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从省教育厅获悉,“十三五”期间,我省职业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近十五万人。尤其近两年,职业教育充分发挥“政校企”联动的新模式,跑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青海速度。
多项增长看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共有41所职业院校,其中高职院校8所,中职学校33所;在校生115731人,比“十二五”末增加20065人,增长21%;专任教师达到3978人,比“十二五”末增加444人,增长12.56%;全省职业院校占地面积达到445公顷,较“十二五”末增长2.7%;校舍面积211.7万平方米,比“十二五”末增长19%;固定资产总值57.16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26亿元,其中仪器设备总值18.19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283.8%。
结合青海区域经济特点和特色产业发展,职业教育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专业,打造优势特色专业,中高职学校共开设专业二百多个,涵盖了加工制造、石油化工、旅游服务、交通运输等专业大类。大力发展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新能源、健康养老等60个新兴专业。及时停招停办了不适应产业发展、就业质量不高的农机驾驶与维修等45个专业。

中专、大专能否继续提升学历?这是学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话题。我省打通职业院校升学通道,全面放开中职学生参加统一高考,实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完善人才培养渠道,加大中高职贯通培养力度,超过50%的全日制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学校学习。
“十三五”期间,为我省各行各业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近十五万人。实施职业教育“圆梦行动计划”,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学历教育一万多人。广泛开展农牧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农牧民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共计十四万多人次,助力脱贫攻坚,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相关链接】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刚刚落幕,职业教育迎来又一个春天。4月14日,前往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这是一所有近四十年办学历史的老职校,但在学校走一圈,一点都看不出来“老”。崭新的体育场上学生们奋力奔跑,设备先进的实践基地孕育着学生们获得技能大赛嘉奖的希望,穿着校服的学生们彬彬有礼,脸上洋溢着春天般的微笑。
王希明是名来自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大男孩,个头不高,圆圆的脸庞,说起话来有些腼腆。可别小看这名大男孩,他可是全省技能大赛化学仪表自动化项目一等奖的获得者。
2019年,王希明中考失利,和高中失之交臂。“从小我的动手能力就很强,家里的小东西坏了,我都可以修一修。中考差了5分,在家里人的支持下,我选择到职业学校继续学习。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开心快乐的,尤其是去年,获得全省一等奖后,让我信心倍增。”还有一年,王希明就要毕业了,他已经做好了毕业后继续上大专的打算。
“我的师傅就是通过单考单招考到了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有很多企业都抢着要他。”师带徒的模式,让17岁的小伙子心里有了榜样意识。如今,王希明也有两名小徒弟了。“今年全省职业大赛,我推荐我的徒弟上阵。”王希明讲着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化工仪表自动化项目中,主要考查的有气动薄膜控制阀门的调试,王希明回忆,他曾经在车间练习时,枯燥无趣到睡着的经历。“面对一个表,不停地调试到指定标度,我第一次调时,在车间整整待了3天。当成功的那一刻,我差点哭了,那种收获感是其他事情无法带给你的。”王希明的喜悦犹在。
后来,通过自己不断努力、不停练习,气动薄膜控制阀门调试的时间缩短到十多分钟,在2020年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他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真的太激动了,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他们和我一样开心。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才是永久的。”王希明带着他的两名徒弟在车间里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
在学校,像王希明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徐登智也有青春和职业教育的故事。他本是一名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学生,可在初三时,他就一心只想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读完初中后,就来到了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学习。
徐登智也多次在全省技能大赛上获奖。如今,他已经通过考试,要继续大专学历的学习。“有时候,妈妈会说,如果当时我好好考试就能上个好高中,去外地上大学。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决定,在我热情洋溢的青春里,做着我喜欢的事情,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父母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学历问题。“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我已经考上了大专,通过两年的学习,还可以专升本,或者参加高考,同样可以去上大学。”徐登智已经有了他的职业规划,就是在家乡乐都开一家4S店,犹如咖啡工厂一般的汽车维护小店。
据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就业部部长李润祥介绍,学校已形成了以机械、化工、电工电子、信息技术和三产专业为主的5大特色专业群,学科专业四十多个,其中电气运行与控制、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化学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在省内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很可观。中专毕业生就业率98.3%。从就业区域来看,90%以上毕业生在青海省内实现就业,主要就业地区在西宁市五区两县、海东市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德令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