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山东纵队两个连队又一个排在坚守苏家崮时,与敌人反复冲杀,最后仅剩下三十多人全部抱敌投崖,与敌人同归于尽。”,翻阅一九八五年的《红旗》杂志第十七期,读到这一史实,作为参加那次战斗的幸存者,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众多英勇牺牲的先烈的无限怀念和敬仰。
“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 今年60岁的刘伟就出生在平邑县郑城镇苏家崮山下的兴源村,他1978年入伍,在军事训练中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入伍第二年被部队特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提拔为班长。期间多次立功受奖,因训练刻苦模范带头,在一次军事训练中造成受伤留下残疾,被评为六级伤残军人。
4年的军旅生涯,刘伟因伤退出现役,回到家乡,转业到县邮电局工作。刘伟退伍不退色,从营业员、分拣员、投递员到每个工作岗位,都满怀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个工作中。特别是干投递员的时候,天天骑着自行车驮着近百斤报纸邮件走村进户,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年年被单位评为优秀工作者。

他在乡村走乡串巷投递邮件时,经常看到农民千辛万苦种出的农产品,却卖不出去,面对农村、农民贫困落后的面貌,让出生在农村的自己精神感触很大,让刘伟一时陷入深深的矛盾中,当地的村民,面对祖辈给留下的农产品特产金银花、丹参、槐米等中药材,因信息、交通闭塞,造成丰产不丰收,产品卖不出去、销路不畅、积压现象严重。为了改变父老乡亲贫困落后的面貌,他经过多次思想斗争,做了一个大决定,毅然辞去公职回到老家再战“苏家崮”。
刘伟东凑西借、跑战友找同事筹集资金,1989年创建了郑城镇苏家崮中药材收购站,做起了当地的中药材金银花、丹参、槐米等品种的收购销售。万事开头难,顶着资金及经验严重不足的压力,一路走下来磕磕绊绊、谈何容易。骑着自行车像投递员一样走百村进千家万户,吆喝着去收购。加上不懂,没经验,收来的货又一时卖不出去。面对堆积如山的中药材,刘伟真的犯难了,因为这事还大病了一场,也打过退堂鼓的想法。
无奈之下,背上煎饼大葱去杭州找老战友求助,找到当地一家医药公司,经过多次上门推荐介绍,答应要100斤金银花做一下实验。听到天大的好消息,他热泪盈眶的二话没说,急匆匆地从杭州赶回老家,背起金银花坐汽车转火车,经过一天一夜又赶回到医药公司。杭州人被山东人诚信经营理念和刘伟这种“拼命三郎”的军人作风感动,当场表态要和刘伟长期合作,他所有收购的中药材,医药公司照单全收。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奋斗,于1998年创建的平邑县瑞康药业有限公司,年交税费一百多万元,招收本地贫困户一百人到公司来就业,当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受到老少兄弟爷们的高度赞扬。从2000年开始,历年来被郑城镇党委政府表彰为“先进功勋企业”“纳税明星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县人大代表”等几十种荣誉称号。2001年3月被平邑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先进私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2002年、2003年两次被平邑县委县政府授予“振兴平邑奖章”“纳税明星企业”。2003年被临沂市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沂蒙光彩之星”,同年当选为平邑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经济和名誉双丰收的背景下,致富不忘乡亲,安排十位社会残疾人到企业工作,彻底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多年来坚持到敬老院慰问老人,送油送面、送衣服、用博大的胸怀去温暖孤寡老人的心;到中小学结对子,资助贫困儿童完成学业。2011年当选为平邑县慈善总会理事、任期五年。随着企业越做越大,刘伟始终退伍不退色,保持一个革命军人艰苦奋斗的本色,不忘初心,始终认为一人富不算富,让乡亲们通过种植中药材,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才算实现一个退伍军人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