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前方到站徐家店》17|乡镇党政办(乡镇党政工作都是材料)

作者 崔洪国

在基层工作,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其实说的意思就是上面的所有工作部署都要从乡镇这根针穿过去。
你可能会说还有村,但村不是一级政府和行政单元,市里、县里接到上级所有的督导、检查、考核都要从乡镇这根“针”把线引到乡村的角角落落。
所以,基层的乡镇,是体制内工作中很有人间烟火气和人情味的地方。
这倒不是说我长期在乡镇工作,有这样的体会,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
乡镇的党政办在乡镇这“一根针”中,就像这个针的针鼻,冠冕堂皇的话叫做“上传下达的中枢”,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负责穿针引线的”。

我从95年参加工作后长时间就是与办公室工作打交道。
那年毕业到沾化公安局就是到公安局办公室,那时还叫秘书科报的到,有好几年的时间就在办公室工作。
虽然过了这么多年,那时在办公室工作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当时的办公室工作条件还不像如今,夏天没有空调,是挂在办公室中间的一台风扇一住不住地扇着,刚开始还行,很快就是热风了,办公室五六个人都热得汗流浃背。
几名女同志就用扇子一个劲扇。
冬天没有暖气,是点炉子烧水取暖,炉子在办公室中间,烟囱从上面伸出去,我工作第一年的冬天每天都是最早到办公室点着炉子,把水烧上。

《列车前方到站徐家店》17|乡镇党政办(乡镇党政工作都是材料)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当时局里就是一个大办公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就在一起办公。
我当时的领导王明科科长和李俊峥副科长对桌,王明科科长后来进了局党委,俊峥科长从一开始就带着我写材料。
还有两名女同志刘洪珍和韩云丽负责内勤,诸如机要、传真等工作在她们那里。
我最初的写材料就是跟着俊峥科长逐渐出道的。
他是公安局的材料大拿,人非常厚道、朴实,对我写材料手把手教。
那时局里电脑很少,做不到人手一台,材料都是用方格纸或者稿纸写好了,再送到打印室去让打字员打出来印发,一份文稿从起草到完成要来回反复好几遍,但是很有成就感。

我后来写材料的习惯就是那个时候跟着俊峥科长逐渐养成的,刚开始是零打碎敲的写点稿、通知之类,因为自己在大学学的中文,所以写材料上道也快,等到逐渐熟练之后,我就从俊峥科长那里接过了写领导讲话等大材料的活。
对局里工作和领导的想法逐渐熟悉之后,写大材料上手就很快了。
而且我比较习惯框架和思路谋划好了,坐下来,静下来,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就把一份五六千字的材料写好了,那个过程虽然艰辛,但是最后看着稿纸上工工整整的十多页,心中真得是充满了说不出的开心和喜悦。
等到开会用了,或者见报了,受到局领导表扬了,同志们赞许了,自己也会越来越感觉在成长中成熟了。
那种在办公室写材料养成的习惯一直跟随我到现在,我到如今写文章,写材料都喜欢一个人在清静的环境中,一边思考着,一边心无旁骛的就把一篇文章敲出来了,用一个形象的词来形容就是“一气呵成。

党政办最初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写材料,这也是很锻炼人的一个活。
当然了,由于公安工作职业的特殊性,公安局的办公室和乡镇、县委县政府的党政办还不一样,相比还是比较单纯,如果材料过硬,提笔能写,能写得与众不同,很快也就脱颖而出了。
1997年到1999年期间我在沾化公安局一起共事过的几位很好的同事,陆续都遴选到了滨州,成为各自工作岗位的业务骨干,有的如今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不能不说当时局办公室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舞台,对此,我深有感触。

后来到冯家镇任镇长,我的办公室就和镇上的党政办靠着。
乡镇党政办的工作与公安局办公室的工作有很大不同。
需要上传下达,需要协调各方,需要调度汇总,需要督导考核,不管从工作的接触面,还是工作的量上来说都是很广很大的。
所以当时党政办配的年轻同志比较多。
党政办的同志们除了承担着办公室的工作,有的还要参与到管区工作中。
最早的时候,每年镇上还有督促村里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工作。
冯家镇是大乡镇,有一段时间信访维稳的压力大,所以党政办的同志们,从办公室主任张凤禄到一般同志都是多面手,碰到急难险重的任务说上就上,非常辛苦。
我和当时的吕伟凯书记对党政办同志们的工作也非常认可,加上我们对文字材料也很熟悉,有些材料都是我们两个人亲自动手写,很少动辄给党政办额外压担子,压任务,因此,当年党政办的同志们真的是,“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年轻同志在党政办几年都得到了很好锻炼。

2017年到海阳徐家店任职后,我又重新接触到了乡镇党政办同志们的工作,当然,管区、信访、村里工作我都接触和参与了,只是因为乡镇的党政办每天都在发挥着一个乡镇神经中枢的作用,而且天天与我打照面,所以我对乡镇党政办的同志们和他们的工作有着更多的感性认识和更深的情感交流。
那两年,姜雪梅任办公室主任,雪梅是选调生,个人素质非常好,待人热情,虽然是一位女同志,什么工作都是抢在前边,风风火火,干起工作来落地有声,落实有形,在镇上同志们中间威信很高。
其他的几位韩晶晶、张吉富、徐一剑也都是提笔能写、开口能说的年轻同志,工作有干劲,有热情,形成了徐家店乡镇干部蓬勃朝气的清流。

2017乡镇党政办承担的任务与十多年前我在乡镇时候已经大不相同了。
这时的乡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重头戏。
而且很多的工作从上到下督导、检查频繁,需要留痕的资料多,召开的各种会议多。
每天市里都会有不同的分管领导到镇上调度、检查不同工作的落实情况。
所以,乡镇工作很大的精力要靠在这些事情的应对和处置上。

党政办作为一个乡镇的中枢和传导点,需要每天安排专人转接电话,联系调研和检查点,汇总各类报表材料,无形中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
而且有时一项工作会有不同的县直部门要材料,比如脱贫攻坚有时就碰到几家单位都要材料,而且有些表格的内容都趋同,部门之间又缺乏共享机制,导致乡镇重复叠加劳动多。
“按要求完成”是个很容易上纲上线的词,完成了还好,完不成通报你,所以一些类似内卷的工作有时也会让乡镇干部感到很委屈。
党政办的同志们对此体会更真切,更直接。

乡镇党政办的加班是工作的常态,我们经常提倡的“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对乡镇,尤其是乡镇党政办的同志们来说是一种很难企及的梦想和奢望。
我很理解他们心中的苦楚和工作的难处。
党政办的年轻同志多,也特别需要心理健康,心理成长的抚慰和尊重。
所以我在乡镇那会,有时间我就和党政办的同志说个话,聊个天,经常和他们多一些交流,多一些互动。
人都是讲感情的,时间长了,党政办的年轻同志也会主动和你讲一些他们个人内心的悄悄话,有些成长进步中的烦恼也会让你帮着出个主意。
工作关系之外,他们更多把你当成了知己和亲人,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幸福的收获。

如今,我离开徐家店有两年了,党政办的那些同志还经常和微信、电话联系着,这种互动其实已经跨越了地域和上下级领导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人情和亲情味道在里面,每每接到他们电话,我心里都特别感动。
我离开海阳徐家店后,雪梅去了工信局,吉富和一剑,晶晶还在镇上党政办每天辛勤的忙碌着。
吉富结婚后还专程和新婚的妻子从老家赶到济南和我说他结婚成家的喜讯。
一剑也是经常关注着我壹点的推送,有时间就给我发个微信说道一下自己奋斗的幸福和快乐。

乡镇党政办是一个乡镇最富生机和活力的地方,是年轻人集中的地方,代表了一个乡镇的精气神。
虽然工作繁杂,加班加点的事多,很辛苦,但确实是锻炼年轻同志成长进步的一个重要平台。
在乡镇党政办工作过的同志即便是到了别的单位和新的岗位,考虑事情都很细致,办事都很可靠,也都非常有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
当然了,他们平时受的委屈不少。
因为乡镇党政办上面对着市委、市政府和其他的市直部门,每天都要迎来送往。
下面对着村两委和村里到镇上办事的群众。
镇上要为党政班子和镇上的同志们服务保障好。

服务是没有最好,没有止境的事。
需要想到细节和精微,“细节决定成败”,而且俗话说的,“一人难称百人心”,有时乡镇的主要领导要是好说话,能够直来直去,办事敞亮爽快,党政办的同志们工作还好干,如果乡镇的领导有话在心里,有些在市里受的难为和委屈又不愿意和同志们开诚布公讲出来,或者因为压力大经常有些情绪化的宣泄,党政办的同志就要谨小慎微,工作有时真有如履薄冰之感,他们内心不怕干活,就怕憋屈,他们更多不是考虑如何取悦领导尽快进步,而是能够得到理解,舒心舒畅的工作。

所以,乡镇党政办是一个熔炉,能干好乡镇党政办的工作,乡镇基层的工作就能够得心应手了,看外面的世界也就海阔天空了。
现在你去看看,很多乡镇都是乡镇党政办的那些年轻同志都在跑前跑后忙忙碌碌着,这是他们每天工作的常态,他们的踔厉奋发是无数乡镇夜晚还在灯火闪烁的生动写照,徐家店,就是这些所有乡镇中的一个,徐家店党政办的年轻同志,就是这些平凡年轻人中的一群。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写作学会散文评论委员会委员,齐鲁.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
出版有散文集《寻找灵魂的牧场》《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品集》长篇非虚构纪实作品《列车前方到站徐家店》《胶东散文十二家.崔洪国卷》,在报刊、媒体、平台发表散文、书评400余篇。
散文《济南的桥》获“第二届齐鲁青未了散文奖”三等奖。

壹点号 风过林梢

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在线等你来报料!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