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桥梁的后续维修加固问题,羊城采访了资深桥梁设计专家,专家表示,该桥的总体修复技术难度不大,目前需做好全面检测,进一步确认加固方案。
沥心沙大桥建成于1992年,桥梁全长787m,桥宽9.8m,桥面设双向2车道,无人行道。主桥为T形刚构桥,主梁采用T形刚构带挂孔结构,本次事故的断裂部分为边孔的挂梁。
专家介绍,沥心沙大桥属于跨河涌桥常用体系,此种结构的桥梁一般用于涉水大跨或地形复杂的山区,桥梁结构基础适应情况好,可以通过无支架施工提高施工便利,一定情况下可以节约较多造价。近年来,因为行车条件不好,已经逐渐减少该类桥梁的使用。“随着设计年代及建造标准的变化,沥心沙大桥已不适应当前的航道通航水平。”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次事故中,断裂的桥梁主桥总体完好,需对挂梁进行修复。专家认为,“下一步,应做好整个桥梁的基础检测和桥梁技术状况评定,以确定未受损结构的加固修复方案。”
现场所见,被撞的桥梁边墩已倾斜15度左右。对此,专家推测,该边墩加固的可能性较低,需要重建边墩并对引桥和挂梁进行修复。
专家表示,桥梁总体修复技术难度不大,可考虑挂梁采用钢混组合梁并与主桥形成连续刚构体系。“之前的静定体系相当于一个梁搭接在另一个梁上,它们之间可以相互错动,而连续刚构体系则相当于一个梁的一端固定在另一个梁上,它们之间协同位移,能够尽可能避免掉梁。”
广州南沙水道纵横,跨河桥梁也较多。专家提醒,下一步有必要对跨河桥梁进行排查、加固,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文 | 徐振天 冷霜 实习生 樊雨晴图 | 曾育文 钟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