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老夫妻路边修车配钥匙 供出北大博士生(宁阳风云修车丈夫儿子)

古有孟母三迁,而这对山东夫妻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举家搬到济南,靠路边修车配钥匙维持生计,供孩子读书,20多年,风风雨雨,从未间断。

古有孟母三迁,而这对山东

路边修车配钥匙 供出北大博士生

宁阳老夫妻路边修车配钥匙 供出北大博士生(宁阳风云修车丈夫儿子)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来来往往的车在经十路与环山路上奔驰,此起彼伏的汽笛声让寒冷的冬日多了几分喧闹。
在两条路交界处的东南方向,高耸的大楼中间有一处低矮的小区,在小区西门门口有一个修车摊点,专门开锁配钥匙修车。
这个摊点是沈风云和丈夫一起经营的,两人做这个生意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

“轮胎坏了,打个补丁就好。
”丈夫出去修车了,沈风云独自照顾着摊位,修车配钥匙,她也都会干。
这是一个露天的修车点,十分简陋,机器紧紧倚着大门旁的两面墙,北边是两台配钥匙机,南边是一辆装满工具的破旧三轮车,还有一辆随时准备开动的电动车,这便是所有装备。

“一年356天,没有休息的时候,有的时候在家里没有出来,有修车的来了,就站在楼下喊,我们就下来修理。
”沈风云说,“除非下很大的雨才能稍微休息一下,下小雨也得工作,一年下来挣个一两万。
”中午12点,丈夫骑着电动车出去修车,她得在这里守着。
有客户来了,她就负责修理,买好的菜搁在一旁,忙完了就回去做饭吃。

沈风云戴着一顶橘色的帽子,两鬓的白发从帽子底下钻出。
她穿着一双运动鞋,个子不算高,但做事干练利索,说话的时候总是带着笑意。
“我们就是这样,没个定点,吃饭也是,忙的时候连饭也吃不上。
”平时工作的时间也没有早晚之分,一天下来至少要工作十到十二个小时,早的时候从早上6点开始,晚的时候到晚上11点。

就是这样一个简陋不起眼的路边摊位,夫妻俩靠着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供儿子考上北大硕士又念了博士。

来济求学

孩子两岁时,沈风云和丈夫决定带孩子来济南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个决定也寄托着夫妻两人未实现的梦。

沈风云今年52岁了,丈夫比她大两岁,夫妻俩都是泰安宁阳人。
沈风云没什么文化,十七岁的时候给一个表哥带了3年孩子,这个孩子读书后去了国外。
表哥家都是有文化的人,从表哥家里,她看到了读书对人的影响,认识到文化可以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后来,经过别人介绍,她认识了丈夫,两个人的家虽只隔着一里路,但是在结婚前他们只见过一面。
说起丈夫,沈风云也为他感到遗憾,丈夫由于外语分数差了两分与大学失之交臂,后来复读了几次还是没有成功,“差两分没考上大学成了丈夫心里的结,他也希望自己能有出路。

没能够读书上大学成了夫妻俩心中共同的遗憾。

沈风云和丈夫觉得,虽然他们无缘大学,但一定要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1992年在孩子两岁时一家三口一起来到了济南。
“除了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也是为了谋生,老家人多地少,光靠种地也没有出路。
”而在这之前他们也来过一次济南,1989年两人刚领完结婚证,从老家到济南旅游,去了趵突泉,沈风云一边修着轮胎一边说着曾经的故事,往事浮上心头,她依旧带着笑容。

从农村来到城市,沈风云和丈夫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但是最牵引着他们的还是知识,他们也希望儿子能够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落后就要挨打,没文化不行,做生意也是。

从一把五毛钱的钥匙开始

没有一技之长的他们,刚来济南时过得很艰难,由于没钱,他们租了一间别人家的厨房,很小只容得下一张双人床。
沈风云告诉,那时候连吃馒头的钱都没有。
最开始,他们学着卖菜,可是卖菜不仅不挣钱还老是赔钱,夫妻俩决定走其它的路子。

有一次,沈风云的丈夫在路上看到一个配钥匙的,觉得这活能干,但是考虑到没钱,他从二手市场买了个旧的配钥匙机,回来之后就开始倒腾机器,慢慢地学会了怎么操作。
这期间,他们也学习了修理自行车。
经过这么多年的经验,他们修理一个车,快的只要几分钟,复杂一点需要十几分钟或者半个小时以上。

沈风云告诉,上世纪90年代,他们用的配钥匙机是手摇的,到1995年才买了一个电动的,配一把小的钥匙5毛钱,除去2毛钱的成本,挣3毛钱。
现在配一把普通的钥匙,价格在两三块左右,高级的就贵点。
在那个年代,补一个轮胎一块五毛钱,三年前开始补一个轮胎3块钱,现在补一个轮胎收5块钱。
沈风云说,现在生活水平提上来了,物价高了,成本增加了,所以只能相应地把价格往上提。

最忙的时候是夏天,流汗就跟被水淋了一样,沈风云说,来济南这么多年,只去过一次千佛山南门,还好这些年坚持下来了,所有的付出总是有回报的。

孩子懂事有出息 一切都值得

在沈风云的眼里,儿子从小就很懂事,学习也不用他们操心,有的时候工作忙,儿子还帮着做饭,晚上回去之后还给他们揉肩捶背。
她说,虽然很累,但是觉得做的这些都值得。

“那时候儿子小,也没钱上幼儿园,干活的时候就把他带在身边,教他一些简单的算术和识字。
”沈风云说,“儿子后来还是上了一年幼儿园,因为不上幼儿园就不能上一年级。

儿子体谅夫妻俩的辛苦,从小生活都比较节俭。
2014年儿子从山大考上北京大学的硕博连读,夫妻俩很开心。
儿子一直想带着两口子去北大校园看看,算是实现一下父母的愿望,但是夫妻俩一直都没去。
2014年,沈风云和丈夫买了一间50平米的房子,花光了所有积蓄,现在还有十几万的贷款要还,“儿子也说让我们去看看,但是根本没有时间,这里要有人看着,家里还有房贷要还,我们能做一点就做一点,也不给儿子添麻烦。

如今儿子马上就要博士毕业了,夫妻俩觉得当年的决定没有错,辛辛苦苦二十年,是一个好的结尾,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据山东商报)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