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坝村90后的种植新尝试多肉类植物1年营收已达7万元(万元文山种植植物已达)

90后的石坝村民张春龙,便是在这一年,利用政府补助和自家多年积蓄建起了新房。
在干净整洁的客厅中,最吸引眼球的,除了老父亲亲手制作的桌椅板凳,便是他设计的具有浓郁田园风格的电视背景墙和吊灯。

“还是在自己家里住着舒服”这是最真实的感受。
在去年以前,张春龙和妻子一直在文山市售卖包子,虽然也赚了一些钱,但是很辛苦,更重要的是没有归属感。
考虑再三,他索性狠下心,回乡创业。

“这两年家乡变化快,村子越来越美丽,我们的孩子也出生了,想要带着他回村,给他一个更美好的童年。
我和妻子从第一次在花鸟市场看到多肉,就很是喜欢。
”在上千盆多肉植物簇拥的花园中,张春龙谈起回村进行多肉类植物种植的缘由。

石坝村90后的种植新尝试多肉类植物1年营收已达7万元(万元文山种植植物已达)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回乡简单,创业却不易。
最开始,张春龙从昆明斗南购进多肉到镇上转卖,村民们都觉得新鲜好看。
可随着他买入的多肉越来越多,铺满了自家庭院,村民们纷纷觉得他疯了,整那么多既不能吃也不能当花卉观赏的植物肯定赔钱。

顶住压力,张春龙开始从书籍、网络等各渠道学习多肉相关知识,更是到斗南学习了一个月,他慢慢开始育苗,真正种起了属于自己的多肉。
同时,他也发挥自身的艺术天赋,尝试着将自家的小院子打造成多肉植物展览馆,让美景成为他最好的名片。
今天搬进两个瓦罐,明天布置了几排花架……他的多肉小庭院越来越精致,村里村外逐渐有不少人到此参观。

随着找他购买多肉的人越来越多,他也开始承租土地,搭建大棚,扩大种植规模。
目前,已有50多个品种的1.6万多盆。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300万盆,但要做到这个规模靠我们夫妻俩是不行的。
希望带动整个村一起种植,品种多了,顾客的选择性大了,我们的销量自然而然也就更广了。

到目前,张春龙的多肉种植不过一年时间,营收已达7万元,很多看到了收益的村民开始主动上门了解情况,而前不久,他也刚注册了微信企业号,打算直播“晴天雨桐”这个用老婆和儿子名字来命名的自家多肉小庭院,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多肉,了解石坝,进一步扩宽销售面。

云报全媒体 吴沛钊张文峰胡梅君马喆黄鹏殷洁刘畅杨志高

文山日报 喻传宏董飞

文山广播电视台 满鑫张麟

来源: 云南日报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