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春分按照传统有6件事要做迎接好春天日子越过越旺

“春分”是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也是重要的农耕节气之一。
正所谓:春季春分,昼夜平分。
春分一个“分”字,平分了春季,也平分了昼夜。

自春分这一天以后,白昼渐长黑夜渐短,天气逐渐变暖,雨水充沛,大地苏醒,植物萌发,正是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李花开的好时节。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分也被视为一个吉祥的节气,寓意着新生和希望。
在平时的生活起居上,也要及时的做出调整,更适合季节的饮食,作息时间规律改变,都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春分之日干什么?按照传统民俗,春分这一天非常重要,流传着很多有趣的习俗,做好这6件事,迎接真正的春天,日子越过越旺。

明日春分按照传统有6件事要做迎接好春天日子越过越旺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立春蛋

“春分到,蛋儿俏”,立春蛋是民间流传的一种比较有趣的习俗,就是把一个鸡蛋竖立在桌面上,而平时根本竖不起来的鸡蛋,会在春分的这一天奇迹的“站起来”,然后再把站起来的鸡蛋煮着吃掉。

这寓意着吉祥到家,一年到头家里可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现在这种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的民间习俗,已经引得世界各地的人跟风,纷纷在春分这天开始做“竖蛋”试验(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民俗活动,掌握平衡不分时间都可以竖起来)。

2、吃春菜

春分吃春菜,是民间传统习俗。
在古代,人认为吃春菜可以祈求家宅安宁,身体健康。
所谓春菜,其实就是春天里的蔬菜。

古人所食春菜,大都是一种常见的野苋菜,能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乡间称之为“春碧蒿”。
到了现代,春菜不再限于苋菜一种了,像是韭菜、莴笋、香椿、芦笋、豆芽等“春季时令菜”都可以说是春菜。

3、祭祖扫墓

我国民间一直有着春秋二祭的习惯,春祭祭拜直系先祖;秋祭祭奠宗族先人,感恩祖先,缅怀历史。
而春分正是春祭之始,直到清明为止。
一年之中生机最旺的春分之日,全家人聚在一起杀猪、宰羊,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然后再带着供品、酒馔、水果和香烛,去扫墓,正逢其时。

4、送春牛

俗话说:“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
”春分正是农耕的重要时节,古代农耕最重要的就是耕牛了,因此在春耕农忙的开始,人们在红纸或黄纸印上农夫与耕牛的图样,再让一位能言善道的人,讲着各种吉利话,将制作好的春牛图,送给亲朋好友,这种习俗就被称为送春牛。

5、粘雀子嘴

古代鸟类啄食农作物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为了防止鸟雀来破坏庄稼,农民们将汤圆煮的十分粘稠,然后用细竹叉将汤圆串好,插在田间地头,引诱那些鸟雀来吃,据说这样粘稠的汤圆就会粘住鸟雀的嘴,让它们不再偷吃粮食,而这样行为也渐渐的演变成了民间的传统习俗,被叫做“粘雀子嘴”。

6、踏青放风筝

春分佳节,天气转暖,正是踏青出行的好日子,因此古人也有春分出门踏青放风筝的习俗。
在古代,放风筝是一个重要活动,因此人们会选择在这一天,带着用绢或纸做成的鸟类风筝,踏青游玩。
在十里春风中,放下平日的劳碌和奔波,开心的奔跑,用放风筝来放飞过去一年的忧愁,对于忙碌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选最好的选择。

——老井说——

春分时节饮食讲究“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不宜吃大热大寒的食物,少饮酒,少吃油腻、辛辣、冰冷的食物,以免“火上浇油”,伤害脾胃,可以多吃些时令蔬菜和水果,春分之后天气回暖,但是一些地区都会迎来“倒春寒”,早晚得温差还是会比较大,春捂秋冻,因此一定要保暖,避免晚上受风寒,健康顺利地度过春天。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
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分享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