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代宗教建筑之伊斯兰教建筑

伊斯兰教作为外来的一大宗教,其传入上海在元代,原因是进驻华亭的元军中国有色目人。
色目官兵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后来松江府有色人定居下来,就在松江建了今上海地区的第一座清真寺,名字叫“松江清真寺”。
这座教寺可以说是伊斯兰教传入上海的最早实物证明。

上海的伊斯兰教在近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清真寺明显增多。
不少清真寺设于石库门和民居里弄内,比较简陋,逐步扩建,布局不统一。

古代上海仅有3座清真寺,大部分清真寺都修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清真寺有福佑路清真寺(1870年始建)、沪西清真寺(1890)、小桃园清真寺(1917)、小桃园清真女寺(1933)等。

上海近代宗教建筑之伊斯兰教建筑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1福佑路清真寺|黄浦区

位于福佑路378号的福佑路清真寺原名“穿心街礼拜堂”,俗称“北寺”,是近代上海的伊斯兰教中心,大殿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1879年重建。
二殿建于1899年,三殿建于1905年,沿街大门及建于1936年改建。
大殿为中国传统的殿堂式,面阔五间,木结构,粱枋有镂空雕花,双坡硬山屋面,砖望板;占地1052平方米,建筑面积1520平方米。

清宣统二年书法家何维朴题写清“清真寺”

望月楼

大殿

二殿

三殿

清真寺内壁“瑟兰”问候语经文砖雕

具有新式里弄风格清真寺门厅

02 沪西清真寺|普陀区

原名药水弄清真寺。
1990年7月,在药水弄旧区改造中拆除药水弄清真寺,在常德路1328弄3号拨地重建沪西清真寺。
1992年4月,落成开放,新寺名为沪西清真寺。
该寺是解放后上海第一所重建的清真寺。
占地1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
它由双心拱门、扇形穹窿顶的二层礼拜殿为主体建筑。
宽敞明亮的礼拜大殿分上下两层,上层供妇女礼拜用,周围配有男、女沐浴室、讲经堂、教长室、接待室等。
礼拜殿与两条走廊辅助建筑相衔接,四廊曲折,贯通各方。
宣礼塔高25米,400平方米的前庭大院和小巧玲珑的内庭后院,各设一个彩色喷泉,互相映衬。
院顶饰有6个拱形圆顶,其中3个装有新月标志。
整个建筑典雅优美、错落有致、风格独特,为全市6座清真寺中,最具有典型伊斯兰建筑风格结合现代空间处理手法的新颖伊斯兰教寺院。

03小桃园清真寺|黄浦区

旧称“西城回教堂”,又称“西寺”,创设于1917年,1925年重建,占地面积1492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
伊斯兰建筑风格和中国建筑艺术相结合,钢筋混凝土3层结构。
礼拜大殿面积500平方米。

小桃园清真寺大殿

小桃园清真寺望月亭

小桃园清真寺楼顶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