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收音机已经慢慢地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但对于老钱来说,收音机是他最珍贵的“朋友”,它陪老钱度过了难忘的岁月。
图|老钱在调试收音机。琼达卓嘎摄
亲历收音机的升级换代
老钱喜欢收音机,这种喜欢已经到了“发烧”的程度。老钱的卧室里有一张桌子,上面摆满了东西,且几乎都跟收音机有关:5台不同年代、大小不一的收音机,还有装着电烙铁、电子管、螺丝刀等各种组装、修理收音机的工具和元件。看着眼前的东西,老钱满脸骄傲,他说他曾经用14只电子管组装了一台收音机,虽然有点噪音,但能正常收听。
他拿起其中一台红色的收音机,说:“这是我‘收音机家族’的最新成员,去年才刚买的,外观时尚,可以播放音乐、***文件,还能看照片和电子书,只花了百来块钱。”
图|老钱的部分收音机藏品。琼达卓嘎摄
然而,40多年前,收音机的电子管被晶体管取代时候,老钱想“赶个时髦”,于是买了一台二手凯歌牌晶体管二波段收音机,花了100多块钱,而他当时的工资只有75块多。
图|老钱的部分收音机藏品。琼达卓嘎摄
老钱从桌上拿起它高兴地告诉,那时文化生活没现在丰富,所以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坐在收音机前,听听,了解天下事,听听戏曲音乐,放松精神。闲暇时候,一杯茶,一台收音机,就是一个愉快的下午。“生活变化得太快,真是没法比,以前买一台二手收音机都要考虑半天,现在拿着5000块一个月的退休金,想买多少就可以买多少,不像以前。”
20岁那年,他又从格尔木汽车修配厂来到了拉萨汽车修配厂工作,而他与收音机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了……
“当时进藏,我负责开车,一路上大伙唯一的娱乐就是开着那台收音机听广播。我记得那时候只能收到两个台,一个是中央台、一个是印度台,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老钱开玩笑地说,上世纪50年代拥有一台收音机,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土豪”。
见证西藏广播电视发展
到了西藏工作后,不仅那台收音机成了单位里的“宠儿”,老钱自己也跟着“成名”了。“他们没有见过这东西,觉得很新奇,每次一闲就过来找我问东问西,然后大家一起听广播,了解外面的世界。”老钱说,那时候大家虽然穷,但嘻嘻哈哈地过日子,没有那么多的烦恼。
图|老钱的部分收音机藏品。琼达卓嘎摄
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的时候,老钱从收音机、电视里知道了布达拉宫前面装饰一新,于是他第二天早早地就到了现场。他看见有一座漂亮的彩虹桥,有主席台,请别人给他拍了照片留念。
说起西藏广播历史,老钱也能知道一二。“我是1959年进藏的,当时元旦开始,拉萨有线广播站正式开播无线电广播,每天用藏汉语播音8小时,大家都是听得津津有味。”
资料显示,1959年广播人口覆盖率为12%,1978年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如今,西藏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5.21%和96.32%。
“现在,广播节目不仅丰富,且形式新颖,在车上、手机里都能听广播。”老钱感叹道,家里有网、有电视,什么都能从那里知道。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N°生活工作室 琼达卓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