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荫森之《七省记游》(潼关金陵之地天门咸丰)

同治庚午正月,合肥李相国奉 命督办贵州军务,时湖北提督郭子美松林军门及杨艺芳观察名宗濂,以书道李相意招荫森赴鄂。
遂于三月十二日由淮河(疑“运河”之误)驾小舟至京口。
镇江为东吴孙氏建都之地,所谓甕城也。
咸丰三年,粤匪据金陵,惟镇江南捍苏常,北顾淮扬,扼长江咽喉之地,冯提督子材守御之功最著。
登高西望,金、焦两点,对□□□□□□□□去□□□□焦山小住两日,□□松寥阁□,然庵□在君庐,皆在烟树缥缈之间,以守候轮船,不获重游,以罄其妙。
同年蒋鹤庄太守招饮,并往访沈中复观察,亦招饮。
维时轮船自上海来,即乘之以赴汉镇。
在舟中观金陵石城钟山,龙蟠虎踞,恍然于前明旧都畿辅之胜。
我 朝康熙初年,海寇郑成功由闽越上犯,围城月余,后因神策门一军破空而下,乃溃遁。
说者谓郑□□舍金陵为缓图,乘舟上溯荆襄,□□□□□□□□□□□□□自武汉而下也。
舍荆襄而图金陵,□□□□□□□□□□□□□陵,亦由神策门先登。
是 □□深仁厚泽,上格□天□□□左,以老其锋,而坐以待毙也。
未几,驶至芜湖,一登塔顶,回视平沙碧草,觉王敦垒暗,陆逊营荒。
惟蟂矶山下之水,直打城根,其风涛犹其余势也。
所过东西梁山,原属江中险要,不逾时而直泊安庆。
因思余阙守安庆时,全以小孤山为锁钥,至小孤失守,余犹累战,矢竭力尽,与城同尽。
今大观亭余阙墓,独擅一方名胜,而小孤山杰出江心,一空倚傍,真如孤臣介士,其品概超出一世,不可逼视也。
一转瞬间,已抵九江。
昔人谓“山从建业千峰出,江至浔阳九派分”是也。
据金陵上游,亦为天险,往时粤匪下窜,万艘蔽江而下,或谓陆公建瀛,多聚小舟,实以油薪,可烧而走也,惜陆公不能用耳。
过此而之赤壁,为汉昭烈及周瑜破曹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舟抵汉镇,时方午刻。
遂乘风破浪,直抵武昌,为湖北省垣。
次日禀谒李相,奉檄会同杨艺芳总办营务,部署征黔。
甫有头绪,而李相奉 廷寄,改派西征。
遵于三月二十四日由汉江溯流而上,十数日方至襄阳。
乃楚境地,方城为城,汉水为池,昔人论长江水势,谓荆襄□□□□□ ,金陵为尾,粤贼含荆襄而守金陵,其失策在此。
荆襄在三国时为必争之地,其山川之秀杰,风土之醇朴,令人向慕。
在襄阳各军料理粮械,住二十日,以其暇至隆中谒武侯象,其抱膝长吟处,松风谡谡,如闻子乔维山之笙。
三代以后,出处之正,惟武侯一人而已。
及在岘山,谒羊叔子庙,其高风亮节,令人概慕无穷,至于轻裘缓带,钤阁荡然,亦不殊武侯之纶巾羽扇也。
各军陆续齐集,至四月二十四日,由襄阳起程,李相督率诸部,取道新野、南阳、洛阳向潼关进发。
森率饷械督局所委员,并仁胜各军,别步走荆紫阁,向武关进发,以饷□各□舟行较便,使先由丹江回溯而上。
丹江在河陕之间,即尧不肖丹朱降居之丹水也。
水深不及二尺,清可见底,至荆关则水不能前进。
复由□□□行,过统岭关,走一条岭,二条岭,三四条岭,山路崎岖,不能乘马,止可步行,每走二十里,方过一条(疑遗漏二“岭”字),此晚即达武关,为入陕之间道。
环绕之门,高逾数丈,惟北门倚山,须扎山顶,以为犄角之势,使贼不得窥视城中虚实。
《易》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此是真险,有不假人力为可矣。
”过此新开岭,旧名绝路岭,亦是一夫当关之地。
由此抵龙驹寨,相传项王乌锥产此,故名。
使由寨取道兰田七盘,赴西安省城,不过六日可达。
而森约会去商南雒南,仍至潼关会齐。
于是率亲兵军二十余人,走八百里,过秦岭而走潼关,秦岭极高峻,其达潼关一路,可容一人,以数十人守之,则千军万马皆废矣。
同治四五年间,捻逆张总愚等出入关中,如入无人之境。
由抚陕者,未尝遣将以守之也,潼关北临大河,东、西、南三里,因凤凰山为城垒,加砖石于山顶上,仰者望之,如在云霄,盖其高不啻数十丈矣,利在守而不宜浪战。
昔安禄山反,哥舒翰守潼关,矢志坚守,不欲□战,而杨国忠促上催之,遂致明皇幸蜀。
前明孙傅庭失守潼关,而李自成长驱入燕,明社以倾。
则潼关系宗社,岂不钜哉。
在潼关住二十余日,奉李相谕,率亲兵马步兵各营,先由华阴渭南暂住。
华阴者,华山之阴也。
华山北向,与泰山、嵩山遥相拱揖,则山之阴,乃山之正面也。
《周书》谓:“归马于华山阳,放牛于桃林之野”,桃林寨,即潼关地,而商南雒南诸山,乃华山背后,其地多林,可以牧马,所谓山阳也。
华山有陈希夷先生睡像,希夷举进士不第,归隐华山,题“十年踪迹走红尘”一首,益自命为鸾凤。
其功名富贵,直腐鼠耳。
太华三峰,余只登其一。
以鞍马相催,遂匆匆就道,过华州经郭汾阳故里,马上寻绎《唐书》,深慨想乎其人。
功高震立,闻□□人之难,得二十骑即行。
祖墓为鱼朝恩而掘,自以为带兵日久,不能禁士卒残人墓。
此天之所以示谴,其度量见地,贤人君子,学道数十年者,何以过此。
至免胄而见回纥,何其感人以诚也。
过华州遂抵渭南,为寇莱公及张仁惠降生之地。
莱公奉真宗渡河,远近望见□□□(疑“御驾至”)踊跃欢呼,南渡以前,惟此为胜策。
即仁惠筑三受降城,威振匈奴,渭南之杰出者也。
渭南风俗殊朴,饮食起居,远不及江淮,吾乡赵倚楼曾为渭南尉,过此一程,遥见灞桥柳色,灞桥在长安城外,为古人送别之所。
一路策马,遂抵西安,路经骊山,有温泉焉,即向日之华清池也,池水可愈疟痢,同行者咸来沐浴。
抵西安后,遍览城垣,低回数武,慨然于周秦汉唐,建都于此,拥有二河山之固,所谓九州□□□□,高祖有意都河洛,因娄敬说,遂都关中。
宋太祖亦有都长安之志,以太宗苦谏而止,卒之受制于金人,夫谏固亦有不当从者矣。
先□徊匪,由甘肃窜陕西,闻大兵将至,复回窜甘肃,在潼时,李相遣右江镇总兵周盛传将数十营,搜剔北山窝匪,及散勇之乱者。
甫报数捷,在陕住未数日,李相即遵 朝命督师入卫畿疆。
乃于七月初七日由西安起节,仍由潼关渡大河,取道北行。
潼关对岸为中条山,许丁卯登潼关城楼,有“红叶晚萧萧”诗一首。
可以观其意致矣。
入山西之永济县,越两日至闻喜,谒裴赵□。
县东三十里有有牌坊二,其一曰: “熏高华夏”为裴晋公立;其二曰: “气壮山河”,为赵鼎立。
宰是县者,为林同年重人,颇朴实耐苦。
又越两日至四大天门,为韩侯下赵地,所谓“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辔”是也,凡一天门为一日程,其绝高处,坐马喘息,亦须安步前行,天门之西,为韩侯岭,当日高祖征豨凯还,遂至岭上,适吕后以韩侯之首函送行至,高祖命葬之。
闻土人云,韩侯威灵显著,庙签极有感应。
四天门中有关,为两山扼要之地。
过此以往井陉口,鼓行而东,乃达直隶境,所谓云燕十六州也。
正定府前为省垣,于清端公为巡抚时,实驻节此地,后改巡抚局总督后任,始隶保阳,即保定府也。
八月十二日抵省,李相于二十日赴天津,令森随节前往。
天津府城有南北运河,及海河环境,俗称海河也。
十二湾,其风景略似南州,近人《题海光寺》一绝云:“三津风物似南天,徙倚高楼思渺然;七十一沽秋水阔,夕阳争放打鱼船。
”进京口以山东烟台,奉天牛庄及天津大沽,为滨海险要之地,而京师为天下之根本,津沽尤为天下之门户。
森尝乘小舟,由海河至大沽北圹一带,纵览形胜。
当日僧忠亲王布置海口,有头道、二道、三道铁龙,并木符梅花桩,层层密布。
是以咸丰九年,夷人犯顺,火烧其船,诛俘其人,而我兵大捷。
其南北炮台,天然对峙,立将夷船沉击多号。
夷人受此大创,自林文忠公用兵粤海以来,未有如斯之克捷者也。
十年,端、肃已此用事,令僧王无庸在北圹设备,由为议和之地。
夷人由此上岸,崇洋马以五色彩呢,我军队却走,始有 文宗北幸热河之事。
忠臣义士所为深痛恨于二凶也。
夷人船坚炮利,然如鲸鱼,上岸则僵矣,使设地道以御火炮,设地网以陷马足,合群策群力以御之,岂真无策也哉,当事者以时事艰难,云、陕、甘边陲未靖,不欲以内地赤子,与彼族争一旦之命,津门夷案,将就完结。
直省已无兵事,是以请假南旋,于闰月初二日由天津起行。
行道保阳,与艺芳相别后,转入河间大道,往年数经泰山之侧,未尝一登。
时正清和,遂在泰安小住两日,乘竹兜上山。
至一天门,已登悬崖,道者云:同治四五年,捻匪扰乱,附近居民数万,避寇于此,群投碎石以击贼,贼不敢进,保全居民无数。
说者谓山灵之亦示异也。
再上至“孔子登临处”,去山根甫十里。
孔子当日登临,必跻其巅,所谓与颜子望见胥门白马者,岂子胥之精诚不没,时著灵异耶。
其上至二天门,下视府城,直在脚底,至御帐评(疑“坪”之误),宋真宗尝驻跸于此。
泉声汨汨,松风泠泠,游人至此,往往流连不能径去。
向上一转,有“五大夫松”焉。
《史记》谓封其松为“五大夫”,则知五大夫,秦时官名,不必其有五株也。
至岳庙后有悬崖大碑,未几至南天门,□□□□碧霞宫,庙中有玉碑,碧色,高有丈余,传闻贡自外国。
□纯庙封泰山作镇,再上至玉皇顶,乃最高处。
上有“没字碑”,旁有人题诗云,“携将五色生花笔,来补秦皇没字碑”。
唐杜审言《望岱》诗,有“岱宗夫如何”一首,此为泰山绝顶。
东有日观峰,尚在其下,登高回顾,漭漭一片,罡风甚紧,遂缓步而下,复至南天门石室歇宿。
三更时月色如昼,仰观天畔,如覩太古之初,且泉流与风声相应,虽鸾风之音,不是过也。
天明乘肩舆下山,盖往返将百里矣。
少读《史记》,适鲁观孔子□□□车服礼器,诸生以进习礼其家。
欲往曲阜,仰瞻庙林,以籍如司马迁所云。
次早遂策马往曲阜,去泰安仅百六十里,宿曲阜北门外旅舍。
明晨,先晤曲阜大令侯小巢田瀛。
传谕礼房,准备谒庙,徒步入庙,行九叩礼,时有三品执事官孔庆钟陪拜,同瞻庙宇,后至启圣殿,行礼毕,往拜衍圣公孔祥珂,其门首楹联云:“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诗书礼乐圣人家。
”系前明李东扬(疑“李东阳”之误)笔也。
圣公年甫二十一岁,是人颇有谦光。
午后谒孔林,有□□□在北门,至林有四里,皆老松老柏,过后坊二,石桥一,乃达林前。
□□□□夹以红墙,始达外城,林地相传百顷,皆孔氏子孙之坟墓也。
内城有享殿楷亭,端木氏手植也。
内城仅三墓,最后者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其东则泗水侯墓,南则述圣沂国公墓,稍西有享室三楹,乃于贡庐墓处也,日晡后,至旅次。
明旦复谒圣庙,庙前有陋井巷,复之以亭,又有石坊曰:“陋巷坊”。
庙东曰:“卓冠贤科”;庙西曰:“优入圣域”。
复至曲阜城上周览,盖所谓低回留之者,将两日焉,后至泰安,往返共五日。
驱车上道,一路风雪勾留,至冬月初□,始抵里门。
盖自春初,自吴而楚而秦而晋而燕,复继齐鲁以抵淮,计程一万有三千里,戎马驰驱,毫无建白,徒籍山川阅历,开拓心胸,窃自愧焉,惟是缕述情形,伏冀有以教我。

裴荫森之《七省记游》(潼关金陵之地天门咸丰)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