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远市发布《清远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通过3年集中攻坚,力争到2020年实现运输结构明显优化,发挥水运优势、提升铁路货物发送量、降低全社会公路货运分担率。
其中,清远力争到2020年水路货物运输量达到1.55亿吨,铁路货物发送量达到80万吨,较2017年分别增长约8%、16%;多式联运货运量较2017年增长约50%,重点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达到5万标箱,较2017年增长233%以上。
引导北江、连江沿岸大宗货物运输“宜水则水”

清远市位于北江中游,岸线资源丰富,境内通航水道347公里,其中北江干流166公里,连江181公里。近年来,随着清远内河通航条件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大宗货物选择水路运输,带来清远港口码头建设新一轮繁荣。根据市交通运输局的统计,全市已取得许可的港口码头由2012年前的只有1个发展到2019年的9个,目前还有在建和拟建码头4个,又有十余家企业、个人准备在“十三五”及今后一段较长时间投资建设港口。
港口建设市场快速发展,港口类型、数量日益增多,为清远打造内河“黄金水道”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此次《方案》规划,对全市港口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巩固和提升清远港作为大宗货物水路运输集散港的作用,并推进内河港口规模化、集约化建设,推进进港航道和公共锚地等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综合运输效率。与之相配套,清远规划加快落实北江、连江等航道扩能升级建设,至2020年全面建成北江干流及连江支流高等级航道网,全市高等级(三级以上)航道里程达166公里。
为鼓励大宗货物集疏港向水路和铁路转移,清远将从降费、管控两方面加强引导。一方面,鼓励各港口降低集装箱、煤炭、金属矿石、砂石、水泥等大宗货物港口作业费用。另一方面,加大柴油货车大宗货物集疏港运输管控力度,逐步限制70公里以上的集疏港货物采用公路运输,鼓励运输距离70公里及以下的集疏港货物采用铁路和水路运输。
此外,清远将总结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北江示范工程经验,引导北江、连江沿岸大宗货物运输宜水则水,推进水运业务发展;支持钢铁、水泥、汽车制造等大型工矿企业、大型物流园区、港口新建或改扩建集疏运铁路专用线,并发挥铁路运价对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运输的整体优势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铁路货运量。
念响“联字诀”,铁水联运船舶优先靠港
一般而言,水运、铁路均具有运量大、能耗低、成本低等优势,清远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升二者货运量增长的同时,更注重二者的优势结合。这次《方案》中,清远提出将对铁水联运船舶实施优先靠港政策,到2020年重点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快速发展,达到5万标箱,较2017年增长233%以上。
大幅度的联运增长预期,也意味着港口不只是通往水上运输的一扇窗口,更是成为地区的物流门户之一。按照规划,清远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将推动形成以清远港为主要集装箱集散港口中心的公铁水联运枢纽,提升多式联运比例,推动集装箱集疏港经公路向铁路、水路转移。
而以上也只是清远多式联运布局的其中一笔。清远多措并举,谋划从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强化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多式联运服务与装备标准化、深入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强多式联运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加快提升物流信息服务水平等多方面开展布局,力争到2020年,多式联运货运量要实现较2017年增长约50%。
有观察者认为,虽然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高效的货物运输组织方式而被大力提倡,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由于不同运输方式标准壁垒严重、物流企业对多式联运认知度不够、多式联运变分段运输等问题,多式联运容易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境。梳理此次《方案》,清远对于避开多式联运“雷区”也做了一定的谋划。
如,重点推进清远多式联运枢纽,源潭物流基地建设,加强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大力推广集装箱、托盘等标准化运载单元,加快标准化托盘应用及循环共用,提高供应链协同水平。推广应用大型转运吊装设备、驮背运输特种铁路车辆等专用装备,实现装卸设备和转运设备的无缝对接。为推动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提升信息服务,将重点推进顺丰铁联多式联运平台示范工程,整合铁路、公路、水路、海关等信息资源;加快完善铁水联运信息交换,推行“一单制”全程物流运输体系;促进政府部门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构建“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
着眼于市场主体,清远计划建立多式联运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成立清远市多式联运创新发展联盟。启动“源潭-平湖南”铁水联运项目等市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总结推广示范经验。同时鼓励各类物流平台开放数据接口,促进货源、车(船)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促进领域龙头企业合作强化货物综合信息服务,提高物流服务的智能化、透明化水平。
推进绿色配送,提升城市物流配送领域车辆电动化率
2020年1月1日,清远市第三部实体性地方法规——《清远市实施办法》将正式实施。当中细化了对机动车船排放污染防治、防控措施,引入科技手段执法内容,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为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且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方案》对物流配送和公路货运治理作了进一步明确。
为推进城市货运绿色发展,清远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城市配送企业探索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运输组织模式。同时,城市中心区逐步试点设立“绿色物流片区”,优化城市公路货运站场布局,引导货运站场向城市外围地区发展。以发展枢纽园区经济为导向,推进传统铁路货运场站向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现代物流园区转型发展,逐步改变中长距离用公路大规模转运货物的状况。
近年来广东省绿色交通发展迅速,新能源车辆稳步推广,但新能源货车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两地,清远等地市绿色交通还有待发展。而未来,在清远道路上“刷脸”的城市物流配送车辆、邮政快递车辆更多可能会是“新能源款”。《方案》提出,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鼓励清远市内每年更新或新增的城市物流配送车辆、邮政快递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逐步提升城市物流配送领域车辆电动化率。
对此,清远也将完善与之相应的配套。如探索在城市市区划定新能源物流车夜间专用停车区,鼓励分类支持新能源物流车使用,物流企业按照相关要求,可利用自有停车场建设集中充电站,并鼓励对外提供公共充电服务。
另外,清远还将继续强化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超限超载落实“一超四罚”,严格落实公路治超“黑名单”制度;引导督促行业、企业加快更新淘汰不合规车辆,促进标准化车型更新替代。推动货运组织模式创新,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新业态发展,探索“互联网+专线整合”、“互联网+共同配送”等新管理模式,支持大型货运物流企业、快递物流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见习】陈国飞
【作者】 陈国飞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