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台炮台海拔182米,为东鸡冠山北堡垒的辅助阵地,是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军最后攻克的地方。因山上遗留有两门俄军残炮而被当地人称名为“两杆炮”。望台炮台是俄军在旅顺东部防线的前沿制高点,它可俯视全旅顺的市区和军港,因此,日军视其为打开旅顺大门的“钥匙”之一(另一把“钥匙”是西线的203高地)。
“两杆炮”的由来:这两杆炮原本装备在沙俄的军舰之上,为1899年俄国彼得堡奥卜霍夫军火工厂所铸造,射程约10干米。日俄战争中,俄国军舰被日军封锁在旅顺港内,有的已被击毁。而俄军在陆上的阵地防御又缺少重型武器,所以就把舰上的大炮拆下来,用2000名中国劳工历时半个月人拉肩打运到山上。
第二段文字最后一句——用2000名中国劳工历时半个月人拉肩打运到山上,此句严重失真。我曾查阅资料用图片证明此种说法完全是凭空想象的,是为了控诉异国战争的罪行激起民愤而编造的。

日俄战争旅顺争夺战拖炮的照片不少,有战争期间俄军往山上拖炮的,日军往前沿阵地拖炮的,战后日军缴获俄军的大炮从山上拖下来的。整个拖炮过程当中没有一个老百姓的身影,哪来的2000名中国劳工?另外,是2000名劳工同时拖一门炮,还是1000名劳工分别拖一门炮,这种不切实际的场面也能杜撰出来,想象力太丰富了。
从旅顺军港到望台炮台距离是多少?徒步慢走,有两个小时足够了吧。就是拖炮再困难,也不可能历时半个月人拉肩打运到山上。那每天拖炮走多远?当时战事非常吃紧,如此磨洋工贻误战机不要命了。
查阅资料可知,将舰炮卸下来运往山上参加陆战,不只是望台炮台那两杆炮,而是将一批舰炮卸下来,将炮座、炮杆分别安放在铁轱辘平板车上,用一百几十个水兵拖一门炮上山。一批炮全部拖上山也用不上半个月。需要说明的是,不用民工拖炮的原因涉及到费用问题。有人怀疑修堡垒都是强迫的,没有报酬的,真实的情况是一天一结账。1904年春节特别寒冷,民工坚决不出工,迫使俄军答应过年期间给三倍工资才出工。
研究历史要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相,不能为了控诉的需要而夹杂着一些虚假的东西。特别是搞现场直播的不能为了博人眼球,不假思索,瞪眼胡说。这样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且误导后人。
俄军水兵拖炮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