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是什么

清明节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插柳、放风筝等。清明节还有荡秋千的习俗,荡秋千不仅能够增进身体的健康,还能培养人们勇敢的精神。清明节前后大自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能够让人们的心态变得积极向上。

扫墓祭祖:清明节也被称为祭祖节,清明扫墓祭祀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植树:清明前后,降雨量增多,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有了清明植树的习惯。

放风筝:风筝又称“纸鸢”,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踏青: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候特点上都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拔河:拔河的运动起源于春秋后期,开始是在军队中盛行,当时叫“牵钩”、“钩强”,后来流传到民间,到唐朝时期开始称为“拔河”。

吃青团: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是清明节最有节日特色的食品。它是将一种清明节前后才有的艾草,打出汁拌进糯米粉里,然后做成团子,因为做出的团子呈碧绿色,所以取名青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