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变风景 江阴345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扩量提质

1月24日起,江阴发布推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系列发布,聚焦产业转型、科创江阴、工改、轨道交通建设、城市更新、民生实事、居民收入等方面,由们奔赴火热一线蹲点调研,记录广大干部群众的奋进脚步,用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个个奋斗的身影,铺展出日新月异的城乡发展新画卷,全面展现全市上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各项务实举措和创新思路,汇聚形成奋勇争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示范的强大合力。

今天推出第二篇:《“盆景”变“风景”!
江阴“345”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扩量提质》。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直以来,江阴把产业强市作为发展的核心动能,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统筹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345”现代产业体系,持续筑牢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根基。

盆景变风景 江阴345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扩量提质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新能源产业集群“领跑”

在江阴新能源产业的版图中,位于临港开发区的远景能源是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最近,这家企业拿下了总容量3.4GW的国际大颗粒风机项目订单,覆盖北非、中东和中亚地区,再次刷新了中国风电企业出海签订该类产品订单的记录。
立足科技创新,从大江之畔的江阴刮起的新能源之风,正强劲有力地吹向全球。
远景不仅源源不断地产出风电,还通过碳中和技术产业园生产风电装备、储能装备、氢能装备、动力电池等高端绿色能源装备和产品。
在距离风机车间的不远处,远景动力江阴智能零碳电池制造基地二期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预计在今年3月份完成机电工程的施工,随后进入设备调试阶段,确保在7月份正式量产。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娄益民说:“未来,远景江阴碳中和技术产业园还将对上下游企业形成集聚效应,形成高端新能源产业发展集群,创造千亿元级产值,培育绿色科技产业生态。

近年来,临港开发区加快构筑包括“1”个千亿级新材料特色产业、新能源和高端装备“2”个千亿级新兴产业以及节能环保、智能制造和现代物流等“3”个未来产业在内的临港“123”现代产业体系,其中,新能源产业已集聚涵盖“风、光、氢、储、动”五个领域的规上新能源企业27家。
推动企业向链条集聚,当前临港开发区正全力规划建设占地3.5平方公里的碳中和技术产业园和总面积1000亩的江阴临港氢能产业园,同时围绕项目做强支撑,去年落地的洪泰、新东方等总规模100亿元的临港新经济产业基金,为新兴产业抱团发展注入强大金融动力。

江阴临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邬海江说:“我们将举全开发区之力,为产业集群发展集聚土地、资源、能耗以及排放指标等要素,奋力打造在长三角地区特色鲜明、在全国领先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在江阴

产业集群可不是一处“风景独好”

产业集群“花开满园”

作为江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高新区生物医药创新港目前已有20多个项目意向进驻,将依托蛋白新药和生物疫苗产业集群,诊断试剂产业集群,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全力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医药产业的全产业链“智造”产业高地。
集成电路产业加速集群集聚,江阴市微电子产业园将力争到2025年,打造一个500亿级的全产业链专业园区......去年,江阴启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持续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40.3%,提升1.6个百分点,高新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产业示范基地。

下阶段,江阴将引导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加快强链、整合提效,聚焦风光氢储、先进封测、车船装备、中药颗粒和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引导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补链、壮大规模,引导五大未来产业有序建链、抢先布局。
开展大中小企业“携手行动”,支持大企业通过新上项目、智改数转、兼并重组,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在全市集成整合,形成互通融通的发展生态。
坚持“产业集聚+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各镇街(园区)立足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坚持差异化竞合、精准化发力,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特色明显、产业链集聚度高、核心功能突出、产业承载力强的特色产业园区。

手记:

“工业立市”的江阴,是实体经济和创新经济发展的标杆。
现在,时代吹响了新一轮创新升级的号角,江阴更要充分激活潜能,科学策谋、精准发力,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由量变走向质变,让江阴的产业更高端、创新更澎湃。

我们要看到,近年来,江阴一直坚持落实新发展理念,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但是,江阴以传统产业、重化工业、原材料加工为主的局面仍未改变,支柱产业仍然集中在冶金、纺织、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上。
这些产业基础是扎实的,但升级也是迫在眉睫的,我们要推动传统产业与时俱进,引导企业加快“智改数转”步伐,实施装备数字化换代、车间智能化升级、工厂网络化发展,让“老树发新芽”。

江阴想要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市”到“智造强市”的转变,首先要推动实现产业由集聚化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跃升,建设“345”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集聚更多体现在同一产业上下游企业,与相关服务业在空间上聚集一起,业务上联系密切,产业集群需要在此基础上强化不同产业相互配合,分工协作,不仅包括上下游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等,还包括基础设施、销售渠道、产业协会、专业培训、标准制定、信息供应等群体,进一步促进专业分工与融合发展。
我们要深入实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大力支持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处于全球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的龙头链主企业,形成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高效安全、生产绿色可持续、产业生态循环畅通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新时代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江阴样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