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中外美术史考试重点第十五章 日本苏联等国的美术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考点

考点:巡回展览画派

考点:艺术世界

林木中外美术史考试重点第十五章 日本苏联等国的美术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考点:二战前的美术

考点:二战后的美术

考点:近代日本美术

考点:战后日本美术

考点:墨西哥的壁画运动

考点:珂勒惠支与现实版画

考点:朝鲜美术

重难点分析

第一节 俄罗斯及苏联的绘画

1、巡回展览画派

1863年11月9日,以克拉姆斯柯依为首的俄罗斯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一批毕业生与学院公开决裂,这次决裂被称为“14人暴动”,成立了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简称巡回展览画派。
它的兴起受到当时俄罗斯文学、音乐的影响,特别是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开始摒弃学院派画家的美学主张,以批判现实主义为创作方法和原则,决心把绘画艺术从贵族沙龙里解放出来,主张真实地描绘俄罗斯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和美丽的大自然,揭露沙俄专制和农奴制。
1871年11月27日,他们在彼得堡举行了首次巡回画展,此后几乎每年都举行一次,在1870年至1923年间共举行48次。
画派的领袖是克拉姆斯柯依和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主要成员有列宾、苏里科夫、谢洛夫等人。

克拉姆斯柯依,巡回展览画派的组织者和思想中坚。
他在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的时候,就成为向往民主和民族艺术的热烈追随者们的中心人物。

列宾,巡回展览画派代表人物。
擅长各种绘画体裁,始终不渝坚持创作的是以人民的作用为基调的纪念碑式绘画,这种素质在其最初的创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集中表现出来。

苏里科夫,擅长历史题材画的绘画巨匠。
代表作《女贵族莫洛佐娃》《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等,深刻揭示了重大历史事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
前者描绘的是俄罗斯宗教改革时期,女贵族莫洛卓娃因代表穷苦百姓的利益被以贵族僧侣为代表的上层社会流放到西伯利亚,临行时夹道挤满了各个阶层的人们,穷苦百姓为她祈祷,而有钱人却幸灾乐祸。

俄罗斯的风俗历史画也很有成就,多表现整个阶层之间不同社会力量的冲突,代表画家有米索耶道夫、萨维茨基、盖依等。
俄罗斯的美丽的自然山川,也产生了不少专画风景的大画家,如列维坦、希施金、库因芝等。

2、艺术世界

1898年,圣彼得堡一批青年艺术家成立了新艺术团体艺术世界。
他们对俄罗斯的艺术现状不满,既不满学院派的保守,也不满巡回展览画派过分重视作品的主题而轻视艺术形式的探索。
他们主张艺术创作自由,注重形式技巧,强调艺术个性和艺术语言,试图让艺术从叙事性中解放出来,既吸取西欧的现代艺术,又信奉古典主义的审美形式,提出“纯艺术”和“用艺术改变生活”的口号。

为此,他们创办了《艺术世界》杂志并组织展览,一直活动到1924年才解散。
画家们的创作受了现实主义的影响,在艺术上有不少创新,为后来的康定斯基、马列维奇的抽象的先锋艺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3、二战前的美术

十月革命前,俄罗斯与欧洲现代主义美术关系密切,康定斯基等艺术家在欧洲很有影响。
但是,苏联时期的美术很快就抛弃了现代主义模式,而是在继承欧洲的学院写实传统和巡回展览画派的基础上,加上了革命的现实主义指导思想,具有强烈的政治意图,形成了在世界范围内独特的社会主义美术模式,在为国家建设、卫国战争和阶级斗争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也带来不少负面效应。
因为同为社会主义阵营,苏联美术对中国和东欧国家有强烈的辐射。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新政权对美术十分重视。
列宁1918年4月签署了《纪念碑宣传计划》,决定拆除沙皇雕像代之以历史卓越人物。
第一批建成的纪念碑有《马克思纪念碑》,为苏维埃宪法方尖碑所做的《自由女神》等。
1922年,成立了由阿尔希波夫、雅可夫列夫等画家为核心的俄罗斯革命美术家协会。

20世纪20年代,苏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艺术道路。
美术作品多表现十月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歌颂伟大的新政权领袖和幸福自豪的人民。
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有马留金的《作家富尔曼诺夫肖像》、里亚日斯基的《女代表》等。

30年代的苏联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国内发生了政治大清洗,革命文艺也开始被规范。
1934年,苏共中央委员、斯大林的模范作家高尔基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号召艺术家们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现实,用现实主义的方法来描绘苏维埃的胜利,歌颂生活中的正面人物和新现象,表现乐观主义和生气勃勃的精神面貌。

4、二战后的美术

1941年,德国发动对苏联的全面进攻,苏联进入卫国战争时期。
艺术家创作了大量战斗性、号召性的宣传画,内容大多是保家卫国、歌颂英雄、宣传团结等,充满了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
此时,反映苏联人民高昂的革命热情的军事题材油画,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感染着观众。

战后的一段时期,主题宣传画仍占有显著的地位,代表画家是伊万诺夫、普罗科夫等。
此外,武切季奇为柏林苏军烈士墓设计的《保卫和平》纪念碑,高大的苏军战士怀抱婴儿,手执利剑,脚踩纳粹的标志,象征着苏联人民消灭法西斯的决心。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斯大林时代的过去,美术家开始重新研究西方现代美术与民族传统美术,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针的指导下对各种表现手法进行了尝试,比较有影响的是“严肃风格”“装饰风格”和“古典风格”。

当西欧兴起现代绘画时,苏俄出现过构成主义绘画和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的抽象派绘画,但十月革命后受到批判,从此现实主义绘画便成为苏联绘画的主流。
苏联绘画的现实主义创作,主题鲜明,内容深刻,样式丰富,各个画种都有举世瞩目的名作。

第二节 “日本画”与新式美术教育

1、近代日本美术

1)明治维新后日本美术的转型背景:

西方文化渗透,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追求现代化与文化独立,欧化与维护传统意识并存。

2)日本美术西洋化的途径:

“请进来”:重金聘请西方专家传授技术。

“走出去”:大批日本人留学欧洲。

3)日本美术复兴运动:

费洛诺沙呼吁保护和复兴日本传统美术,与冈仓天心组织鉴画会。

扶持改革传统绘画,资助狩野芳崖创新,催生“现代日本画”。

东京美术学校开学,绘画在形式和技法上发生变化。

4)大正时期的美术发展:

1907 年开设文部省美术展览,美术繁荣。

青木繁、藤岛武二等的浪漫风格作品标志民族油画初建。

大正末期出现反正统派,如“木炭会”“二科会”“草土社”“春阳会”等。

先锋派美术和无产阶级美术登场,“1930 年协会”发展为“独立美术协会”。

5)日本工艺美术:

重视工艺美术,学校设工艺专业,鼓励工艺品出口,“帝展”设工艺部,传统工艺美术改观。

政府设工艺指导所,出现工业设计,柳宗悦发起民艺运动,传承民间手工艺传统。

2、战后日本美术

1)战后日本美术的恢复与发展:

美术团体恢复,自由氛围浓,各画种有代表画家,如日本画的横山大观、川合玉堂,油画的安井曾太郎、梅原龙太郎。

受美国文化影响,出现反传统和现代主义倾向,参加国际展览,有反正统美术创作。

50 年代后期抽象主义席卷,60 年代“物派”出现,青年美术家反传统,“表演艺术”倾向显著,美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综合交融,出现国际性艺术家。

70 年代以来,回归纯绘画与现代流派并存。

2)战后日本画界的派系:

日展:以福田平八郎、山口蓬春为代表,特征是新古典主义。

院展:以奥村土牛、小仓游龟为代表,特征是传统装饰主义。

创画展:以福田丰四郎、山本丘人为代表,特征是现代主义。

第三节 壁画运动与现实版画

20世纪的美术流派,除了抽象主义和表现主义等流派,在两次大战之间还存在着一股着眼于反映社会现实的潮流,这股潮流在各地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彼此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都激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应。
在这股流行风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墨西哥壁画运动和德国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的创作。

1、墨西哥的壁画运动

1)墨西哥革命同盟的成立:

1922 年,里维拉、奥罗兹科和西凯罗斯组建革命同盟。

宣言中呼吁创造具有社会目的、纪念碑般表现形式的新艺术,为人民服务。

2)里维拉:

墨西哥壁画之父,从小热爱绘画,毕业于美术学院,受波萨达影响。

3)奥罗兹科:

因工伤放弃建筑转绘画,早期受表现主义影响,后创作具墨西哥印第安传统的壁画。

作品反映下层人民生活和革命倾向,曾被迫出走美国,回国后创作《净化》等,代表作有《墨西哥印第安人》。

4)西凯罗斯:

从小反抗心理强,当过革命军战士,政治活跃,多次入狱和流亡。

受立体派影响,研究文艺复兴壁画,发起墨西哥壁画运动,艺术反映社会动荡。

2、珂勒惠支与现实版画

1)珂勒惠支的艺术特点:

德国女版画家、雕塑家,作品采用强烈表现主义形式。

为社会不公、战争和暴力下的牺牲者发声。

2)珂勒惠支的作品主题:

反映普通民众贫苦生活和斗争,如《织工反抗》《起义》《母亲们》等。

3)珂勒惠支对中国的影响:

作品被纳粹禁止展出,在中国受鲁迅和新兴木刻艺术家推崇。

与中国左翼木刻运动紧密联系,鲁迅将其作品《牺牲》刊登在左联刊物《北斗》上。

第四节 朝鲜、越南等国的现代美术

1、朝鲜美术

1)朝鲜的艺术交流:

公元前 10 世纪,中国与朝鲜就有艺术交流。

2)朝鲜的美术现状:

坚持社会主义民族文艺方针,重视美术创作,主要画种有朝鲜画、油画、水彩画、版画和宝石画等,朝鲜画最具代表性。

3)朝鲜画的特点:

以写实为主,“三分神似,七分形似”。

底色为主色调,光度色彩和明暗相协调,有真实感,色彩浓艳、细腻浓郁。

受苏联学院派影响,构图严谨,色彩浓烈。

4)朝鲜画的题材:

题材主要有三类:一类是自然风貌和民情风俗,多表现雪山原野和家庭场景,展示朝鲜人民热爱生活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一类是政治性很强的军事历史画,题材如游击战争、抗美战争等;还有一类就是表现金日成、金正日父子的领袖画。

2、越南美术

1)越南美术的文化影响:

地处东南亚,有千年古老文化传统。

受中国、印度东方伦理体系影响,具有深厚东方精神,如受佛教影响有些作品留大片空间。

2)越南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

1913 年,西贡创立第一所艺术学校。

1925 年,河内创立印度支那美术高等学校,培育第一批西洋画画家,美术不再依附宗教庙宇。

塔尔蒂阿任首届校长,担心学生忘民族传统,辅以传统内容,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鼓励发展民族艺术。

3)越南近代美术史阶段:

启蒙时期(1925 - 1945)

抗法时期(1946 - 1954)

越战时期(1955 - 1975)

后越战时期(1976 - 迄今)

4)印度支那美术高等学校的代表学生:

阮潘正:学习中国唐宋绢画。

“四大才子”:苏玉云、阮祥麟、阮嘉智、陈文瑾。

苏玉云:受高更影响,被誉为越南油画大师。

阮祥麟:从油画转绢画,受新古典主义和新印象派影响,作品浪漫。

5)越南现代美术的发展:

1975 年北越解放南越后,画坛进入共产主义样板宣传期。

1986 年经济改革开放,抽象主义等新画风出现,此前只有古典与印象派画风。

今日打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巡回画派

2.浮世绘

3.墨西哥“壁画运动”

4.珂勒惠支

5.朝鲜画

二、思考题:

1.俄罗斯巡回画派的代表画家和名作有哪些以及对新中国油画的影响?

2.结合日本近代美术的特点,谈谈日本在现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中对西洋艺术的借鉴与自身传统艺术的传承。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