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齐声唤贤原创“知识摇篮”系列:“且”的组词4音(修正稿)(载文今音史记西羌人名)

且 1.qiě。
1)含义。
(1)暂时;得过且过:姑且(暂时、暂且;暂且如此)、且当(该当)、且道(试想,试问)、且慢(暂且慢着)、且自(暂且;只管)。
(2)尚且:且然(亦将如此;尚且如此)、且使(假使;倘若)、且喜(可喜;幸喜)、且则(同“姑且”“权且”)。
(3)连词,又;并:并且、而且、既高且大。
如:且夫(况且;且可;暂且可)、有耻且格(人知耻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
(4)将、近:用于文言文。
旦暮且下。
(5)同“驵”。
烦且(骏马)。
2)官职名。
笔且齐(蒙语"必阇赤"的音,元代司文书之官)。
3)姓。
《姓苑》载:“高阳氏臣且鸠氏之后。
望出渭阳。
”《中华姓氏源流通谱·黄芾四妃嫫母氏次子禺阳之系》载:“颛顼,黄帝二代禺阳之裔曰禺号者,生子3人,长曰禺京、次曰倕梁,季曰儋人……倕梁生番禺,番禺主舟楫,生奚仲,奚仲生吉光,主车,封于薛,十二世仲虺,为汤左相,其裔祖己7世孙成,始迁于挚,有女归周,是生文王,逮武王复封于薛,薛之为国,历3代64世,被楚灭后,出现,蘖氏、薛氏、且氏等。
”今四川大邑、江苏南通、山西太原、临汾等地分有布。
且姓名人有:吴国有大夫且姚;东汉有西域都护府所辖诸国之一的莎车国宰相且运;唐高祖时有渭州刺史且洛生;宋代的德化知县且谨修;以后一各代略。
4)国名。
(1)且弥 汉代西域国名。
有东﹑西两且弥,其后合为一国。
治天山东于大谷。
(2)且末。
汉西域36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
都城在且末城(在今新疆且末县西南)。
5)地名。
(1)且:中国历史地名即翟柤。
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
(2)且如。
《墨子·非攻中》载,西汉置,属代郡,为中部都尉治。
治所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土城子。
(3)热莫且,西藏古地名。
(4)且于。
A.在春秋时莒邑。
B.在今山东莒县北。
《左传》有载。
杜预注:“且于,莒邑。
”(5)龙沮城。
A.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
《元和志》(卷11):“朐山县:龙且故城在县南六十里。
”B.在今山东无棣县北二十里。

2.cú.。
1)出;往;到;过去。
《集韵》《韵会》《正韵》称,且,从租切。
与“徂(cú)”同。
《诗经·郑风·溱洧》:“士曰即且。
”陆德明注:“且,音徂,往也。
”2)通“粗”。
《汉语大词典》引用古籍称:“且苴之屨(jù),粗麻制的鞋。

3 jū。
1)含义。
(1)多的样子。
《诗经·大雅·韩奕》:“笾豆源远流长。
有且。
”郑玄注:“且,盛多貌。
”(2)长久,如:长且(源远流长。
老子《道德经》云:“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3)农历六月的别称。
《尔雅·释天》:“六月为且。
”《辞海》有此注释。
如:极且月。
(4)敬慎的样子:“有萋有且”。
(5)古同“趄”:趑趄①。
2)姓。
(1)源自于新疆回族。
(2)〔清〕张澍《姓氏寻源(二十一)马》:“且氏,当为‘苴’姓所改,宜音‘沮(jù)’。
”3)人名。
《韩非子·外储说》有范且。
王先慎《集解》引顾广圻曰:“范且,范雎也,且、雎同字;”钱大昕《通鉴注辨正》云:“考武梁祠画像作范且,且与雎同字,宜从且不从目,注读为虽,失之甚矣。
”《辞海》:“范雎(jū),亦作“范且”,或误读‘范睢sui’。
”王秀良 蔡蘊琦在《海南日報》(2013年12月1日)载文《南师大赵生群等9教授耗时8年为<史记>勘误:“范睢”应叫“范雎”》。
于智荣在《咬文嚼字》(2001年第3期)载文《龙且与郦食其》,文中称:“〔刘宋〕裴驷《史记集解》引韦昭注:‘且:音子闾反。
’《史记•刺客列传》所载荆轲行刺秦王的故事,均记有秦王御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之事。
二书中之‘且’字,(元)吴师道和〔唐〕司马贞分别注为‘即于反’和‘即馀反’。
而中古这种‘子余反’‘子阊反’‘即于反’‘即馀反’的读音,发展到普通话中皆‘jū’读音。
”古人名用字‘且’,古籍中常与‘雎’字互为异文,更可证‘且’应读‘jū’音。
战国时魏人有唐且、范雎,而古籍‘唐且’又作‘唐雎’,‘范雎’又作‘范且(见《现代汉语词典》举例)’。
”还有:春秋宋国的渔人豫且〔(《庄子·外物》作“神话余且”)陆德明释文:“余,音‘预’;‘且’,子餘反。
”注:今‘余且’的‘余’,不可作繁体字‘餘’〕、战国时楚国的骁将龙且、战国楚怀王时期贵族大臣昭且、战国时齐国没落贵族、因战功官致司马的司马穰苴,荆轲谋刺秦王之时的侍医夏无且、战国时期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安陵国的谋士唐雎等。
4)地名。
且兰。
《辞海》载,汉代西南地区之小国,在今贵州都匀、福泉等带。

陕西齐声唤贤原创“知识摇篮”系列:“且”的组词4音(修正稿)(载文今音史记西羌人名)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4.jiě。
1)九且。
(1)复姓。
〔南宋〕郑樵著《通志氏·族略(十三)》收有复姓“九且(jiě)”。
(2)闽南华安县高安镇有九且山庄(此地名读音待考)。
2)彡且,亦作“彡姐”。
shǎn jiě。
《姓氏考略》载注:“《汉书》,‘(汉时)陇西羌彡且’,以部为姓。
师古注。
‘今西羌尚有此姓’。
且,音‘紫’。
今音为‘shǎn jiě’。
《汉书·冯奉世传》云:汉元帝永光三年(前42),“西羌彡姐旁种反”。
唐人颜师古注曰:“彡,音所廉反,又音先廉反,姐音紫。
今西羌尚有此姓,而彡音先冉反。
”《集韵·琰韵》曰:“彡,羌姓,汉有西羌为彡姐。
”南宋郑樵《通志·氏族五(卷二十九)》云:“彡且,姓,彡音陕,且音子且反。
”唐有关西节度使彡且復(复)复,弟彡且震贲。
”《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也载。
潘建荣在《牡丹》(2010年7月3日)载文《菏泽“彡且”xian姓探源》,写道:“牡丹区高庄镇高庄村有‘彡且’姓。
全国“彡且”姓约有万人,应均源于唐代左金吾大将军“彡且”復或其家族。
……高庄镇村的(“彡”在上,“且”在下)姓,尽管今天已经改为“冼(xian)”姓,但探其根源,似仍应为唐代之‘彡且(shǎn jiě)’”。

5.zǔ。
旧音。
同“祖”。
甲骨文、金文用作“祖先”的“祖”。
后来才有“示”字旁。

举例:

①辨例:《现汉》只有“jū”“qiě”二音,《辞海》依据典籍还保留有“cú”的音义。
古籍中的“zǔ”音同“祖”之说,已经淘汰。
另外,还有典籍的地名读“jū”说,从上述可悉,也不准确,大多数是读“qiě”的。
建言采信《现汉》观点。

②误例:1.“范且”误读: 1)《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十五年》“范睢”条目下,胡三省注云:“睢,音虽。
”2)司马迁《史记》将“范雎”误为“范雎(sui)”。

2.“龙且”误读:1)于智荣在《咬文嚼字》上文中称:“2000年8月28日晚,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在介绍中国姓氏龙姓历代名人时,节目主持人将‘龙且’读为lóng qiè。
‘且’作为古人名用字今音应读jū (居)。
”2)《语文建设》(2001年第9期)载文《古代人名中的这个字该怎样读? 》,写道:“秦末大将‘龙且’读为‘long qie’,当属误读。
作为古人名用字的‘且’今音应读‘ju’,这可从古今音注及‘且’与‘雎’异文情况及学者论述中得到证明。
”3)云山在《语文学习》杂志(1990年第4期)载文《注意姓氏的读法》,写道:“如有人将龙且读为lóng qiè。
”3.王良瑛在《人民文学》(2022年第10期)载文《错行(节选)》,称:“西楚霸王项羽手下名将叫龙且,其‘且’读作“jū”。
一个叫欧阳一且的,因把‘龙且’读作‘lóng qiè’,人名取笑他称‘且(qiè)先生’。

3.《姑苏》(2013年6月3日)载文《片花刘诗诗在新剧《步步惊情》中曝口误:“沮丧”误读成“且(qiè)丧”》,称:“事后,刘诗诗在微博表示是口误造成,会纠正。

4.“且兰”误注:便民查询网·在线组词等新兴媒体在360安全浏览,将“且兰”误注为“qiè lán”。

5.“极且月”误注读音:

新兴媒体在360安全浏览的帖子,除过百度汉语(2023年5月22日)的传文,将“极且月”的“且”注音“jū”外,其他的,如:360百科、便民查询网·在线组词、360国学(2024年4月3日)、查字典(2023年12月16日)、汉典(2020年9月10日)、汉语词典(2024年4月8日)、多特汉语字典网(2022年10月3日),均误注为“qi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