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古代最大道观玄妙观,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迭经兴废,清同治年间重修,民国时期仍为嘉兴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明崇祯九年(1636)在玄妙观西北隅的道纪司的地方,始建冷仙亭,设祠供奉冷仙神像。冷谦为元末明初的传奇人物,道号龙阳子,自称黄冠道人,明洪武初年(1368)任太常协律郎,博学多才,精音乐,善书画,声闻天下。
据说元末已百岁,被人神化,称冷仙。相传冷谦曾在嘉兴玄妙馆生活修炼,后代故建亭纪念。
古时冷仙亭上为楼,下为轩,碧水萦流,花木茂盛,景色清幽。几经兴废后,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建。仙家殿内供冷仙神像,殿前保留明代的剑池,古井和黄杨树等古树。民国时期,冷仙亭还是一处清静的纪念冷仙的胜地。
“文革”期间,冷仙亭被毁,剑池被填,庆幸的是明代的古井和黄杨树保留下来。1981年,冷仙亭被列为市文保单位,恢复宗教活动。
1991年重修仙家殿。1993年恢复冷仙亭名,对外开放,2017更名仙亭寺,2019年扩建寺庙,修缮冷仙亭和观音殿。仙亭寺虽小,但精致整洁,香火兴旺。那棵明代瓜子黄杨树,以380年的树龄,7.8米的树高,35.1的树径,为嘉兴同类树中之最,誉为“嘉兴黄杨王”。
冷仙亭、古树、古井相依相伴,成为寺庙一宝,得到住持和僧众的精心呵护。
这棵黄杨树龄原来大家以为只有100多年树龄。2019年12月,***发展研究中心原上海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朱荣林对此提出质疑,认为以这树的树高、树径和树冠远远不至100多年树龄。
为求佐证,朱荣林走访不少园林专家、行业人士,在请他们到仙亭寺,仔细查看古树后,得出相同的看法。市园林部门接到仙亭寺要求核查树龄的申诉后,专门派专家重新给黄杨古树进行多次科学鉴定,评为二级古树。同时,经过园林和文史专家的考证,认定栽种黄杨树和创建冷仙亭应该在同一时代,树龄为380年左右。
黄杨树树冠优美,生长健康,但在2019年夏天,由于气候变化较大,古井水位过高,部分根系腐烂,树身上出现真菌,有白色斑点和卵虫颗粒物。树上枝还有一大块不规则咖啡色块状物,一段枝桠枝叶枯死。负责养护黄杨的市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工作人员采取锯掉枯枝、打吊针、施生根剂、洒杀菌剂一系列挽救措施,古树生长有所好转。
2020年春开始,这棵备受关注的黄杨树生长在水泥砌成的花坛里,树身用4根钢柱支撑,树主干还有部分白色斑点和卵虫颗粒物,情况很不乐观。有人认为“嘉兴黄杨王”已“病入膏肓”,最多还能活两三年。
6月30日,朱教授在朋友圈发出《救救古木》的呼求:“祈求各位伸出援手,举荐人脉,救古木于万一。” 7月3日,《南湖》刊文发出全国求援拯救古黄杨。嘉兴市园局领导、市园林绿化公司等专家,中国檇李研究所所长陆其华、曾参与成功拯救梅花洲千年古银杏树桐城景观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建根等各方园林能人,纷纷赶来。
专家们查看环境土壤,诊断古树病因,研究对策。遵循“欲养树,先养土,再养根”的实践经验,采取杀菌消毒和防病治虫,替换表土,适当剪截枝叶等措施,适时浇水施肥,进一步改善古树根际环境的,任其自然生长,用以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经仙亭寺和社会各方园林专家10个多月的倾力抢救治理,精心护理,基本抑制黄杨树真菌感染,古树开始绽露新叶,2023年春天,消瘦了的古树恢复了蓬勃长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