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层楼将近百米高的火箭测试厂房,每2个小时就要爬一次,几十个监测数据,每半个小时就要记录一次,还有几十台(套)大型设备的维护保养,这就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空调班每天的工作内容。干一天两天没问题,但这样的工作状态,他们整整持续了50余天,披星戴月、风雨兼程,直到星箭组合体转移至发射区,他们才稍微有点休息时间,更不要说因为人手紧缺,他们只能两班倒。“空调班的工作是最熬人的,一干就是两个月,但是我们都习惯了,坚持一下就过去了……”眼睛里挂满血丝、黑眼圈比熊猫还大的岗位负责人崔晓宇这样说道,但是轻描淡写的背后却是如山的使命。
离心机组一经启动,就意味着火箭测试大厅里的空调开始了24小时保障模式,持续为火箭和卫星提供新鲜的空气。“我们现在是整天泡在厂房里,时间就在数据记录和巡检设备中悄悄流逝了,真感觉时间不够用,一会儿我还要带着人去检查送风口洁净度。”一个空调岗位负责人崔晓宇一边写报告一边和笔者说道。
“再苦再累再熬人,都是为了长五成功发射,50多天不休息不算什么,坚持坚持就过来了。”高登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这样说道。笔者了解到,为了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高登主动请缨,一头扎进冷冻站值班点号,一住就是两个月,晚上离心机运行时的震动通过地面一直传到床上,想要安然入睡根本不可能,那真是困得不行了,才说能睡着。“这个还不算啥,卫星进来后,开启螺杆机组,那真是屋外比屋内安静,都习惯了。”摘下耳罩的高登笑着说道。
和高登一样,崔晓宇也把自己的床铺搬到了空调机房值班室,但是与冷冻站持续的震动所不同的是,空调岗位则是无尽的“白昼”。由于床铺和控制台在一个房间内,按照规定,控制间内的灯必须24小时常开,所以“关灯睡觉”是崔晓宇这两个月来最大的小目标,但即便是这样,能完整地睡个囫囵觉也成了最大的奢望。
夜色越来越深,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夜里十二点,炊事班送来了加班饺子,岗位操作手李康和赵龙匆匆吃完夜宵,准备开始巡视厂房空调设备,而冷冻站的牛申奥也带上了装备,去检查冷却塔运行情况。
夜幕降临,发射场归于平寂,各岗位加班人员也都陆陆续续下班收工,只有空调班的岗位人员还在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一天24小时,工作才干了一半,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半夜。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长五的成功复飞离不开幕后人员的无私奉献,他们虽然不为人所知,但他们的工作注定会被记录在中国航天发展的光荣薄上!
让我向这些幕后英雄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