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总日记」山城车况差?四大原因分析—重庆籍汽车工程师的解读(车况山城坡道汽车都是)

✦【写在前面】✦

开门见山地说,自从2019年我们开设重庆站以来,“山城车况普遍不好”这个声音就不绝于耳,不少求甚解的诺粉也找我探讨过。
此话是那种“一听能够信进去”的,很有传播性。
作为一个不吃辣的重庆人,一名前汽车测试工程师,我从技术角度分析一下,这个民间观点里到底藏着哪些“真”和“伪”。

OK,瓜子饮料准备好,仔细看看在下有没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哈。

「诺总日记」山城车况差?四大原因分析—重庆籍汽车工程师的解读(车况山城坡道汽车都是)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方面一】动力总成✦

按汽车工程视角,本帖讨论对象是“动力总成”和“底盘”,为顺应车友普遍认知,我把底盘分为悬挂、制动和转向,连同动力总成一起作为“山城伤车四大嫌犯”逐个讲述,其中价值最大的“动力总成”最先聊哈。

(重庆的地势落差很大,走路非常费脚力,天天练腿没商量,所以妹子身材普遍都不错)

重庆城市地貌落差的确大,被网友誉为3D魔幻都市,有时候你的目的地几乎就在头顶上方一百米,导航却告诉你要开2.5km,信号不好或导航软件不好的话,它可能告诉你“目的地距离您太近,无须导航”。
这样的城市,首先让人想到“坡多”,爬坡会明显增加发动机负荷,长期高负荷工作的发动机,听上去感觉就不好,对吧?

而重庆的实际情况是,斜度大于5°(坡度8.7%)的坡占比已经很少了,7°(坡度12.3%)的坡已经相当夸张了,足以给司机和车辆带来很大压力,而在城市建设道路规划中,坡度是要严格控制的,目的就是考虑各种交通工具的通行便利和安全。
在重庆主城区驾驶,你也会发现需要费劲儿爬坡的占比其实很少,大多数城市道路也是建得平直缓和的,重庆本地驾驶员可以出来说说看。

(以嘉陵江水平面做参考,这个上桥坡看起来已经比较明显了吧?嗯,这是1.45°的坡道)

PS:担心很多人对5°的坡道没概念,以大城市高架道路的上下匝道的标准坡度为例,普遍是2.5~4°,太陡对行车不友好,太平缓则浪费材料和占地。
而商场地库的进出坡道则更陡,普遍在5~6°,7~8°已经算很陡的了,到8.5°就要违反建造标准了。
即便在上海,只要你经常去商业中心,这些坡道也是家常便饭可以遇到,很多时候出场缴费排队,你还得堵在地库的坡道上,一点点蠕动,这都是比山城道路更厉害的存在。

OK,我们以5°(坡度百分比8.7%)的经典坡道为例,在这样的坡道上匀速行驶,汽车需要提供额外动力来克服坡道阻力,而我们经过收费站取卡后的提速,在250m内加速到100km/h已经算偏温柔的司机了(相当于18秒破百),平均加速度0.16g,保持这个加速度的额外驱动力,等效到坡道的话 ,相当于9.2°的坡道(坡度百分比16%),如果算上风阻和前段加速度实际上负担更大,所以取卡后随便一个提速,发动机的负载会超过经典坡道的两倍!
是不是没想到?

说完加速说匀速,一台风阻系数0.3的宝马轿车在高速上以120km/h速度匀速行驶,撞风面积算2㎡,风阻约150kg,此时发动机的大部分负荷来自风阻,等效换算过来正好相当于在爬5°的上坡。
这样一来,上海到杭州开高速需1.5小时,对于发动机负荷而言,和在重庆爬1.5小时的5°坡道是相当的(上哪儿找这样长的上坡?),但我们中无一例外地认为跑高速的车辆损耗更小,那为啥同样的负载换成爬上坡就伤车了?重庆就算有不少上坡给我们爬,那也不能一天到晚都在上坡啊,你要是每天回家的话,溜下坡的数量必然和爬上坡是相等的,下坡的负载非常小,甚至是负的呢。
是不是又一次颠覆了“基于感觉”的传统认知?

(这是璧山的郊区道路,可以开到80km/h,其实遇到山都会打隧道,遇到山谷都有高架桥,道路都是趋于平直的,生活密集区也都是在地势平缓的地方建造的)

对于一台2.0T,300Nm,8AT的经典轿车而言,即便是120km/h车速下,再叠加一个5°的上坡,也才用到发动机最大功率的70%上下。
而我国绝大多数车主用车,都极少访问油门行程的后1/2。
那么这个“坡多费车”谣言是怎么来的呢?找到出处,辟谣才能服众。

提到动力总成,必须不忘离合器,几乎所有人学车用的都是手动挡,咱们这一代司机几乎都是手动教练车学出来的,只是现在多数人选择了自动挡而已。
手动挡的坡起科目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阴影,这是一种既高难度又费车的工况,长期动作不到位的话,离合器还会烧掉… 其实追根溯源,在手动挡车型普及的年代,“山城更费车”理论的一大出处就是频繁坡起对离合器的消耗较更快。

相对平原城市,山区城市既拥堵又有坡,对手动挡离合器不友好,离合器的寿命因此减半甚至更多,新手司机更是可以充当杀手。
我创业前还在体制内工作时,处理过很多来自山区地区的离合器早期失效,同一款车卖到山区就容易有这种抱怨,这在汽车圈内也是一个难题。
当时一个主机厂总工的话给我深刻印象,他说:“我们可以不在重庆销售手动挡车型,但我们无法阻止成都客户把手动挡车开到重庆去,然后坏在坡上。

(达到磨耗终点的离合器)

工程师一直在尝试提高离合器在山区的使用寿命。
比如DSG变速箱,就能泯灭因司机技术对离合器的影响(人因对离合器寿命影响最大);比如使用坡道辅助系统,坡道动力补偿策略,大大降低坡起操作难度,可以把单次坡起所需的滑摩减少50%左右,即寿命翻倍;再比如使用磨损补偿功能的自调整离合器… 这些技术都大大延长了摩擦式离合器在山城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手动挡车子的操作难度。

而今更多的人开的都是自动挡车子,液力传动的自动变速箱对坡起可谓毫无畏惧,知道自动变速箱和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就自然明白了。

如今时代也不同了,所以传统手动挡一统天下时期的旧观点也该更新了。

✦【方面二】悬挂系统 ✦

这里需要明确一个观点,山城≠山区≠烂路,真正伤悬挂的是路面铺装品质,而不是山城。
重庆是我国超大城市,位居“新一线”,城市基础设置建设相当不错,而且政府持续在基建上投资。
主城区几乎没有烂路,北环快速路(相当于上海内环)允许跑100km/h,尺度比上海还激进。
看我路试笔记知道我经常跑璧山,那算重庆郊区了,都是新建的楼、新铺的路,类似上海的浦东新区的道路水平,谁没事儿愿在山上建城市啊,都是找相对平整的地区规划新址嘛,交通便利才能吸引人来嘛,建造成本也更低嘛。

重庆直辖市,幅员辽阔,在偏远落后的郊县的确存在铺装质量较差的道路,在这些地方频繁用车就会对悬挂带来更快的消耗,直接关系到同等里程下的悬架状态和驾驶感受。
我们考察西昌的时候去过一个山里的温泉,那里很原生态,没有修建铺装道路,为了游客体验老板下血本买了几台奔驰威霆接送游客,往返于山里的崎岖烂路,非常颠簸,司机说一套减震器只能撑1万多km。
这是我见过的极限了。

(西昌琼海附近,螺髻山上的一个温泉,入口处)

别怕,悬架老化问题是容易感知的,而且这玩意都是耗材,只要换一套,立刻满血复活,我们的整备清单也都会对悬架明显损耗的问题有展示,达到三星标准的都会提前更换。

(如果老是在这种路上用车,的确底盘系统老化挺快的,毕竟减震器的寿命和stroke次数密切相关)

✦【方面三】制动系统✦

上坡多,下坡一定多。
下坡就必须用到制动系统。

老司机说“我可以用发动机反拖来减负”,拜托,那是卡车,现在重庆私家车里手动挡少之又少,开自动挡下坡,我不信你会手动降挡来拖… 基本都是靠踩刹车来下长坡的,的确会导致制动系统消耗较多,当你接手这种地区的二手车时,注意刹车耗材余量就好,其他车况难得的话,可放宽此要求,毕竟刹车片也是显而易见的耗材,换完就满血!

✦【方面四】转向系统✦

有没有发现,后面这几条似乎都不是大问题了,转向系统也是如此。

山区、山城,少有条件修建笔直的道路,所以转向动作会比平原城市多,似乎转向系统寿命会耗得更快哈?

其实不一定哈。
影响转向系统寿命的虽然也是使用强度,但绝大多数转向动作都是在一定车速下的,行车转向的负载很小,而原地转向才是“寿命克星”,一次原地转向对系统寿命的消耗,顶得上近百次行车转向呢!
尤其是液压助力系统原地转向且憋到极限位置时,对转向系统无异于酷刑,爱车的话就该避免这种动作。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在这一点上会比较免疫,无惧“憋极限”的动作)

可见,如果你非常关心转向系统的损耗,那更应该调查车主的使用习惯,是不是老爱原地转向,是不是你一把可以搞进去的,他要搞十几把。
但面对一台二手车,我表示投降,完全没法了解到这些细节,怕的话就买电动助力转向的车,又省油又有车速感应手感,缺点是一旦有故障可能就是换整个系统。

明白了到底谁是真凶,你就知道山城用车,会不会导致转向系统状况输给平原地区了。

✦【影响车况的到底是啥?】✦

我们每月要收几百台二手车,对车况的筛选和揣摩应该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我总结了一个趋势,越是个体化的因素对车况影响越大:

使用场景>车主操作>养护情况>车企制造>环境气候

从左到右,越来越趋近均一化,但因素对二手车车况的影响也越弱。

1)同样10万km,是猛开还是爱惜地开,跑的是什么路,看到大坑是躲还是冲,打方向盘是用搓还是转,上下车姿势是不是诺式… 这些行为可以明显影响爱车的状态;

2)良好的爱车意识、科学的汽车知识和使用习惯,统称车主素养,对一台二手车的后期价值有比较直接的影响,车里干净程度、爱惜程度、是否吸烟,都算这一类;

3)谁在帮你修车养车,用的什么机油、零件,用什么态度在修车,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毕竟很多车是修坏的,无论有意还是无意;

4)所谓娘胎影响,抛开极少数奇葩的雷区车型,绝大多数车型都符合这个排位,毕竟车企的设计和制造都是经过完备的批量验证的,对零部件供应商的品控更是严格,没有车企愿拿名誉开玩笑,加上国家也有很完善的管控措施,不大容易在这个方面出现明显扰动。
这里也呼吁大家要独立思考,不要轻易相信网上“xx车通病”、“xx品牌无良”之类的言论,大多有夸大其词、断章取义、不求甚解、扰乱视听博眼球之嫌,更不要随便传播,但凡听信可能你就被人利用了。
大家只要相信汽车工程师不大可能是一群白痴就好,他们跟大家一样有很多正事儿要忙,很少有时间上网辟谣。

平常大家选车最关心的问题,哪个品牌更可靠,哪个车型毛病少,这是我几乎天天都会被问的问题,其实一旦放在一台二手车上,如果是保有量大的成熟车型,那么娘胎素质的重要性已经不如“它曾经历过什么”了。

5)环境气候,比如海边啊、高原啊、高湿度、高热地区啊,有一定的地域性,对车上的零件有一定的影响,但所有汽车的设计和测试都考虑过这些恶劣环境,满足了严苛的标准才允许批产的,所以这一条影响最弱。

(2018年我们考察西南片区,从西昌自驾去昆明,路过凉山,问路边彝族小孩买了一些吃的,至今还记得小屁孩拿着钱开心地跑向妈妈的样子)

(作为买了5根萝卜的大客户,彝族小朋友还请我们一起吃午饭,这是炭烤土豆,直接把土豆埋在柴火堆里烧,火烤好了,土豆也熟了)

(这是当地正宗的吃法,辣椒烤一烤,脱水后就揉捏成辣椒渣,用来蘸土豆,辣死我了!

综上所述,二手车的确一车一况,当你只买1台车时,必须跳入这台车看具体车况,越细越好(如果你一次买100台,可以弱化车况个案偏差)。
因为决定车况的因素太个体化了,自从它交付到第一任车主手里,车况值就开始越来越离散,成为二手车时也会因此一车一价的,二手车玩家常说“省钱就是费钱的开始”,就是这个意思,同参数二手车的价格可比性其实不强。
大家评估车价,推算性价比,一定要结合具体车况和品相,吃不准就一定要请懂行的人陪你一起看实车,只盯价格、只看表面都容易踩雷。

所以,我们无论在哪里开站,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逐台筛选车源”,而不是简单选择山城还是平原。

(虎跳峡湍急的金沙江)

(徐老师在琼海边上,西南很美,正因为有山有水有奇景,这么好的景致配上台心仪的爱车,带着朋友或家人一起旅游,非常惬意!
这是我们几个人一路考察下来的共同心得)

✦【写在后面】✦

回到山城伤车主题,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总结一下今天的观点:

1)“山城”这个因素本身并不会导致车况更差,纠正了一些陈旧观点;

2)无论在哪里,车况好坏要看车子是怎么被使用和维护的;

3)汽车设计和测试的标准已经充分考虑了各种严苛工况;

4)人是影响车况的最大因素,远胜过环境;

5)再山城的地方也有精品车,再平原的地方也有垃圾车,二手车永远是“一车一况一价”的非标商品,挑选和查验格外重要;

彩蛋:各位天天刷自营车的诺粉,有没有想过“货到付款”的购车体验?我也觉得很玄幻,但考虑到不少客户是第一次买二手车,心里怕怕的也正常,所以我们愿意做个试点。
你如果看上某个异地分站的车,左右不敢远程下单,也没法跑去看车,那我就给你发到距离最近的分站,你带着家人再来看车就方便多了哈。
当然,我们也得结合车辆和手续的情况,看车子是否满足直接发运的条件,这些细节问题,到时候就直接跟销售同事沟通吧。

二手车做好无极限,诺诺也在一点点改进自己的不足,我们目标就是让大家不怕二手车,选车用车都可以方便+无脑,你真的没必要为了买台二手车把自己培养成专家,有那时间不如多陪陪家人,坑和雷交给我们去趟就好。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