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副部长。吏部侍郎起源于魏、晋,当时总称为吏部,主要职责是负责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吏部侍郎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在吏部仅次于尚书。吏部侍郎相关人物有:玉保、成德、成林、英善、祿康、文寧、英和、托津、那彥成、凱音布等等。
资料扩展
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设置一人,副职称吏部侍郎,设置两人,分别为吏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尚书是正职,最高长官,侍郎是副职,辅佐尚书。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吏部左侍郎,官名。吏部副长官之一。位列吏部右侍郎前,佐助尚书管理本部事务。清廷于顺治元年(1644)改吏部参政为吏部侍郎,定制,左侍郎满、汉各一人。
吏部右侍郎,官名,吏部副长官之一,位列左侍郎后面,佐助尚书管理本部事务。顺治元年(1644)由吏部参政改。定制,右侍郎满、汉各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