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样都令人回味(舒城城关记忆里小吃回味)

作者:茗明

托儿所的粥。
小时候,舒城茶厂有个托儿所,也就是现在的幼儿园,里面有木桌、木椅、小木床和木车,都是袖珍型的。
连盛粥也是用的小竹碗,我们这个地方叫它“满满”,用满满盛的粥特别香。
我们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沙奶奶给我们分粥的时候,感觉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粥。

小米粥(来源 | 图虫创意)

每一样都令人回味(舒城城关记忆里小吃回味)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二小食堂的大馍。
那天和小学时代的好朋友姚燕聊天时,异口同声提到小学食堂的大馍,那时我们学校叫做“反修小学”(今城关二小),城关还有反帝(今城关一小)和东方红小学(今师范附小)。
我记得大馍是五分钱,一两粮票。
那个大馍纯手工制作,味道可好了。

蒸白馍(来源 | 图虫创意)

有天早晨,实在嘴馋,翻箱倒柜找出五分钱,和一两粮票,可惜不是我们省的,我记得是北京粮票。
我豁出去了,把粮票夹在钱里面,食堂师傅很忙,没仔细看就收下了。
后来,我跑到教室嚼得正有劲时,那个师傅趴在我们教室往里面瞅,许是发现了,把我吓得差点被馍给噎死。
后来我吃过很多家的大馍,不是白得让人怀疑,就是加了发酵粉,淡淡的,一点味道也没有。

棉花糖(摄影 | 杭埠人家)

灶台里的山芋。
那时家家都有灶台,每次煮饭时,我就在烧得旺旺的柴火里,埋着一块山芋,眼巴巴地等着那扑鼻的香味袭来。
这时候一定要看好了,因为我哥经常会把我们骗出去,然后自己独吞。

烤山芋(来源 | 图虫创意)

食品厂的羊角酥。
羊角酥是用面粉做的,形状像菱角,烤成金黄色,用嘴一咬,里面就流出醇厚的糖汁。
一想到那种味道,我的口水开始自动分泌。
后来参加工作时买过一次,也许这门技术失传了,只有空空的外壳,干巴巴的一点也不好吃。

羊角酥(来源 | 网络图片)

十字街的糖饼。
我只能用四个字形容:太好吃啦!
就像现在孩子们迷恋肯德基一样。
黄澄澄的,像柿饼,也是用面粉做的,加了山芋熬成的糖丝,面抹上一层白霜。
这种饼只在中秋前后才有,非常有韧性,一拉就有一尺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就逐渐消失了。
曾经看见一中年男人在街头卖糖饼,吃在嘴里硬得像石头,一点儿风味也没有了。
糖饼已成为了绝唱。

糖饼(来源 | 图虫创意)

还有食品厂一毛五分钱的面包,五毛钱的花脸雪糕……这些记忆里的小吃,实在太令人回味了。

烹饪美食(来源 | 资料图片)

作者:茗明运营:束文杰编辑:束文杰制作:出外龙舒人工作室

欢迎读者粉丝加入头条圈子「庐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更多话题交流和线上下活动等着你~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