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桐
柳叶马鞭草是一种营造花海景观的优良花卉品种,其花色优美,花期长,在各类景区及城市园林中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甘肃对文化旅游业的重视及对景观档次品质的提升需要,金昌、兰州等地区纷纷大面积种植柳叶马鞭草,建造马鞭草特色花海景观。2019 年 5 月,马拉松公园打造了以马鞭草为主的紫色花海,首次在兰州市区大规模种植柳叶马鞭草,形成了较好的景观效果。基于近年的生产管理经验,总结了兰州地区柳叶马鞭草栽植、养护、越冬管理相关技术要点。
1 生长表现
柳叶马鞭草( Verbenabonariensis )为马鞭草科马鞭草属植物, 多年生直立宿根草本植物, 株高 60~150 cm ,苗期叶片为椭圆形,边缘有裂刻,叶片暗绿色,茎为正方形,全株有纤毛,花期 6 — 10 月,聚伞花序,筒状花着生于花茎顶部,花小,开花时呈浅紫色。柳叶马鞭草在 20~30 ℃ 温度条件下生长良好, 25 ℃最佳,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更好。
兰州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 10.3 ℃ ,年平均日照时数 2 446 h ,无霜期 180 d ,年平均降水量 327 mm ,主要集中在 6 — 9 月。该区域种植柳叶马鞭草采用日光温室穴盘育苗, 生长至 3 对以上真叶时移栽到营养钵内,培育 2 个月后定植。 当年栽植 5月中旬完成, 6 月中旬进入始花期, 7 月中旬至 9 月底为盛花期, 10 月上旬进入落花期。 兰州地区冬季气温低于 0 ℃ ,采取越冬保护措施,第 2 年马鞭草 3月中旬开始萌发, 6 月下旬进入盛花期。
2 栽培管理
2.1 育苗 兰州地区冬季温度较低, 不能满足柳叶马鞭草生长需求, 因此选择 1 — 2 月在日光温室进行育苗。 育苗前筛选种子,去除种子中的杂物、秕粒,育苗基质用草炭土 ∶ 蛭石 =5 ∶ 1 比例混合, 人工点播种子,每穴播种 2~3 粒,播后及时浇透水。出苗前温室内温度白天控制在 25 ℃ 左右,夜晚 15 ℃ 左右,及时控制和监测。 育苗过程中浇水遵照“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防止幼苗徒长,无需额外补充肥料。 一般7~10 d 出芽,真叶 2~3 对、根系成团后移栽,将穴盘苗移栽到营养钵中,生长 2 个月后定植。
2.2 定植 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块定植,定植前施足腐熟羊粪作基肥,翻耕后暴晒 1~2 d ,进一步改良土壤结构,用钉齿耙耙平土地,起垄。 垄宽 60~80 cm ,沟宽 40~60 cm ,也可根据实际地块形状调整。选择早上或者光照不强烈的下午,采用垄上覆黑膜后再挖定植穴的方式定植, 穴深 5 cm 左右,放入苗坨,覆土封穴,及时浇透水, 20 cm 土层保持湿润状态。 株行距 25 cm×25 cm ,品字形栽植。 采用覆膜栽植,能保温促进根系生长,抑制杂草生长。
2.3 养护
2.3.1 打头处理 柳叶马鞭草幼苗长至 10~15 cm时进行打头,常用割草机搭配打草头、打草绳,修剪马鞭草幼苗尖端 3~5 cm 。 打头处理能减少马鞭草顶端优势,促进马鞭草侧枝和花头生长,确保盛花期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2.3.2 水肥管理 柳叶马鞭草生长迅速,植株较大,营养生长期要勤浇水,浇水见干见湿,忌涝。 营养生长期施尿素 1 次,初花期和盛花期控施氮肥,避免徒长消耗过多营养,初花期施磷酸二铵促苗健壮,盛花期施尿素 1 次, 盛花期后期可用磷酸二氢钾喷施 1次,延长开花时间。
2.3.3 除草 由于常年使用黄河水浇灌, 黄河水含有大量草籽,导致垄沟内杂草较多。 柳叶马鞭草在生长过程中,依照“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防除杂草,幼苗期,即高度 0~50 cm 时期,应增加除草次数,确保幼苗正常生长。 植株生长至 50 cm 以上时,由于植株较大,生长较快,对土壤养分需求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杂草的生长。 同时柳叶马鞭草植株较高,对杂草有一定遮盖,不影响整体景观效果,除草次数可相对减少。 柳叶马鞭草生长过程中常见菟丝子(无根草)缠绕,菟丝子繁殖速度快,必须及时连根拔除。
2.3.4 病虫防治 兰州地区柳叶马鞭草常见病虫有红蜘蛛。 红蜘蛛常发于高温干旱的夏季,发现初期,将虫叶摘除或整株拔除。 虫害较严重时,用三氯杀螨醇、马拉硫磷、双甲脒稀释 1 000 倍进行喷洒。
2.4 越冬 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割除、灌溉、培土、盖膜、 透风掀膜等越冬防护措施, 10 月下旬开始准备,先将地上部分分枝剪掉,保留 10 cm 左右的主枝和少量侧枝,大面积灌冬水,用剪下的枝茎覆盖地上剩余部分,也可把枝茎装入编织袋再覆盖,最后加盖塑料膜,注意要留出一定空隙。 塑料膜周边培土压实压紧,确保密闭不透风,膜内温度不会过低。 第 2 年3 — 4 月根据温度变化,去除塑料膜周边培土,边缘掀开,保持内部空气流通,待气温达到 10 ℃ 左右,马鞭草有萌发迹象时,及时将塑料膜及马鞭草枝茎去除。
3 应用建议
柳叶马鞭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但在兰州地区种植, 2~3 年后会出现退化现象,植株变低、开花效果变差、花期变晚、存活率逐年降低的现象。
受马鞭草自然老化退化、 越冬死亡、 未轮作倒茬、公园立地条件等影响,柳叶马鞭草存在萌发率较低、花期逐渐变短、景观效果不良的问题,每年需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补植补栽。 参考国内各类花海管理模式, 主要是花海 + 观光农业 + 休闲旅游模式为主,有门票及旅游消费等收入或者经济作物收入,能较好地平衡换花、养护的资金成本,形成一种可持续性运营模式。 公园作为***性、开放性场所,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维持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兰州地区园林绿化建设既要遵循建造节约型园林的原则, 打造持续性良好、合理经济的园林绿化模式,又要实现良好的花海景观效果,有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合理设计马鞭草花海面积。 在城市公园整体设计之初, 合理设置柳叶马鞭草种植面积和乔木—小灌木—地被植物复合式植物景观结构在公园面积中所占比例,建议两种种植结构各占 50% ,能够在体现花海主题的基础上, 形成较为稳定的植物群落,形成可持续发展园林模式,有效降低养护管理资金成本和人力成本。
二是逐年更换部分马鞭草。 柳叶马鞭草连年种植后花海景观效果逐年变差, 为避免 1 个年度大量补栽投入过高,可对老化马鞭草进行移除更换,每年更换 1/4~1/3 ,轮流更新,经过逐年更新,能确保每年马鞭草“紫色花海”景观效果良好,经过 3~4 年可实现马鞭草整体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