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全天候”的第一书记葛俊卫 扶贫路上使真劲(饶阳村里贫困户扶贫第一书记)

饶阳县留楚乡大邵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葛俊卫指导大棚蔬菜种植。

饶阳县留楚乡大邵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葛俊卫为贫困户送温暖。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通讯员 李彦芬 王万营 扈炜)只要群众有了困难,他就随时在线;村里的事儿他都记在心上;三年多的时间他成了村民眼中的“自己人”“老邻居”“老伙计”;他用真情、使真劲,把汗水与心血洒在了脱贫攻坚的路上。
他就是饶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主任科员,现任留楚乡大邵村驻村工作队长、党支部第一书记的葛俊卫。

饶阳:“全天候”的第一书记葛俊卫 扶贫路上使真劲(饶阳村里贫困户扶贫第一书记)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村民有困难随时在线的“老伙计”

2016年5月,按照饶阳县委统一安排,葛俊卫来到大邵村开展驻村扶贫攻坚工作,并兼任大邵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当时的村班子软弱涣散,以前的村支部书记因病不能正常履职,面对繁重的贫困村脱贫攻坚任务,班子成员又缺乏经验,村里的工作处于懈怠状态。

葛俊卫觉得:“要改变村民的看法,就要先改变自己。
融入不到群众中,就干不成营生。
”于是,他从到村里的第一天起,就把自己当成了大邵村的一员。
首先以建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为突破口,对村里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整顿。
然后,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对全村494户挨户的走访、摸排,白天入户,夜里开碰头会,研究下一步工作。
葛俊卫每天不停歇的在村里入户走访,让村民们逐渐从“脸生”变“脸熟”,被大家称为“全天候”的第一书记。
他与村班子成员共同研究制定的村脱贫规划、产业扶贫计划、村庄基础设施改善规划也成型了。

葛俊卫用心记录着村中详细的情况,哪家哪户叫什么名字,村里每个贫困户的情况都一清二楚。
村里哪个街巷下雨积水了,哪一段路该修了,哪一段的监控摄像头还没有实现全覆盖,村里建起来的光伏电站以后怎么维护,葛俊卫都记在了心上。
村民刘瑞品患上白血病,他帮着申请补助;一名青年在外务工期间突发脑溢血,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他偷偷资助了......只要群众有困难,葛俊卫总是随时在线。

年近五十岁的葛俊卫,常年患有肾病综合征,近两年,妻子又被查出肝病,孩子还在外读书。
驻村三年来,除了几次去外地医院买药,他一心扑在村里的工作上。
面对调回县城的机会,他都让给了年轻人,他的队员已经换了几茬人,而他始终坚守在第一线。

2016年至今,在3年多的时间,大邵村的村民们,见证了葛俊卫从一个“城里人”到“村里人”的转变。
刚入村时,他在村民眼里是县里派下来“镀金”的干部,如今,他成了村民身边的“自己人”“老邻居”“老伙计”。

葛俊卫谋划大邵村下一步发展。

葛俊卫实地了解“光伏发电”扶贫情况。

饶阳县留楚乡大邵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葛俊卫察看村中建设情况。

出实招、花心思为贫困户“保驾护航”

大邵村是传统农业村,缺乏产业基础,大部分村民收入依赖外出打零工,村集体收入薄弱,是脱贫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
葛俊卫发挥自身学的畜牧专业、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等优势,协调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相关专业人才,针对大邵村脱贫工作进行精准施策。
自2016年来,推动大邵村新建蔬菜葡萄大棚温室90个,带动80多个农户年均增收6000元。
先后6次组织县畜牧局技术人员到大邵村肉牛养殖场、养猪场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农民350余人次。

葛俊卫驻村工作首年就完成了一般贫困户脱贫任务,剩余的10户贫困户,全部是五保户和因病因残致贫的低保户,都属于“真贫困”“深度贫困”的弱势群体。
葛俊卫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用绣花“心思”,出实招一户一户地攻坚,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脱贫。

村民牛运芳,常年靠外出打零工为生,如今年逾七十,患有脑血栓,既是贫困户又是五保户,家里仅有的家具是一个破木板床。
葛俊卫为他修缮了房屋并购置家具,并陪同他去医院看病,办理慢性病卡;牛铁平是村里的五保户,过冬买不起取暖的煤,葛俊卫为他买了煤并购置电扇、藤椅、电暖风等设施,让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温暖过冬;葛俊卫还为牛运枣、赵长青、赵长春等4人办理了慢性病卡,为有残疾的贫困户办理了残疾证并争取了4架轮椅,为低保户到民政局咨询低保政策......

驻村更“助村”三年村貌变化大

在葛俊卫的带领下,大邵村的发展思路明晰了;村里的机耕路修缮了,渠道畅通了;村民家危房改造了,生活改善了,大邵村的面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三年来,葛俊卫带领全村新修水泥路2000平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带领村里新建了村委会,并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空调等新设备,新建村民活动广场2个,帮助110个农户完成了厕所革命;率先在全县实行了“肉牛养殖托管”“光伏发电”等新扶贫模式,先后为7户贫困户建立了光伏发电设施,与供电企业签订了20年的合作合同,当年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
为防止脱贫群众返贫,他为10户贫困户争取了“10+1+1000”诚信贷款项目(即企业每获得10万元贷款就要带动1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元);与县食品厂达成意向,建设“扶贫车间”,预计每户每月可以增收800-900元......

“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我就干什么”这是葛俊卫心里的话,也是他正在做的事。
葛俊卫知道,不管在常人眼中是多么的小事、琐碎事、不值一提的事,在贫困户眼里都是大事、难事、重要事,他把为困难群众办事看做是最光荣、最有意义的事。

那个县里派来驻村干部葛俊卫每天在村里忙前忙后、奔波劳碌,三年的时间头发白了多半,人也瘦了、腰也弯了。
村里的老百姓开玩笑的说:“现在的葛书记都不像是城里来的了,越来越像俺们村的人了。
”葛俊卫把这话当做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他说:“我是一个老百姓,从老百姓中来,还要回到老百姓中去。

每个年度,县里、乡里都想推荐葛俊卫为优秀第一书记、优秀工作队长,他都婉言谢绝了“把荣誉授给年轻的同志吧,这样更容易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
2019年9月,县里组织一批优秀的驻村挂职的第一书记做巡回演讲,交流经验,乡里又再三邀请葛俊卫参加,葛俊卫说:“扶贫经验我可以整理成材料供大家参考交流,人就不去了,村里的活多,脱不开身”。

葛俊卫在扶贫日记中这样写道:“田间地头问良策,贫困家中送温暖。
与民同心斩穷根,不换新颜誓不归!”葛俊卫以一名党员的奉献精神,表达着他对大邵村的热爱,诠释着职责和担当。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