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集体追捧露营,有景区赚热钱扭亏为盈(露营帐篷景区市民就有)

碧绿的草地上点缀着一簇簇粉色的美丽月见草、酢浆草等花卉,不少市民在湖畔草坪搭起帐篷“安营扎寨”与大地亲密接触,野餐、露营、欣赏湖光山色,享受惬意时光。
高勇 摄

大草坪、藤编篮、格子餐垫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户外野餐的需求。
今年,“会玩的人都在露营”。
无论是星河下、云海旁,还是旷野中、林地间,一顶帐篷是标配,精致一点的还会挂上朦胧昏黄的小灯串。
人们用“搬家式”的露营方式用力接近自然,热爱生活。
无论是真的享受还是跟风式参与,露营如今真的火了。

专业玩家:

市民集体追捧露营,有景区赚热钱扭亏为盈(露营帐篷景区市民就有)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平时有空AA制组织露营活动

武汉院子旁的小奓湖畔,露营的市民观看露天电影。

汽车音箱里流淌着钢琴曲,一群人在天幕下悠闲地活动。
有人正忙着为同伴准备食物,一块块牛排在炉子上吱吱作响,卡式炉上炖着一只大鹅,诱人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不远处的湖面上,三三两两的人划着桨板,充分感受自然的魅力。
歇下来的人则坐在折叠椅上,品尝香茗。
湖边的浅水处泡着两瓶红酒,等待着最佳饮用时刻。

5月8日,长江日报跟随一支队伍来到武汉市黄陂区一座人烟稀少的水库边体验野外露营。
虽然身处荒野,但露营生活处处透露着精致。
队员们说,“讲究”的背后是大家对生活的热爱。

“出来露营追求的就是亲近大自然。
”队员郑永军(化名)一直玩汽车自驾,尤其喜欢走一些富有挑战性的线路。
2021年,在朋友介绍下,他开始接触露营,并很快成长为专业玩家。

郑永军所在的露营圈现有100多人,来自各个年龄段、各种职业,平时有空时就会组织露营活动。
“我们不问姓名、不问职业,互为免责,费用AA制。

郑永军等人的露营地选择比较特殊,他们基本都会选择市郊,人烟越稀少越好。
近年来,武汉大大小小的水库周边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从市中心出发,辗转两个多小时终于抵达目的地,每辆车上都载满了露营装备。
湖边没有树,大家就将越野车横着停在湖边,打开汽车后备厢用于支帐篷。

为了这次露营,郑永军特意带了一顶新帐篷,但支起来并不轻松,几个人对照着说明书折腾一身汗才支好。
注意到,完成整个露营地搭建花了约两个小时。

搭建完帐篷,就到了大家享受生活的时间。
很多人自带了桨板,穿上救生衣后享受在水上泛舟的愉悦。
也有人选择去周围的小山远足,欣赏沿途的野花野草,草丛里不时会“扑哧”蹿出一只野兔或者惊起一只羽毛斑斓的野鸡。

“我很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36岁的队员胡萍是一所大学的副教授,这是她第一次参加野外露营活动。
“我向很多朋友和同事推荐过,但大家都觉得去野外露营太艰苦。
”胡萍说,“她们更喜欢周末到公园搭个帐篷,享受一下亲子时间。

队员老宋以前的爱好是打牌,一到周末就到处“组局”。
接触露营后,他爱上了这种健康生活方式。
他说:“露营解压效果好,在野外完全不用想工作、房贷等糟心事,能让我们可以更加用力地热爱生活。

普通家庭:

露营吃什么都照网络清单准备

今年“五一”假期,汉阳江滩,市民们搭着帐篷休闲。
史伟 摄

和“郑永军们”相比,杨柯和朋友们的露营就显得草率且仓促。
距离今年“五一”假期还有一周,杨柯和朋友讨论起假期去哪儿玩。
有朋友调侃:“会玩的人都在露营。
”为了不被新的生活方式抛弃,大家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露营。
跟着电商平台,他们一站式买齐了天幕、蛋卷桌、垂钓椅、野营炉等装备,就连“露营吃什么”也是照着网络清单准备的。

他们选择了离家近的金银湖绿道作为露营地点,这个曾经被他们认为是小众和冷门的家门口绿道如今扎满了露营者的帐篷与天幕。
大家顶着烈日把帐篷搭好,把烧烤炉支好。
男人们坐在炉子前烟雾缭绕地烤着串,女人们摆着从家里带来的卤菜、水果和蛋糕。

那天结束后,杨柯的妻子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九宫格的照片里张张都是精修图——热气腾腾的烤串、湖边木桌上摆放的精致蛋糕、在草地上撒欢的孩子们,一切看上去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接受采访时,杨柯却不留情面地拆穿了这些美好:“那天太阳暴晒,我和朋友一起抬烧烤炉时,把自己的胳膊烫了一个大泡。
回到家,我就感觉自己中暑了。
”在杨柯看来,在家门口的绿道露营,就是他家客厅的“延伸”。
杨柯反问:“为什么不能躺在沙发上安安稳稳睡个午觉,非要躺在帐篷里?”

问杨柯打算端午假期如何过,他想了半天后回复:“要不继续露营?”

露营很累,但人们好像也找不到比露营更好的休闲方式了。

“为什么要去露营?”在微博等平台上,被众多网友点赞的回答是“露营是成年人的‘过家家’”。
长途旅游已成奢望,城市周边的露营为大家提供了难得的小憩一刻。
正如不少网友感叹,“露营是旅游的平替版本”,替人们完成了一半长途旅行的心愿。

景区经理:

“只要有草地的地方就有帐篷”

5月7日,东湖绿道白马驿站,市民们搭着帐篷玩耍。
史伟 摄

露营基地更先感受到“露营热”的到来。
2017年,黄陂区云雾山景区开始尝试做篷客露营,40顶轻奢帐篷被搭建在云雾山景区外的水库旁。
“我们没想着能靠露营赚钱。
”云雾山景区总经理王链杰坦言,这个不被看好的项目意外地火了。
从2018年开始,陆续有游客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云雾山露营基地的照片。
此后,露营帐篷的订购越来越紧俏,节假日都是满员。

王链杰说,人们喜欢的“精致露营”有两种:一种是露营基地提供装备,游客只需“拎包入住”;另一类是游客自带全套装备,塞满一辆车,“搬家式”露营。
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更偏向于“搬家式”露营。

云雾山景区决定,从“拎包入住式”露营向“搬家式”露营转型,将露营场地免费提供给游客安营扎寨,以免费露营吸引游客买票走进云雾山景区。
“免费露营为景区实现了引流,百分之七八十的露营者会买票进景区。

“大家都不愿住酒店了,改住帐篷了。
”2020年被称为“露营元年”,但黄陂区姚家山景区做露营服务已经近6年。
该景区副总经理孙海英告诉,直到去年,借着“露营热”的兴起,景区才开始实现盈利。
近6年来,营地接待人数共计约9万人。
仅去年7月和8月,营地就接待了约1万名游客。

“去年还需要我们开发一些项目吸引市民露营,今年则变成了市民‘倒逼’着我们发展。
”东湖印象幸福文旅公司总经理舒钰告诉,她也是武汉露营由“冷”变“热”的见证者。
2020年12月,该公司打造的白马驿站正式投入运营,主营方向是婚庆产业。
营业之初,舒钰注意到,一些市民会自发到东湖绿道露营。
2021年“十一”期间,该公司开始尝试露营业务,推出了“两天一夜”露营套餐。
每人798元的收费标准也挡不住市民的热情,每天30组家庭的名额常常“秒光”。

今年以来,舒钰发现来白马驿站露营的家庭越来越多,周末时堵车都要堵出几百米。
“今年‘五一’期间更夸张,只要有草地的地方就有帐篷。
”舒钰说。

与传统野外露营条件艰苦不同,新一代露营者更讲究舒适、精致、情调,最重要的是拍照好看。
帐篷是基础,天幕是标配,必备的是漂亮的餐具和网红酒饮,有人还会带上手磨咖啡壶煮煮咖啡。
这种露营方式被称为“精致露营”或“野奢露营”。

行业人士:

露营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5月8日,在金银湖畔白马泾公园,星星点点的帐篷分布在林荫道和草坪深处。
喻志勇 摄

多家平台发布的“五一”数据显示,露营热度已经连续3年大涨。

“露营为什么突然火了?”在一家媒体发起的话题投票中,三成以上网友认为,不用长途跋涉,也无须太高成本;近三成网友认为,大好春光不可辜负,出门放松身心;还有网友认为,这只是一场商业味十足的营销,文艺范的精致照片制胜朋友圈。

“‘露营热’可以看作是去年‘野餐热’的超越式转变,也更加反映了年轻人亲近自然又不想完全脱离现代生活的意愿。
”孙海英分析,与传统露营方式相比,“精致露营”不仅是一种户外住宿方式,更是将户外野营和现代生活相融合,是一种生活美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艾媒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1年,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从77.1亿元增至299亿元;预计2022年增速18.6%,市场规模达354.6亿元。
国内露营者已经达到3.6亿人次,其中精致露营者占总露营者的20%,年龄集中于21岁至45岁。

武汉市旅游协会相关负责人分析,“露营热”兴起有多方面原因:受疫情影响,大量有旅游休闲需求的市民可选择的地点大为受限;露营这种方式非常符合现代消费观念,参与露营活动的成本低、消费门槛不高,可以便捷地亲近大自然;近年来政府在全域旅游上投入很大,改善了交通等基础设施,为市民露营创造了条件。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目前的“露营热”更多是市民自发行为,受益最大的是相关装备产业,同时对露营地周边产业起到了带动作用,对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现在的“露营热”是巅峰还是新起点?这位负责人称,随着旅游消费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会选择露营这种方式。
同时,随着相关条件进一步优化,尤其是房车的普及,露营会变得比现在更“热”。
三五年后,露营或许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被延续下去。

露营经济迎来发展“风口期”的同时,很多问题伴随而来。
场地拥挤、卫生条件跟不上、垃圾处理成难题……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市场承载力与井喷式需求的不匹配。

(长江日报史强 张维纳 )

【编辑:汪宇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