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峰:用心做好每一条轮胎(轮胎台海硫化告诉记者设备)

台海网8月11日讯 据福建日报发布 黝黑的脸庞,像水洗过的头发紧贴在脑门上,发梢上的汗水珠子一串串往下滴……7月29日,在位于莆田市秀屿区的佳通轮胎公司半钢子午轮胎生产车间见到刘永峰时,他正与技改团队忙碌着。

“好,就这样,有问题及时碰头。
”几分钟后,刘永峰吩咐完,几个人各自回到自己的岗位。
走近,刘永峰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露出了腼腆的笑容,与刚才的果断严肃判若两人。

“轮胎制造工序烦琐,影响品质的风险因素很多,所以我们成立了由多部门组成的现场快速反应技术小组,小组碰头会随时开。
”刘永峰说,这样能够针对现场存在的问题,及时快速做出反应。

刘永峰:用心做好每一条轮胎(轮胎台海硫化告诉记者设备)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很难走得远”

刘永峰是秀屿区南日岛人,高中毕业就到了当地一家电子厂做机械维修。
2000年电子厂倒闭了,他来到佳通轮胎公司求职。
刘永峰介绍,当时佳通轮胎是当地少有的外资企业,入职门槛很高。

从预备生产线做起,再到成型、硫化等生产线,刘永峰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每一个岗位都从学徒做起,虚心请教,熟练掌握了制造部每个工种所需的技术。
同时,他也从学徒渐渐成长为班组长、车间负责人、制造部负责人。

“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你很难走得远。
”刘永峰告诉,工作时间越长,他越感觉到知识的匮乏,于是他半脱产参加长沙理工、厦门理工等大学的成人教育。
“大学生活让我开拓了眼界,也丰富了阅历。

可即使当了部门负责人,起早摸黑仍然是刘永峰的工作主基调。
每天上班铃还没响,制造部的预备、成型、硫化三个车间就已经能看到他的身影。

刘永峰告诉,预备、成型、硫化工序是整个公司生产的核心部分,“每天下班时,厂长办公室就会给一份当天的技术指标分析表,哪个指标不达标,我就要找出症结所在,及时解决问题”。

车间许多工人说,因为是农民出身,刘永峰特别能吃苦,就是当了领导,他还是天天待在车间,亲自上机台操作。

得益于刘永峰丰富的机械专业知识,近几年,他不断在生产过程改进生产工艺,创造性地实施了RFV波形图分析SOP、轮胎矢量定点硫化等专利项目,涉及轮胎品质、效率提升的个人提案改善多达170多项,并陆续在全国行业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要对成千上万汽车用户负责”

跟随刘永峰来到徒弟游智珊所在的流水线上,被汗水湿透工作服的游智珊一边擦着汗,一边介绍遇到的问题,刘永峰认真听完,立马上手操作,几番捣鼓后,刘永峰让游智珊再操作试试。
“好了!
好了!
”游智珊欢快说道。

“这是老式二次法成型机,操作很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需要人工将钢圈套到两边的碰盘上,再由设备将其固定到轮胎上就可以了,刚入职的工人看看都会做。
”刘永峰告诉,更先进的一次法成型机,工人操作时,就是按几个按钮的事,简单又安全。
新设备还在调试中,很快就要投入使用了。

刘永峰告诉,他刚入职培训时,一起培训的同事缺少对轮胎制造工艺和流程的充分了解,又急于独立上机台作业,在作业过程中没有认真执行标准化,导致产生了不良品。
“培训的师傅告诉我们,轮胎相当于是汽车的脚,是安全件!
生产过程中如果不严格遵循工艺流程,就会留下隐患,严重的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那时起,我最常跟自己说的就是:虚心学习,严格按标准化作业,要对成千上万汽车用户负责,用心做好每一条轮胎。

2016年2月,佳通轮胎公司开启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由刘永峰和其他技改人员一起负责。
时间紧、人手缺、工作量大,大家接令立即分头行动,车间布局、设备调试、人员培训、试生产,可刚引进的成型设备每天调试还是会出现批量不良产品。

怎么办?刘永峰提议公司组织技术、厂家、设备工程人员成立多功能对策小组,从不良产品的产生机理开始排查,终于在近千次的试验中,总结出了全新的配方计算方式,解决了成型工序自动操作难题。
仅用了16个月,公司先后完成了三批新智能设备调试、生产及部分设备升级改造任务。
目前,新扩建的半钢智能化生产车间日产量达到21000条,提升约40%。

几年来,刘永峰所带的制造团队获得了多项荣誉,刘永峰个人被公司授予“突出贡献奖”,2020年他又被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 魏桂莲 通讯员 刘金通)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