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那个年代辉煌一时
现在看起来又充满乡土气息的老手艺
伴随我们的生活一路走来
见证时代的变迁后
正在逐步地淡出我们的实现
被慢慢隐匿于角落
///
我们拜访了四位师傅,他们说:
“修的多是物件,更多是情怀。”
01
「步步高雷记钟表店」
“时针滴答滴答转动,如同时光流逝”
忘记了从什么开始的,戴传统手表的人越来越少。
手机、电脑、平板、运动手环......
我们获取时间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手表更多时候被当做一种装饰品。
随之而来的是,手表维修行业的衰落。
但就在汉阳大街的修表店里,雷师傅依旧坚守着修表事业。
一晃,他已经与“时间”打了二三十年交道。
岁月带走了一代修表人的青春,
但带不走修表人的虔诚之心。
地址:新福茂中央广场对面
02
「汤记老字号牛皮带制作坊」
“代代传承,撑起了一片天”
近些年,你要说这修鞋、修表、修锁的行业还能在街上看见一两家,但修伞是真的很难见到了。
这家据说是他爷爷的爷爷就开始修伞了,一直传到这一代。
因为现在修伞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他们除了修伞,还制作一些皮制品。
自动伞是不修的,因为有些零件是买不到的。
只能修老式伞,还得时不时地得去汉口买零件。
地址:文昌街470号东50米
03
「小许千层棉(棉絮)加工厂」
“弹棉花,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
过去,手工棉被是嫁女必备的嫁妆之一。
手工制作的棉被,暖和绵软,经久耐用,即便是年头久远的旧棉絮,一经翻新,又可恢复洁白柔软。
现在主要是做一些沙发的填充、棉织品加工、棉絮制作等工作。
弹棉花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重体力活,没有一定的臂力根本握不住这把弓。
弹棉花的功夫全在一双手上,力度很难平衡,没有半年是学不会的。
打一床棉被要经过铺纱、铺红绿线、放棉絮、弹、压、磨等多道工序,两个人弹一床棉被需要一整天的时间。
地址:五层街15号附5号
04
「天然纯面店」
“千人一面,面面俱鲜,忘不掉的美味”
面条,家家都要吃的,人人都爱吃的,也是面食里最常见的。
我们平时吃的面条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手工是做不到这么精致的,当然是由机器和面切面而做出来的。
在机器和面的过程中,都是由人工操作的。
三五酒店这边有一家三十年老店,老板告诉我们蔡甸的牛肉面馆的面条基本上都是来这里买的!
地址:影讯里与茂林街交叉路口西侧
(蔡甸区民政局安全文明小区北侧)
05
「电动自行车修配」
“....”
小小的门面,堆满了维修的零部件。
记得学生时代,我们的自行车甭管是没气了、胎坏了、脚蹬掉了还是刹车不好使,师傅三下五下的,一会儿就能给修好。
修理自行车不需要太多配件,主要是师傅的手艺,紧紧松松,修修补补,不断调整,也就能把自行车调整灵活好骑。
地址:茂林街4附1附近
//////
上个世纪,已经有
打字员、铁匠、电话接线员等
很多职业消失了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未来职业变迁的速度将越来越快
但是总有些人
因为热爱,坚持着
他们在某个角落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