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山东省长途电话管理处在阳信县设立长途电话局,开办长途电话业务。设备为20门磁石交换机1台。1937年长途电话局并入电话事务所,长途电话业务停办。1953年秋再次开办长途电话业务。设备为30门磁石交换机1台。除窗口营业受理零售长途电话外,凡安装电话机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均实行信用记账,月终结算并实行同城托收无承付的办法收取电话费。县以下分支机构不办理长途电话业务。如用户要求挂发长途电话,分支机构可为县局代办,营业收入归县局。1955年长途电话去话量为3.96千张。1957年架通阳信城至北镇直达线路。1961年长途电话去话量为6.17千张。1965年长途电话去话量增加到16.38千张。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长途电话去话量显著下降,1970年降至14.94千张。是年增设载波电路,当年建成载波电路1路对惠民。1975年增加载波电路3路对惠民,本年度长途电话去话量增至30.47千张。1977年增设40门供电式交换机1台,250安培小时电池1组。80年代长途电话事业迅速发展,1980年长途电话去话量达45. 61千张,1982年增加3路载波电路对北镇,10月增加载波电路12路对北镇。
1985年实用长途电话:惠民3路、无棣1路、滨县1路、滨州6路(其中出租1路)。其配套设备为3路载波机1端,12路载波机1端,24千瓦柴油发电机1台,35A型整流器2部,250安培小时电池1组。当年长途电话去话量为51.44千张,比1955年增长11.99倍。
市内电话
市内电话始于30年代。1931年架空明线3杆公里,装20门磁石交换机1台,国民党县政府、公安局、警备大队等安装电话机9部。
1940年设30门磁石交换机1台,伪县公署及城内日伪据点均安装有电话。
1948年设30门磁石交换机1台,中共阳信县委、县政府、公安局、武装部等安装电话17部,均为架空单线。1953年架空明线4杆公里,并逐步由单线改为双线。1955年共有用户25户。1957年增装50门磁石交换机1台、话机45部。1958年架空明线6杆公里。1961年城区向南扩展,用户增至82户。1962年拆除明线架设电缆796米,安装100门交换机2台,1965年又增设电缆700米,用户达104户,1970年增至115户。1977年安装40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磁石交换机和单机均被淘汰。另装有30千瓦柴油发电机1台,75A型整流器2部,350安培小时电池2组。1980年用户为223户。1985年线路28杆公里,电缆皮长10.15公里,分线箱55个,用户250户,话机278部。
农村电话
1931年架设杆路47.5公里,安装20门磁石交换机1台,劳店、商店、何坊(今属惠民县)、流坡坞、温店及城关区公所各架1条单线,各安电话机1部,1937年拆除。尔后日伪政权又接通流坡坞、温店、劳店线路,1945年县境解放前,全部拆除。
1949年建国后,农村通信事业建设步伐加快,1955年架设由县城经曹家集至洋湖、县城经劳店至水落坡2条单线线路,全长38.7公里,与长途电话合用1台交换机。当年农村电话去话量16千张。1956年原单线线路改为双线线路,并架设由县城经流坡坞至温店、县城至商店、县城至小刘家(今城北刘)3条双线线路33.5杆公里。安装交换机7台、140门。
1957年架设县城至河流、县城至翟王、商店至小桑、商店至钦八、流坡坞至曹家集、洋湖至鹁鸽李、县城至赵集、温店至阎张8条线路,另外又架线59线对公里,到年末27个乡均已架通电话。
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对邮电提出“大计划”“高标准”,10月1日前实现社社(315处高级农业合作社)通电话,向国庆节献礼的要求。条件不成熟,强行上马,以“挖潜改造”的方式,将原来的双线改为单线,广播线改为电话线,用零碎铁丝焊接成长线,勉强拼凑架设线路58.8杆公里,安装交换机7台,电话机51部,后终因器材不足所架线路串音,倒杆、断线、失窃现象严重,被迫下马。1962年遵照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整修保留公社到管理区的线路,管理区以下线路一律拆除,澄清农村电话经营范围不清的问题,“凡有邮电自办机构的公社驻地为国营农村电话,由邮电部门经营管理,公社以下为社队电话,由架设单位自筹资金,自架、自维(护)、自用,邮电部门在业务、技术上给予指导。1965年农村电话去话量达117千张。1966年县人民委员会批准,将翟王公社的雹泉庙、董徐、李桥、粉刘、穆家,洋湖公社的焦王、大刘、马家,流坡坞公社的二陈、前营,水落坡公社的长庄、王马、皮店、大孙、李家管理区15条由公社到管理区线路移交邮电局。嗣后由山东省邮电管理局和阳信县人民委员会拨款整修。1977年提倡“队队通电话”,要求在两年内生产大队架通电话。由于资金困难,到1978年底仅完成47.30%(其中5%为原有线路)。是年县内12个邮电支局开通载波电路1路对阳信,由于通生产大队线路无专人管理,损坏严重,1979年全部拆除。1985年中继杆路108杆公里,235线对公里,磁石式交换机12台、730门,电话机300部,去话量为209千张。
——节选自《阳信县志(1840—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