚刚初三毕业的倪子杰来到怀集县,在一处建筑工地边发现了这些恐龙脚印。

为何一位初中生能发现恐龙足迹,这仅是偶然吗?1月22日,在广州市骏景中学见到了这位热爱古生物的少年。
倪子杰高高的,笑起来很腼腆。
他说,自己已看了大几千篇专业论文,最常去的地方是建筑工地和大山,足迹遍布广东。

7个脚印让白垩纪恐龙

来自广州中学生(足迹恐龙化石发现白垩纪)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中国分布版图进一步扩张

2021年7月,倪子杰去桂林参加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
路上,他了解到怀集县有白垩纪的地层,听说曾有地质队在此处挖出过疑似恐龙的动物骨骸,便和妈妈一起前往寻找。

到了怀集县,倪子杰定了几个点前往勘察,却无所获。
准备离开时,在邻近高铁站的一处建筑工地上,他看到一片裸露的岩层剖面,岩性比较细腻,上面有不少波痕,“可能在白垩纪时曾是湖滩”,还有像鸡爪印一样的,边缘清晰,能连成串。
“当时想着会不会是恐龙足迹,就拍照在微博上发给了邢立达教授。

倪子杰发现的恐龙足迹(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据媒体发布,当月21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课题组、地质与古生物专家张显球等专家学者,以及倪子杰及其父亲来到了怀集,对已暴露的恐龙足迹及其岩层层面进行详细研究。
据介绍,该区域地层属于白垩系闸岗群马屋组,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

当时,恐龙足迹暴露于砂岩表面,其上发育有明显的不对称波痕。
研究人员共发现7个兽脚类恐龙脚印,包括一道行迹和两个孤立足迹。
其中,由5个脚印组成的一道完整兽脚类恐龙行迹的保存状态最好,尺寸中等,被归入副强壮足迹属。
另外两个孤立的足迹分别被归为了实雷龙足迹类和跷脚龙足迹类。

2021年7月,专家学者来到怀集研究恐龙足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1月10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恐龙足迹研究团队宣布怀集县这一恐龙足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论文发表于国际古生物学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

学者们将这一批足迹暂时归入了“副强壮足迹—实雷龙—跷脚龙足迹”组合,这样的兽脚类足迹组合曾出现于四川省和安徽省的白垩纪岩层。
但与后两地出现的组合相比,怀集足迹点的纬度相对较低。
因此,怀集足迹点所产出的类似的足迹化石组合可以表明,在白垩纪时期,中国的“副强壮足迹-实雷龙-跷脚龙足迹”组合可能分布更广。

此前,广东的南雄、河源盆地,广西的那派盆地以及湖南的株洲盆地都曾发现过恐龙化石,但在广东西北部、广西东部和湖南南部的交界地区却鲜有关于恐龙化石的发布,怀集盆地也几乎没有任何相关记载。
这次怀集足迹点的化石记录作为该地区的唯一证据,有助于重建粤桂湘三地交界地区的白垩纪中期恐龙群。

少年足迹遍布广东

发现化石并非偶然

“广州初中生发现恐龙足迹”的话题曾登上热搜。
许多网友说:“我看到恐龙足迹的话,只会认为是石头上有坑。
”倪子杰今年16岁,这是他首次发现恐龙足迹,但这并不是他首次发现古生物化石。
在父亲倪朝阳看来,儿子这次小小的高光时刻,并非偶然,更多源于积累。

倪子杰对古生物的热爱始于小学六年级。
“当时看到一本讲化石的书,觉得化石很漂亮,然后就慢慢深入了解。
”倪子杰对古植物、昆虫、鱼等古生物都十分感兴趣。
初中时,他在河源一处博物馆中看到许多恐龙蛋,又受到触动,迷上了恐龙。

采访当天,倪子杰和父亲

他自学了许多关于古生物和化石的知识。
“平常我喜欢看专业论文,看地质图找相应的剖面,在卫星图上面定点。
”三年多时间,他已经看了大几千篇论文,其中不乏英文论文。

周末及假期,只要有空,倪子杰就会和爸爸一起在省内到处跑,并非游山玩水,而是寻矿探石。
他们的足迹遍布广东,也到过老家湖南。
佛山三水盆地的化石资源丰富,他们更是去了一两百次。
“所以这么高频率地跑,发现恐龙足迹也不算偶然,更多源于积累。
”其父亲倪朝阳说。

倪子杰最爱钻入山里去,找寻化石的踪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建筑工地和大山是倪子杰最爱的两个地方。
因化石形成于沉积岩层中,在建筑工地施工挖开的岩层中,山体断面处,都更容易找到化石。

家里摆满了儿子挖来的化石、矿,倪朝阳形容“乱七八糟一大堆”。
平常,儿子钻入山里,倪朝阳会在车里乘凉、吹空调,“山上蚊子又多又闷热,我是受不了的。
”而对倪子杰来说,这份行动力源于热爱,“到山里找石头并不累,很幸福。

倪子杰发现的化石(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跟石头较上劲的少年

朋友都是“忘年交”

倪朝阳十分支持儿子的爱好,保护着他热爱采石挖矿的这股“犟劲”。
“小时候带他去爬山,回来之后他两个口袋里都会装满石头,口袋是脏的,指甲缝里都是土,但我们不会骂他。
”知道湖南常德桃源县有座山上盛产玛瑙,倪朝阳还专门自驾200多公里,带儿子去捡石头。

在探索古生物学这一爱好的过程中,倪子杰提出的问题常常超出学校地理老师的能力范畴,因此他还会主动找专家学者求知解惑——在网上看到专家教授的联系方式,自己就找过去拜访。

“钻入石头堆里”的少年,常常与同龄人聊不到一块。
说到这,倪子杰腼腆地笑了,“他们都觉得我傻傻的。
”倪朝阳打趣道,儿子的朋友都是有一定年纪的学者,其中不乏“忘年交”。
“看到这么认真的孩子,他们都会被他的求学热情打动。

倪子杰初中就读于广州市骏景中学。
在学校2019年12月举办的科技节中,他摆了一个摊位,展示的全是自己在广州周边及外地发现的矿和化石,引人注目。
“与众不同的是这个帅哥‘不务正业’,跟石头耗上了,我看好你!
”当时学校德育处主任秦东翔发了一条朋友圈,在他的教学经历中,这样的孩子难得一见。

在学校的科技节上,倪子杰摆摊展示自己发现的矿、化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未来,倪子杰想报考与古生物学相关的专业。
目前在肇庆读高中的他,学业忙了起来,“挖石头”的时间也少了。
倪朝阳有些担忧,儿子偏科,成绩一般。

“他喜欢文科,而大部分学校的古生物专业需要选择理科,但是路还很长,我支持他一直走下去。
”秦东翔表示,希望未来人才评价能进一步多元化,尊重特色人才个性化发展,“让这些在某些方面特别突出的孩子,不受分数约束,都有机会一展所长。

跟石头较上劲的少年,其好奇心与行动力十分珍贵。
采访结束后,倪子杰和父亲一起回湖南老家。
路上,在英德的一处山里,倪子杰又拿上地质锤,下车去敲起了岩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刘晓星 见习:林欣潼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刘晓星 见习:林欣潼(除署名外)

来源: 广州日报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