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过去了,原华成还离不开拐杖。
3月20日清晨,川东北达州市隧道穿越工地突现不明气体,中原油田普光应急救援中心作训办公室主任原华成率队出警。1100米长的隧道里黑咕隆咚,侦检中的原华成突然崴脚。他咬紧牙摸索前行,直到傍晚完成排险任务。那时,他的右脚踝已肿起一指高!
在大巴山深处,有一群来自中原大地的健儿。
他们既有宽肩膀,更有铁肩膀。
哪里有施工,哪里就有他们守望的雄姿!
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他们奔跑的身影!
2006年初夏,伴着普光气田建设的铿锵鼓点,普光应急救援中心应运而生。2006年隆冬,指战员在清溪一井井场鏖战14天,扑灭多起流淌火,成功制服井喷!
应急救援中心多数指战员的腿骨与常人不同——常年演练,磕磕碰碰,他们的腿骨上便留下一溜阴阴的小坑。
13年来,这支气田“近卫军”以保卫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矢志锻造中国应急救援排头兵,共出动人员33万人次,成功完成气田作业监护1.6万次。2018年,国家应急管理部将应急救援中心命名为“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普光队”。
普光气田投产10年,累计生产天然气513亿立方米、硫磺1555万吨,应急救援中心功不可没!
在巴蜀父老眼里,应急救援中心指战员是他们连心连肝的子弟兵。
巍巍的大巴山告诉你,应急救援中心指战员千折百回,勇毅逆行,把一腔腔壮阔大爱写满了大火现场——
2018年6月1日17时55分,川东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达州市“好一新”商场负一层冷库突发大火。应急救援中心党委书记马新文、副主任王庆银率49名指战员尽锐出战,领受了最艰巨的任务。
眼看火魔狞笑着吞噬琳琅满目的商品,指战员的心在滴血。
恶战前,他们成立临时党支部,组成“敢死队”。
“全体干部往前站!
”
“共产党员往前站!
”
“共青团员往前站!
”
“当了爹的往前站!
”
“结过婚的往前站!
”
火场能见度只有一拃远,温度却高达70摄氏度,指战员轮番发起强攻、近战。他们摸索着灭火、搜救、开凿排烟孔……隔着防火面具,他们的脸大片脱皮,头发、眉毛也打起了卷儿。饿了,他们吃火腿肠、面包。困得实在撑不住了,他们就躺在路边,和衣而眠。他们的战靴盛满汗水、污水、血水,许多人出现淹裆,痛痒锥心……
6天5夜里,他们冲锋207次,合力破拆房间180余间,灭火300余次,疏通通道600余米,疏散物资3000余件,保住商铺100余间。临近“好一新”商场的民居、市场寸土未焦,附近达州市一中的高考学子又迎来湛蓝天空。
滔滔的嘉陵江告诉你,当年普光应急救援中心热血男儿曾用指尖抒写了一个个霹雳重生奇迹——
2008年5月12日,巨震猝降蜀北,大地战栗,山河移位,应急救援中心64名指战员千里驰援。
绵竹市汉旺镇火锅店废墟上,21岁的独生子李东海双腿被预制板紧紧夹着,头顶斜搭着一块楼板。指战员生怕楼板垮下,不敢动用机械。他们给小李递去面包、牛奶,在他身下垫好棉褥。空间实在狭小,指战员只能跪着,用嘴咬着手电筒,用凿子一点点凿敲预制板。
天空飘起牛毛雨,大地仍在痉挛,在场医生建议立即对小李截肢。望着小伙子不甘的眼神,应急救援中心现场总指挥杨永钦下了死命令:“同志们,我们就是再累,也要保住小李的双腿!
”指战员在小李的头顶搭好雨蓬,侯鹏等6人冒着余震,45次轮替凿敲。28个小时后,李东海的双腿终于掏出了!
11天里,指战员在瓦砾中寻找,用爱心扫描生命的信号。他们唯恐动用机械对受困者造成二次伤害,就用手一点点清理废墟。锐石、瓦砾、钢筋、玻璃划破他们的手臂,铁钉扎穿他们的靴底……他们冒着300多次余震,成功救出6名被困者,刨出59具遗体!
2006年至今,普光应急救援中心出动人员3.3万人次,成功处置地震、火灾、水灾、楼房坍塌、化学品泄漏等险情1403起,营救被困群众89名,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先后获得“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中国石化优秀消防队”等殊荣,杨永钦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