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养护和更新景观桃树

杨海兵

0 引言

桃是一种属于玫瑰科属的小型落叶树种,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其结的果子多汁,既能生吃,也能制成蜜饯,在旅游景点中主要是栽培花卉。
根据我国的种植历史,该品种的种植地域广泛,主要种植于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北京、陕西、山西、甘肃、河南。
主要为观花类,果实、核仁均可食用,多数是果实作为水果的落叶小乔木,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水果之一,其较重要的栽培变种有油桃、蟠桃、寿星桃、白碧桃等。

如何有效地养护和更新景观桃树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 生态特征

桃树拉丁学名:Prunuspersica;英文名:Peach;科属名:蔷薇科桃亚属。
原产地为中国,现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
该树种为落叶型小型树种,高 3~6m,有的可达到8m,具有开放的树冠。
棕红色或棕绿色的幼苗。
单叶,互生型,卵状或卵状披针或卵圆形披针,尖端狭小,锋利,叶片 8~12cm,宽度 3~4cm,两侧光秃秃的,下部的叶腋部有鬃毛;花单性,有第一个叶片,几乎没有茎;柱状,具钟状花序,具短茸毛;花瓣通常为淡粉色,呈倒卵或长方形;果实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5~7cm,被短小的绒毛覆盖,浅白色,青绿色,盛夏时成熟;其果实呈粉色,肉质肥大,多汁,香气浓郁,有甜酸感。
核呈扁平的心状,非常坚硬。
一般花期在 3—5月,园林培育种可通过人工方式控制其花期。

2 岭南地区日常养护管理技术要领

“桃花涧”是一座中国风格的写意型花园,坐落在白云山景区的北边,建于 1960年,是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建造的。
1999年、2012年景区先后对桃花涧园区进行了整体地形地势的扩建、改造,全园占地近6万 m 2 ,园内现种植有绯桃、白碧桃、蟠桃及寿带桃等多个品种的桃树近 3000株。
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

2.1 土壤管理要求

桃花涧改造后的园区土壤基本满足桃树生长所需的微酸性要求,从桃花涧上门进入即可俯览整个园区,春天的桃花涧是一座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的大花园。
日常管理一般要注意以下要点。

(1)深翻。
对于桃园来说,在土质较硬的地方可以在行与行之间作 60cm 深的耕耘,并配合施用有机肥以改善土质。
桃园多沙砾,还需将沙砾挖出并配以化肥。
耕耘在获得连续丰收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2)秋耕。
在秋收前和秋收后,配合施用有机肥料达到 20~30cm 的深度。

(3)套种。
可以在桃园内种植豆类,瓜类,草莓,花生等。
除此之外,还能种植一些像是毛叶苕子、苜蓿这样的绿肥。
不管种植什么植物一定要有足够的空间,要做好浇水和浇水的工作,要做好耕耘和除草的工作。

2.2 水、肥管理

2.2.1 桃生长所需养分的初步研究

在三大元素中,N 和 K 是最主要的养分需求,P 需求很小。
桃枝条具有高的生长量和对 N 的敏感性,因此在幼龄阶段应适度地调控 N 的施用。
对氮的需求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缺氮会导致幼苗的生长率低,枝条变窄变短,从而导致幼苗的开花和幼苗的耐寒性降低。
桃对钾素的需求比较多,钾素丰富时,果实硕大,含糖高,钾素不足时,果实矮小,畸形,早熟,叶片卷缩,呈灰绿 。

2.2.2 施肥量

桃花涧根据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树势、不同的产量、不同的土壤肥力、不同的肥料性质、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肥效、不同的氮磷钾配比、不同的品种,一般每年对所有桃树施肥 3~4次,主要用花生麸、茶麸以及复合肥混合施用,比例大概为 4 : 3 :3。

2.2.3 施肥时期和方法

一般可采用放射沟或条状沟施,也可穴施,一般开4个穴为宜,深约 30cm,平均一棵树 2kg肥料。
最后一次施肥不要晚于 9月上旬,每次间隔 35~45d。

(1)在发芽之前的 1~2个星期,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开始发芽。
在施氮量方面,主要是为了加快根、枝的发育,以确保成花授粉,增加坐果率。

(2)在花期结束后 1~2个星期进行施肥,可以加快枝条的发育,增加果实的发育,降低落果率。
施的主要肥料是速效氮。

(3)在硬核时期追肥,通常在 6月上旬进行。
这一次的施肥可以加快胚胎和核的发育,加快萌发和分化,加快果实的膨大,为下一次的挂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施肥时应注意 N、P、K 的配合。

2.2.4 淋水养护

桃树喜光和通风良好的环境,好肥怕涝,较耐寒。
梅花浇水一定要及时、适量。
遵循不干不浇,浇必浇透,切忌过湿,以土壤湿润为宜。
过湿或过干都会影响根系生长,易引起落叶和花芽发育不良 。

虽然桃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但是从种子发芽到果子成熟都需要大量的水分。
在种子萌发前开花后及种子萌发后应及时浇水。
秋天通常不浇水,冬季初期要保证足够的水量,并加大浇灌力度。
此外一整年都要确保萌芽水、封冻水、结合追肥后的灌溉,在炎热的时候要及时的灌溉,在雨水的时候要注意排水。
同时开花期要略增水量,盛花期要控制水分以延长花期 。

2.3 整形修剪

2.3.1 景观树木常见的树形

桃树作为景观树常保留自然形状,低龄树修剪应遵循“强枝少剪”的原则。

(1)自然开心型。
三根主要枝条在树冠上错开分布,三根主要枝条的伸展角度为 30毅~45毅。
每个主枝条有 2~3条侧枝;全株张角 60毅~70毅,主枝数量较少,侧枝较多,主枝间隔较宽,主枝生长周期较短,整株率较低,果实较大,产量较高。
修剪时离地 60~80cm,随意保留3~5根,每个根 3~5根,让它往前长,逐渐修剪,去掉花芽,使它变成“自然开心”的形状。

(2)改进的杯形型。
从杯形型转化而来,与杯形型相同,在三主枝的底部相邻。
其后整枝,一般为二叉状,主枝条向外伸展 45毅~55毅。
修剪后的主枝间距在 80~100cm 形成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2.3.2 修剪方法

(1)修枝。
修剪树枝被称为修枝。
一种多年生枝条的缩短被称为折断,对剪接部位的分枝有一定的促进效果。
修剪从根部全部抽出的树枝,对花芽的分化,花果的生长及发育都有促进作用。
通常疏除过密过弱枝,也可以用来平衡树势,调节枝条数量。
对于瘦弱的纤细枝、交叉枝、重叠枝、密集枝及枯死枝等应从基部剪除。

(2)抹芽。
在生长过程中,将枝条顶端的嫩叶修剪掉,称为“抹芽”,也被称为“切心”。
成形树的修剪先抹芽,后修剪。
春夏之交应及早抹除生长过密、位置不当的芽,可提高萌发饱满度,利于成花。
通常用来抑制枝条间的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的枝条生长。

在桃树生长过程中,新梢长到 15cm 左右时,为了节约养分,并促使枝条占据剩余的空间,也要除去多余的嫩芽,通常从 4月中旬起。
在 7月和 8月摘心是为了阻止它的成长,促进花芽分化。

(3)冬天的修枝。
依据品种特点、树龄、树势等因素进行。
在进入老龄阶段时,树木的生命力会减弱,果实枝的保留长度也会随之减少。
无用的多余枝条除去。
在有空隙的地方应该把那些无用的树枝培育成一群,冬季修剪的时候只留下 20~30cm 的长度,那些无用的树枝也可以培育成主枝和侧枝作为再生的中坚枝。

2.3.3 枝组的修剪

在修剪时要注意栽培和使用两个方面。
在冠层边缘较大的分枝上应加强对分枝的修剪,并应重视分枝和分枝的取向,以保持分枝的卷曲。
在冠层内对大中型枝组的作用减弱,但对基层的恢复作用增强,对弱化的小枝进行疏理。

2.4 桃树的更新复壮

桃树在更新过程中抽生的徒长枝是更新树冠、复壮树势的基础,切不可轻易疏除;要冬夏结合,及时培养利用。
对桃树进行更新复壮必须掌握的技术要领如下。

2.4.1 修剪时间

每年的桃树落叶后的 11月中旬至明年的 2月上中旬进行修剪。
一般来说,老年树和衰弱树应早修剪;幼年树及生长过旺的可适当迟剪。
冬剪时对选准的延长枝短截。

2.4.2 促进桃树更新复壮的修剪方式方法

修剪是整形理枝合理剪留的简称。
生长健壮、位置合适,准备作主侧枝的徒长枝,夏剪时先进行摘心,促发副梢;生长中后期对所发副枝进行疏间、选留、摘心,促其加粗生长,并择其生长健壮、角度适宜的副梢培养为延长枝。
冬季修剪还包括清园,主要剪除病虫枯枝、清除扎草、果袋等残留物,降低病虫越冬基数,并疏除竞争枝 。

对桃树合理的修剪能使幼树尽快成形,使成年树生长健壮,保持生长和结果的平衡;能使衰弱树恢复生长延长有效的结果年限。

(1)主侧枝的修剪。
主侧枝的培养、调整必须掌握分布合理,使其逐年粗壮达到应有的复盖率,同时不断提高承受枝叶和果实的重压。
通过冬季修剪必须调整主侧枝间的从属关系,不断调节主侧枝的着生角度,应用换枝变位改变延长枝的枝势及主侧枝的腰部和梢部的角度,从而达到主侧枝各占一方,各主侧枝间的势力相对一致,形成良好的通风透光格局。
主侧枝的分布必须株距不交叉、不重叠,株距大枝通过冬剪相互避让互不影响,行距间应有光路,至少行间有 0.5m 的空间,切实达到通风透光,形成操作方便,枝叶、果实良好生长条件。

(2)枝组的培养及更新。
枝组是果实生产的基本单位,枝组的培养和及时更新复壮是贯穿于桃树一身,因此每年冬季修剪应该注重于枝组的不断更新修剪,使枝组内抽生足够的中长果枝,为连年丰产优质提供根本条件。
枝组的培养方法有先放后缩法和先截后放法两种。
枝组的着重及大小必须因树而宜,因部位而宜。
一般来说,枝组应分布在主侧枝的两侧,着重状态应水平及斜生,主侧枝的背上应留中小型的枝组,高度不超过 0.4m,中下部位、空间大的适当安排较大型的枝组。
整棵树的枝组应各类枝组相互搭配,枝组也不能交叉、重叠。
通过合理的回缩、短截、长放等方法的运用使枝组保持各占一处、错落有致。
经过冬剪使其树体各部生长相对平衡,促进整棵树生长和结果的平衡,为获得优质果奠定基础。

(3)结果枝的修剪。
结果枝剪留要按照树的生长势、各类果枝的分布状态进行剪截。
结果枝的长、中、短标志结果的性能和果子质量有相对的差异。
上海郊区的品种大多以长果枝为好的结果对象,其次是中、短果枝。
结果枝中的长果枝应留在枝组的侧边、斜生状态为好,背上或直立的长果枝少留,树冠上部徒长性结果枝坚决不留,以免造成徒长扰乱树势影响光照。

对于初见果实的树木以及生长过于旺盛,难以结出果实的树木可以采取疏剪、长放的方式进行枝条的轻收缩减少修剪,多留下果实的枝条,这样可以起到缓解树势,增加果实的能力。
成熟期树木要采取长、放、短相结合的方式,通常对长果枝进行修剪,将顶端不饱满的部分修剪掉 1/4~1/3。
中等果实的枝条尽量延长,需要留下的短果实的枝条决不修剪。
对年龄大、体弱的树木要采取少量、多剪、多剪的措施以减少果实数量,同时要加大枝条的更新力度以促使树木的生长。
总之通过修剪,使树冠各部果枝分布均匀,稀密有度,各果枝间不密挤、不交叉,各类果枝合理搭配,即保证结果又能抽生良好的长中果枝,达到生长和结果的基本平稳 。

3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尽管桃树具有很高的抗病力,但是这种病害经常出现在开花前后和果实后,甚至会影响到花朵的萌芽导致落花,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
桃树对除草剂比较敏感,有些除草剂具有较高的渗透、吸收能力,极易引起药害,不宜施用。

(1)主要害虫为红蜘蛛、白背飞虱及蓟马为害。
克螨特、杀扑磷和氯菊酯、烯啶虫胺等都是较常见的药物。

(2)黑斑棕毛卷毛毛虫,又名蛀心虫,以其幼虫钻进水果内部啃食水果,造成水果脱落或丧失可吃性。
处理时要注重对病害的水果进行采收,并将其埋入地下,利用黑灯进行诱捕;喷洒 90% 敌百虫灭菌液。

(3)红斑病。
以叶子为害为主,为霉菌所致,刚被侵染时叶子上出现细小的黄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病斑,病斑中心呈深红色,病斑外围呈暗红色。
结果表明,该品种叶片脱落,导致其叶片脱落,从而降低了其产量和质量。

4 结语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对植株进行养护和管理,对植株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的养护可以保证桃树花繁叶茂,适时的修剪、水肥管理可以使桃树可持续健壮成长。
总之对桃树的日常养护必须结合当地的小气候,要做好日照、土壤、水肥管理、修剪和病虫害的全方位管理,及时掌握好开花的时机。
在施用杀虫剂时应严禁施用毒性大、残留时间较长的杀虫剂;可以使用的杀虫剂,不得在水果成熟时使用;要做好园林绿化工作,尽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控制方面,以农业为主,适宜应用植物源杀虫剂。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