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天气热,我的扇儿借不得,有钱买一把,没钱莫玩格。”
内江,有一个有名的“蒲扇村”——金银村。全村蒲葵种植面积达2500余亩,是全国第二、四川第一大蒲葵种植基地。
7月19日,来到金银村时,水泥公路两旁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蒲葵,空地上也晒满了蒲葵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顺着烘干机的轰鸣,走进了一家蒲扇加工房。男主人叫王光伟,59岁,他家就他和老伴周国芳、二儿子王利华3人在做蒲扇,做了30多年了。他家种了差不多20亩蒲葵,去年做了10万多把蒲扇,每把批发价3元,挣了30余万元。
王利华,今年30岁。他15岁出外打工,几年前才回家帮忙做蒲扇。去年底,他花4万多元组装了一间烘干房,经过几次测试,终于将葵叶的晾晒周期由以前的四五天缩短到现在的40个小时。他还说,现阶段,他们会在保持桃心扇的基础上,从原材料的选择和工艺的更新着手,使扇子更贴近生活、性价比更高。今年初,他主导设计的新品种——芭蕉扇和装饰扇已放到了电商服务站上,效果如何还有待市场检验。
据金银村支书庹显扬介绍,每年5~8月是蒲葵的收割季。上世纪70年代,金银村就从广东引进了蒲葵,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大约有2500亩。现在扇子是村里的主导产业,同时也卖蒲葵树,“成都一些小区的景观都用我们的蒲葵”。
下一步将加大对蒲葵的投入,从而带动蒲葵乡村观光旅游。同时也希望寻求有技术的深加工团队来共同做好传统工艺的舒蒲扇。
>>视频:这个视觉的蒲葵林你绝对没见过<<
成都商报客户端 张建 摄影发布 编辑 敬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