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
派驻江阴传播“普陀经验”
从2011年启动,至2021年收官,普陀区共成功创建了33条市级林荫景观道路,总数与浦东新区并列全市第一,其中每条路都包含着汪峰付出的辛劳汗水。每当他走在这些姿态优美、树冠饱满的林荫下,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汪峰修剪行道树
2007年,汪峰从园林学校毕业,成为普陀区行道树队的一名上树工,修剪、剥芽、捉虫等……一年年循环往复。尤其是在2014年至2017年期间,他以高级技术人员的身份,派驻江苏江阴指导绿化工作,传授行道树修剪及日常养护技术、飞絮治理、新优树种引进、道路面貌提升改造等知识,带动当地香樟、悬铃木等行道树景观面貌明显提升。三年半时间里,汪峰只有在每周末坐车回上海休息两天,遇上工作繁忙时,每月才回家一次。他成为19年来支持两地密接协作的接力一员,带动江阴绿化养护行业迈向全国前列。
一项项奖项也是对汪峰业务技能的认可。2018年,他在市绿容局组织的行道树修剪专项的技能比武中获第一名。2020年,获得市绿化管理指导站授予的“十大花(树)匠”称号。他曾为浦东、青浦、松江等外区同行进行修剪示范,担任全市上树工上岗证培训的实训讲师;参与市绿化指导站行道树养护专项能力培训教程的撰写并担任讲师。2021年,获评“普陀工匠”称号。2022年,汪峰取得了绿化高级技师证书,是园开公司内为数不多拥有该项资质的在岗人员。
“三步走”治理果毛飞絮
悬铃木叶大荫浓,被誉为“行道树之王”,可每到四月,果球裂开,飞絮飘散,不仅增加了保洁工作量,也容易飞入眼睛和呼吸道,引起不适。如何有效遏制飞絮让各地绿化单位绞尽脑汁。
靠着坚持多年的“杯状型修剪”方法,普陀区内悬铃木飞絮问题一直受到控制。近年来,为了使行道树树冠更茂密,更“佛系”更简单的自然式修剪法逐渐推广,这也让飞絮问题在各地有所抬头。为此,普陀区也尝试过使用注射药物的方式来抑制果球发育,但由于对树木成长造成伤害,方案依旧无法取代“物理办法”。
汪峰乐于攻克工作中的种种难点。经过归纳各方治理思路,他采用了三步走方法:第一步树种更新,逐步淘汰有大量飞絮的意杨行道树,逐步替换上如今流行的彩化树种。第二步优化修枝作业安排,针对不同的道路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控果型修剪”“杯状型修剪”“维护型修剪”三种手法。第三步果球增修,在每年2-3月,对维护型修剪树木进行一轮果球修剪,尽量把每棵树的果球量降到最低,可修除80%以上果球。三步走方法实施后,飞絮刺鼻眯眼、行人掩鼻出行、大量黄色飞絮堆积等现象几乎未在普陀区出现。关于接到“12345”市民热线零星反馈飞絮问题,队伍也会迅速处理,通过“机械化喷雾”以及高压水枪冲刷果毛,及时解决果毛飞絮的投诉。
此外,汪峰还参与研发悬铃木的自然结合型修剪手法实践应用,在过去杯状型修剪的基础上多留出部分枝杈,树形未变,但绿量更多了,因此还获得过普陀区十佳职工科技创新项目。汪峰近年又带队探索了卡车加箱体加粉碎机运作模式,解决了修剪后枝条粉碎收集的问题。
为行业前途发出代表声音
汪峰工作兢兢业业,在他带队甘泉组期间,小组每年的行道树考核都能名列前茅。2020年,他升格为队长,管理起下属5个小组、30多名队员。每天一早为各组分派任务,自己也时常前往现场巡视。遇上台风暴雨,他会在单位24小时值守坐镇,及时处置各类突发情况。近期,他正忙着补种行道树,“这是大规模工作,需要我去现场带队,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比如我们刚为光复西路补种了一批悬铃木,连续三天施工,苗圃送来的植株无论多少,当天必须全部种完,最晚忙到晚上11点多,但第二天早上8点照样到岗上班。”
汪峰修剪行道树
汪峰修剪行道树
2022年,汪峰肩负重托,当选为上海市人大代表,并于今年提交了一份意见,其中透露着他对绿化行业的隐忧,“现在这个行业里技术人员青黄不接,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份工作,学绿化专业的也很少,毕业生或是不愿意从事户外工作,或干脆改行。我希望各方面能重视到这个问题。”
园开公司通过“职业教育东西协作”,招募了一批云南小伙作为上树工,暂时缓解人才之困。汪峰也特别关照他们,让这些离家万里的年轻人能感受到大集体的温暖,“今年,两个云南小伙被提拔成为组长,希望他们能感受到组织上给予的信任和期待。”
说起此次获得的奖章荣誉,朴实的汪峰笑了笑,也谈不上太多感慨。但他展示出一幅最近外出旅游得来的纪念品。那是一片装裱在相框里的悬铃木树叶,叶片中镂刻出八个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打算把这幅字挂在办公室墙上,继续勉励自己。
来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