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保理、造机器人……“最不务正业”煤机企业的锂电池项目开建了(重机锂电池转型亿元项目)

过去五年,在豫股的江湖里,林州重机简直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神迹”的背后,并非其主业多么突出,业绩多么亮眼。
盖因其转型方向的不断变换,而这种变换又与彼时的热点一脉相承:当保理业务受宠时,林州重机会杀入其中;当机器人概念火爆时,林州重机会及时出现;当航天技术大热时,林州重机更是不能缺席;当锂电池概念蹿红时,林州重机亦不能落后。

如今,林州重机已经开工的锂电池项目还能赶上锂电概念的船吗?

入保理、造机器人……“最不务正业”煤机企业的锂电池项目开建了(重机锂电池转型亿元项目)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林州重机锂电池项目开工

3月7日,林州重机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年产30亿瓦时动力锂电池项目建设已经开始。

虽然消息只有一句话,但这对于熟悉林州重机的投资者来说,却有着别样的意义——这意味着林州重机五年来的第N个转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2017年1月,林州重机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为19.43亿元投建年产30亿瓦时动力锂离子电池建设项目和“Sat STAR 天眼”星座项目。

林州重机称,年产30亿瓦时动力锂离子电池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22.08亿元,此次拟投入募集资金的16.77亿元,企业自筹5.31亿元。
本项目建设规将利用厂区原有的3幢厂房,其中2幢厂房改造为生产车间1、2,另1幢不进行改造作为材料或成品库房(不计入投资估算)。
占地面积60602平方米,建筑面积121203平方米。
购置相关工艺生产设备1639台/套。

根据当时林州重机发布的可行性报告,该锂电池项目建成投产后,生产期内第1年达产总设计能力的60%;第2年达产80%,第3年达产100%,以后均为100%。
生产期实现年平均销售收入459428.57万元(不含税)。
运营期平均利润总额为68789.22万元人民币。

对于该项目前景,林州重机表示,动力电池是技术核心的地位将长期存在,因此预计这一环节也将长久保持稳定的利润。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以及林州重机的转型

都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其实,如果回溯一下林州重机近年来的转型之路就会发现,这种“承诺不敢听、誓言不敢信”用在林州重机身上一样贴切。

自从2011年国内煤炭行业步入低谷,煤炭上游的煤机行业唇亡齿寒,亦进入寒冬,于是在低谷踟蹰数年之后,林州重机的转型被提上日程。

事实上,林州重机一开始转型的方向瞄准的是油气行业,2014年林州重机与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签订协议,高调转型进军煤层气产业。
其在2014年发布的近五年(2014—2018年)的战略转型规划纲要当中提出,在巩固好当前公司煤炭综采成套设备市场份额的同时,公司计划投资30亿~50亿元,先发展油服业务,再用油服业务带动油气装备业务的发展。
通过稳步转型,将公司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能源装备综合服务商的战略构想。

然而,事与愿违,仅仅一年之后,林州重机轰轰烈烈的进军油气产业之路即告夭折。
2015年12月林州重机董事会通过决议:终止实施“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项目”,将原投入该项目的5.1亿元,投入“商业保理项目”。

随后林州重机再发非公开发行预案,将转型方向定调:“供应链保理服务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

然而,仅仅三个月之后,林州重机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修订稿,调整募集资金至24.43亿元,新增“Sat STAR天眼星座项目”。

而三个月前刚刚宣布的“供应链保理服务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胎死腹中,转为投资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

换言之,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4月之间,林州重机的转型方向已经三易其稿。

尽管我们无法了解在这几个月里林州重机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从一个小案例,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2012年曾对林州重机董事长郭现生进行过专访,当时郭老板力推过煤炭坑道救生舱项目,简而言之就是一旦井下发生危险,矿工可以迅速进入救生舱得以脱险。
对此当时河南省一家煤炭上市公司的高管曾笑言不看好:像瓦斯爆炸是一瞬间的事,工人哪有时间往救生舱里跑?不过随后该项目还是顺利实施,只不过最终的结局是市场并不认可。

产能过剩之际 林州重机才来 是要追的热点 还是错过的那几年?

话扯远了,继续回到林州重机转型上来。
事实上,林州重机几乎“梭哈”的锂电池项目,目前整个行业正处于过剩的状态。

自2014年年底新能源车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动力电池行业顺势乘风而起,2015年以来,包括国轩高科、比亚迪、成飞集成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募集资金用于锂电池项目投资。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国内动力电池总产能135GWh,有效产能110GWh。
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在2017年均接近80万辆,与2016年相比增幅达50%。
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36.4GWh,这也就表示,动力电池的全国产能利用率只有40%。

也就是说,林州重机正在建设的锂电池项目,如今已经陷入产能过剩的局面,并且相较于2016年电池配套企业全国150多家,而如今不到100家。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认为,接下来淘汰的速度会更快。
“到2020年,九成以上的动力电池企业将被淘汰。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三年,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现象仍将存在。

那么具体到林州重机,按照过去几年其走不通就换的思路,锂电池项目还会继续做下去吗?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