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来源:其实清明最早的时候是一个节气名称,后来变成纪念祖先、扫墓的节日,是和古时候的寒食节有关,春秋时期的晋文公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而1935年的中华民国政府将4月5日定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风俗:1、扫墓;2、踏青:3、放风筝;4、植树。
1、扫墓
![清明的来源和风俗 学类资讯 清明的来源和风俗 学类资讯](http://www.laqxx.cn/zb_users/upload/2024/07/20240722162740172163686018725.jpeg)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清明扫墓,是家人们对祖先的敬畏和思念,这个习俗流传已久。清明节扫墓都是上午出发,扫墓的时候,家人们需要要携带祭祀用品,比如:酒、水果、纸钱等物品,将祭祀物品放在先人的墓前,再将纸钱焚烧了,将先人的坟墓培上新土,最后叩头行礼拜祭即可。
2、踏青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一般清明节期间正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时候,所以,大家在扫完墓的时候,便会在田间乡野处游玩一下。
3、放风筝
放风筝也叫放纸鸢,在清明节的时候放风筝,也是大家所喜欢的一项活动,人们将风筝放到很高的时候,会拿剪刀将风筝线剪断,据说这样会给自己帯来好运,并且能够除病消灾。
4、植树
传说清明节植树是为了纪念神农氏,其实不是,清明节植树主要是因为清明节期间栽种树苗成活率高,所以清明节植树的习俗也就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