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在植物陪伴中得到疗愈

位于民治大道与民康路交会处,日门诊量可以达到1万人次,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等功能于一体的市属三级甲等儿童综合医院——深圳市第二儿童医院通过竣工验收,该院是深圳市最大的儿童医院,规模是深圳市儿童医院的2倍。

打造湾区一流儿童医疗中心 总床位数量为1500张

深圳市第二儿童医院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31万平方米,总床位数量为1500张。
医院定位为区域性中心医院,服务范围辐射深圳全市。
作为“十四五”卫生事业规划的重点项目,该院对标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将建成“研究型、智慧型儿童医院”,打造大湾区一流儿童医疗中心。

让儿童在植物陪伴中得到疗愈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该项目总投资26.8亿元,地上共16层,地下设3层停车场,停车位与病床数按1:1配置。
地上4座塔楼建筑,一高一低由一根轴线“背靠背”连接在一起。
同时,通过模块化及压低塔楼体量从而化解尺度的手法,将塔楼功能均匀分配在裙楼之上,在国内首创既独立又连接的单层四护理单元的院落式病房布局。

医疗主街作为该院“神经中枢”,贯穿每层,上下联通,将所有建筑功能进行了竖向与水平的串联。
交通流线简单明晰,医疗主街中同时增加轻松的等待空间,通过视觉上有趣的设计来缓解孩子们的压力。
庭院化设计可在建筑内部形成众多尺度宜人的阳光庭院,为门急诊、医技治疗、病房及手术室等区域提供了充裕的阳光、良好的通风条件和绿景环境,让患者、医护人员都能在明亮亲切的环境里接受治疗、投入工作。

医院设置1500个停车位,并利用场地高差形成双首层交通系统。
医院入口广场利用地面风雨廊,解决门诊就医车辆通行及落客问题;地下室则与地铁5号线民治站无缝接驳,引导公共交通出行病患进入医院。
此外,急救车辆和物流车辆各行其道,对就诊人员和车辆进行分导。

裙楼的外立面采用垂直绿化设计,由内侧滴灌给水,保持其生长。
超过25%的建筑立面被绿色覆盖,将近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绿色面积重新归还给城市。

构建儿童友好型医院 塔楼立面采用颜色渐变

深圳市正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构建,全力营造适宜儿童成长的和谐环境。
深圳市第二儿童医院发挥设计特色,诠释了儿童友好的核心理念,致力于为儿童打造一个既安全又充满关怀的医疗服务空间。

据悉,市第二儿童医院通过对场地土地的充分利用及护理单元的有效拆分,将塔楼控制在8层以内。
这样的设计不仅构建了一个尺度适宜的建筑群落,有效减轻了高层建筑可能给患者带来的疏远感,还通过鲜艳的立面颜色,成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并愿意走进这座医院。
在室内设计中,高度重视“尺度感”这个构筑儿童友好型空间的关键,按照儿童舒适尺度设计家具、窗台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医院的塔楼立面设计采用了从暖到冷八种颜色的渐变,不同的塔楼由不同色系进行搭配,间隔错位、色彩丰富、增加童趣。
对通风及晾晒功能进行表面艺术化处理,在形成亲切活泼的外观、为城市带来清新色彩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的使用需求。
室内设计的颜色主题则随着立面色彩的转变一起调整,并将外立面的颜色进行拓展,从外到内将色彩延续到室内的四个护理单元。

据了解,儿童在心理和情感上比成人更依赖于环境所带来的安全感。
尽管医院无法完全等同于家的温馨,建筑设计也无法直接干预医疗流程,但深圳市第二儿童医院的建设目标,是通过精心的色彩搭配和设计传递温情与关怀,作为促进其治疗与康复进程中的积极心理支撑。
该项目巧妙融合了自然元素、充沛的自然光照、流畅的就医流程与灵动的空间布局,旨在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活力洋溢、充满生机也更专业和人性化的康复天地。

今年3月,ARCHINA建筑中国公布2023年度建筑大奖TOP10榜单,市第二儿童医院荣登2023年度最佳医疗建筑TOP2,成为“设计理念、项目完成度、技术进步、绿色可持续以及舒适健康”角度建筑优秀项目案例之一。

采写:南都 潘莹瑜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