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体温正常!
”昨日,走上21路公交车,只见车内刷卡机旁装上了一个自动测温仪,刷卡的时候就完成了测温。“这个车载测温仪已安装一个多星期了,乘客只要出示闽政通健康码界面,凭绿码和72小时核酸证明就可以上车了。”公交车上负责健康状况检查的防疫专员介绍道,这样一来,乘客排队上车的时间就少了很多。
了解到,公交有序恢复运营后,为提高乘客乘车效率,南安市武荣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在135辆公交车内统一安装了车载自动测温仪,手腕和额头均可检,相比驾驶员手动测温节省了不少时间。同时,还降低了驾驶员和乘客近距离接触的频次,一旦检测体温异常还会立刻发出警报,让乘客高效便捷测温的同时降低了病毒传播风险。
“这样的测温方式非常方便,我们上车后能立刻测好体温,不用在车门口等待。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乘车也更放心。”乘客洪女士说。
![南安10条县内客运班线、27条公交线路恢复运行!(恢复疫情客运防控医疗服务) 汽修知识 南安10条县内客运班线、27条公交线路恢复运行!(恢复疫情客运防控医疗服务) 汽修知识](http://www.laqxx.cn/zb_users/upload/2024/07/20240722152928172163336837404.jpeg)
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截至4月17日,南安共有10条县内客运班线、27条公交线路恢复正常运行,所有参运车辆车厢严格按照相关疫情防控要求落实通风消毒,所有参运驾驶员均接种三针疫苗并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上岗。
“市区公交线路已全部恢复运行,首班车为7时,末班车为18时,后续我们会根据市里的防控要求,对公交的班次、运行时间再进行调整。”南安市武荣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安市闽兴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4月18日起,闽兴公交将恢复南安市区域115路、116路、118路、106路、126路、水头片区101路、石井片区105路等7条公交线路运营,途经封控、管控区实施甩站运行,乘客可通过“掌上公交”查询车辆实时运行情况。南安客运中心汽车站县内共6条客运班线开始逐步恢复运营,分别为南安至梅山专线、梅山至乐峰专线、南安至码头班车、南安至诗山(华美)专线、洪濑至洪梅专线。
此外,客运班线南安至翔云、南安至翔云福庭、南安至向阳、南安至眉山等4条线路也已经恢复运营。
泉州中心市区首批跨区域公交线路将恢复运营
从泉州公交集团获悉,4月19日起,根据各区复工复学安排,将恢复泉州中心市区至南安市溪美、洪濑、丰州方向的6路、602路、603路、K201路、K203路、K204路、K208路等7条公交线路运营。按照泉州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发布的《2022年35号通告》,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须正确佩戴口罩、凭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其他跨县(市)区公交线路,将结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采取一区一策、分批分次陆续恢复。
泉州客运中心站、泉州汽车北站
恢复运营
根据中心市区管控区域调整及复工复产复学工作安排,在继续有效落实好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自2022年4月18日起,泉州客运中心站、泉州汽车北站恢复运营。
泉州这些医院恢复普通门诊
今日上午
泉州召开发布会
问
我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市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请问在恢复正常医疗服务方面有什么考虑和安排?
答
市卫健委副主任吴达辉:
为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在疫情期间,全市设置“红黄码”定点医院(病区)37家(中心市区13家、县市区24家),开通电话咨询预约,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医疗需求,进行分类救治,保持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正常开放,综合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开通24小时就医绿色通道,保障群众在疫情期间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延续性治疗需求。随着疫情防控进入社会面动态清零阶段,根据疫情防控动态,逐步推行分级分类恢复正常医疗服务。4月9日,发出《关于推进分级分类恢复正常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各单位有序恢复正常医疗服务,并作为当前医疗工作的重点。
(一)县域内没有疫情的低风险地区落实“外防输入”策略和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要求,全面向群众提供日常医疗服务。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积极发动无偿献血,保障门急诊、住院、手术、检验检查等服务顺利开展,加强医疗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7日内未再新增阳性感染者(隔离点除外)防范区,有序提供正常医疗服务,在采取必要防护措施的同时,逐步加大医疗服务保障力度。辖区内医疗机构在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日常医疗服务保障上。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合理调配疫情防控人员等医疗资源,调整优化设置“红黄码”定点病区,专门收治封控区、管控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人员等人群。
(三)7日内新增阳性感染者(隔离点除外)防范区,重点做好患者医疗服务保障。在重点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加强重点患者的医疗服务保障,指定“红黄码”定点医院(病区),专门保障封控区、管控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人员等人群,指导医疗机构根据不同患者的医疗需求进行分类救治,重点保障辖区内血透、肿瘤、孕产妇等必须的就医需求。开放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在积极抢救的同时进行核酸检测,保障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四)指导各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按照“一院一策、一科一策”的原则,制定并细化恢复正常医疗服务的具体方案。运用以往就医数据,合理测算各临床科室患者的就医需求,动态调整医疗用房、医务人员和相关物资的配备使用。针对不同科室特点,采取灵活和差异化的管理措施,明确责任人,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强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指导各单位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作用,大力推行网上预约挂号、检查,分时段就诊,减少人群聚集。积极提供线上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宣教、慢病复诊、心理疏导等服务,精准指导患者有序就诊。加强远程医疗服务,开展远程会诊、远程辅助诊断。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可以按规定开具12周以内的长期处方。
目前,泉州市中医院、儿童医院普通门诊已全面恢复日常诊疗服务。中心市区部分医院因医务人员抗疫后还在集中休整,待陆续完成休整返岗,逐步恢复日常诊疗服务工作。
:洪丽燕 黄奕群 通讯员:吴桐 方翠玉
部分来源:泉州
编辑:商妹儿 审核:唐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