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南都走访了大望桥,发现双向双车道道路狭窄,桥身陈旧且栏杆有不少裂痕,周边居民更是反映大望桥的交通拥堵情况更为严重,而此前在深圳市两会上,也有市人大代表指出“4.2万居民进出靠一座桥,呼吁研究大望桥拓宽或新建可行性”。
大望桥已建成通车35年,居民反映近年来大望桥堵车情况十分严重。代表声音:大望桥年久失修 呼吁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易凤娇说,深圳市罗湖区大望桥于1985年建成通车,距今已有35年。年代久远,结构老化,目前桥梁路面破损严重,栏杆多处缺失,加上日益增长的交通量,桥梁承载力已接近底线,桥梁安全性降低,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对过往车辆和人员也将构成潜在的、不容忽视的威胁。
![省人大代表关注深圳大望桥安全隐患(拥堵安全隐患交通栏杆片区) 汽修知识 省人大代表关注深圳大望桥安全隐患(拥堵安全隐患交通栏杆片区) 汽修知识](http://www.laqxx.cn/zb_users/upload/2024/07/20240722034715172159123588867.jpeg)
与此同时,片区发展导致运输需求总量持续增长,特别是随着梧桐山景区以及周边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开发,导致周末及节假日大望桥的交通拥堵尤为严重。大望桥承受的交通压力已经越来越大,再加上东部过境高速工程建设施工以及梧桐AI生态小镇的规划建设,更加剧了大望桥的承载压力。
大望桥横跨深圳水库,而深圳水库是深港两地重要水源地和东深供水工程终点调节水库,时刻影响深港两地供水安全。易凤娇说,如若大望桥发生安全事故,必然会对两地供水造成严重影响,更有极大的可能会引发负面舆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因此她建议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大望桥进行安全性能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若需要对桥梁采取拆除重建或者其他整治措施,应做好施工组织、交通组织、环保措施、监督管理等工作。与此同时,由于大望桥桥面段属于东深供水—深圳水库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桥下的深圳水库水面为一级保护区,建议将整治后的大望桥桥面继续确认为二级保护区范围。
大望桥桥身比较陈旧,尤其是桥边栏杆出现了不少裂痕。现场走访:
人行道过于狭窄 桥身陈旧栏杆出现裂痕
13日下午4时许,南都来到大望桥附近走访。虽然还未到高峰时段,但由于双向两车道道路狭窄,一旦出现多车情况,双向车速都会减缓。特别是巴士、小货车等体型较大的车辆迎面会车时,都会降低车速,格外留意。
此外,大望桥两侧的人行道也非常狭窄,目测只有半米左右的宽度,车辆经过时可以说是和行人“肩并肩”。在旁观察,如有行人相向而行也只能侧身避让,十分不便。遇有骑电动车、单车的市民,则只能在机动车道上行驶,而由于道路狭窄,后方车辆也只能降低车速跟随。
现场观察,大望桥路面使用痕迹明显,但尚未影响车辆通行,桥身则比较陈旧,尤其是桥边栏杆,出现了不少裂痕。一位商户女店主表示,她在周边生活了36年,可以说看着这条桥使用至今,近年来堵车情况十分严重,“平时早晚高峰堵几个小时,周末可以说天天堵,有试过堵到晚上十一二点。”
也有周边居民告诉,2018年底开始,因为附近有工程项目,很多泥头车会经过大望桥,居民感觉桥面出现凹陷,一度担心会有安全隐患。此外,她表示,人行道过于狭窄也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比如一个大人牵着小孩就没法走,只能一个跟一个,遇到对面来人还得侧着身。如果是小朋友自己走,就非常担心了。”
对于大望桥经常性拥堵和桥龄较高的情况,居民则普遍表示希望可以对桥面进行拓宽,利于舒缓交通,行人安全也能得到保障。
网上吐槽:
大望桥经常拥堵 每逢周末无法出门
事实上,关于大望桥交通拥堵的情况,有网友也曾通过网络信箱向有关部门反映,微博检索关键词“大望桥”也能找到不少市民的吐槽。
有市民表示,最近两三年,大望桥每逢施工堵半个小时,每逢周末直接没法出门。车辆能从大望桥排到大望小学,最夸张的一次甚至排到仙湖北大门附近,居民的正常出行受到影响。
有出租车师傅告诉,周末最怕送客到大望村内,因为过了大望桥,“至少一个钟才出得来。”而在2015年开深圳市两会的时候,市政协委员潘争艳也提出过,自己经常走布吉关和沙湾关,“沙湾关最拥堵的地方在大望桥和水库新村,希望可以通过优化红绿灯设置等来解决周边路网的拥堵。”
对于市民反映的情况,深圳市罗湖区交警大队曾于2019年7月10日做出过回复。回复称辖区中队警力到现场核查,反映因早晚高峰及节假日来往大望的车辆较多,车流量大,导致该路段交通拥堵,辖区中队每天都安排了警力在该路段进行交通疏导,并会持续关注该路段的交通情况加大该路段的巡查与疏导力度。
“大望桥是大望梧桐山片区4.2万居民进出片区的通道,也是游客进入片区的唯一行车通路,加之梧桐山风景区正门位于该片区,在周末、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游客数量骤增,双向单车道的大望桥难以负担庞大的人流、车流,必然是堵得不行啊!
”日前,在深圳市六届人大八次会议的人大代表报到现场,深圳市人大代表胡桂梁也提出建议,建议解决大望桥交通瓶颈,研究探索大望桥拓宽或新建的可行性。
解决难点
涉及水源保护区 该如何进行改造
南都了解到,胡桂梁作为深圳市人大代表的10年间,一直关注并推动此事,他也提到了大望桥的安全隐患问题。
由于远超过原规划设计承载量,随着车流量的日益增长,大望桥桥梁承受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市重点建设工程东部过境高速工程建设施工以来,更加剧了大望桥的承载压力。“长此以往,该桥的安全性不容乐观,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虽经少量小规模修缮,但仍对过往车辆和人员构成潜在的、不容忽视的威胁。”胡桂梁强调。
此外,该桥建设未能有所改善,担心影响水源是原因之一。对此,胡桂梁有不同意见。“经常性的堵车使汽车比正常行驶排出更多的废气,更容易污染周边环境和水库水质。对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更是不利。如今人车混杂,对于水源保护也带来了一定难度,如果对桥梁进行改造,采取新的措施避免这一状况,这也是双赢。”
另外,根据《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5)》,现状及未来均无轨道线路经过梧桐人工智能特色小镇片区,为实现梧桐AI生态小镇规划方案中提出未来片区步行及骑行出行占35%、公交占50%、小汽车占15%的出行方式,胡桂梁建议进行片区研究规划,以交通承载力为前提和基础,科学论证片区城市更新及产业建设规模,运用小运量轨道交通,实现与外部大运量轨道交通的衔接,从根本上解决大望桥交通瓶颈问题。
统筹:南都 傅静怡
采写:南都 程昆 张一鎏 傅静怡
摄影:南都 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